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庵篇

梅庵
  梅庵,在肇慶市西2公里梅庵崗,北枕北嶺山,面對滔滔西江水,是嶺南少有的千年古剎.梅庵始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據(jù)載,唐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回新興時路過肇慶曾在此山崗插梅為記.后來智遠和尚為紀念先師,便在惠能插梅處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梅庵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四周筑有圍墻保護.主體建筑由山門、大雄寶殿、六祖殿、前后天井、前后兩廊組成;附屬建筑有庵前平臺、六祖井、兩側的眾緣堂、荃香室、常光亭、六云亭、碑廊和梅園等.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梅庵曾改為夏公祠,佛像全部被棄置于庵后露天處.明萬歷元年(1573年)后,一些寺僧曾對梅庵先后作過7次較大的重修和擴建…[詳細]
平昌白衣庵
  平昌縣白衣鎮(zhèn)白衣庵居民委員會位于平昌白衣古鎮(zhèn),古鎮(zhèn)歷史悠久,人文厚重,風光旖麗,有豐富的古鎮(zhèn)、翰林文化和以水見長的自然生態(tài)旅游資源。晉為“柳州城”,宋稱“萬榮郡”,明神宗十二年曾在此設“永睦縣”,后改為“永康鎮(zhèn)”,崇禎甲申年在現(xiàn)老街牌坊樹一白衣觀音神像,始稱“白衣”。自清中葉以來素稱人文重地,僅嘉慶、道光年間取得翰林、進士、撥貢、監(jiān)生學銜者數(shù)十余人,其中進士吳德潚是“戊戌變法”上海強學會的發(fā)起人之一,后慘遭殺害,近代思想家黃遵憲曾寫詩以哀之;吳德潚之子吳鐵樵也是“戊戌變法”時的激進分子。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時任湖南巡撫陳寶箴在湖南辦礦,邀樵董理質事,樵由上海至漢口,以熱病不汗,客死…[詳細]
吉安地藏庵
  地藏庵 位于吉安市北門街,清康熙元年(1662年)僧宏熹募建。整座庵堂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800平方米,為結構嚴謹、錯落有致的南方特有的建筑群。庵堂坐西朝東,分后殿堂和左右?guī)俊L们坝?0平方米的場地,正對前殿大門有一排古柏,相傳為僧宏熹募建時親手所栽。樹下稍前有一香爐,綠樹掩映,香火繚繞,別有一番景觀。前殿為地藏王菩薩大殿,門正中上方鑲嵌著始建初宏熹大師題寫的“地藏庵”三個蒼勁端莊的金色大字。大門兩側是一副對聯(lián):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xiàn)金容處處分。殿堂兩側是鐘鼓閣房,迎面是地藏菩薩。每年農歷7月30日地藏王菩薩誕辰,前往地藏庵參加誦經法會、拜佛祭祖的善男信女踴躍而來。在地藏王菩薩左…[詳細]
交城臥云庵
  臥云庵位于西冶川中部西側野珠溝,南距野珠村4公里。因庵位于龍?zhí)蒙,以龍(zhí)枚礊橹鞫,故俗稱龍?zhí)盟。系佛教曹洞宗場院。庵始建于明正德初年,為證材、證杭、證粉所創(chuàng)建。明萬歷末年,禪師濟川云游至此-。崇禎十三年(1640),庵院已有僧人73人,大藏經柜有4,收藏經書數(shù)百卷,道場所用大桌銅磬等物一應俱全。知縣薛國柱為其庵親撰碑文。清順治年間,庵內為證粉主持。據(jù)載,庵屬山林地畝遍布西冶川。清代中期始敗落。臥云庵依龍?zhí)醚滦藿,巖下庵墻俱用雕鑿整齊之長石疊砌,高達10余米,氣勢宏偉。庵院分前后兩院,前院房屋已成瓦礫,面積約400余平方米;后院長70余米,最寬處約30米,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二門西側建有東廂…[詳細]
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2公里處的五乳峰下,是為紀念禪宗祖師達摩而修建的,現(xiàn)存有一殿、兩亭和千佛閣等建筑。初祖庵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面闊和進深均為3間,單檐歇山式琉璃瓦剪邊頂,殿內的木構梁架和斗拱都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大殿的前檐立有4根石柱,柱面浮雕有海石榴、卷草、飛禽和伎樂等圖案。殿內有石柱4根,柱面浮雕有神王、盤龍和嬪迦等。殿內明間置佛龕一座。大殿東南有古柏一株,相傳為唐初禪宗六祖慧能所植。庵內還保存有書法家黃庭堅、蔡卞等人書寫的贊頌初祖達摩的碑石40余通。初祖庵為研究宋代至清代的佛教建筑、雕刻和書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景點位置河南少林寺西北面一公里…[詳細]
牛記庵
  牛記庵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昆侖鎮(zhèn)西南13公里的大山深谷中。初春時節(jié),驅車在“山-復疑無路”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村莊存在,正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沿山間小路而行,才知這兒別有洞天,牛記庵宛如一個大“盆景”:群山延綿,大樹參天,泉水潺潺,鳥語花香。村莊以石頭為主要建筑材料,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石屋、石墻、石階、石巷、石碾、石磨、石刻,隨處可見。 牛記庵的青屋紅瓦白墻建造于綠樹之間,在幽靜的群山懷抱中,時間已經靜止,真真一個世外仙境。四合院的房屋全部用舊房散落的石頭進行修復,石墻厚達半米,冬暖夏涼,地面為石頭、鵝軟石、紅磚鋪就。門外是懸崖、高山,是香椿、槐樹參天,野花星星點點,門內是現(xiàn)代化的臥…[詳細]
古無盡庵
  無盡藏庵位于南華寺右側,占地數(shù)千平方米,修持女眾數(shù)十人,是目前省內最大的尼姑庵。無盡藏庵現(xiàn)除建有富麗堂皇的佛殿外,還有能住上百尼姑的兩排樓房以及齋堂、客堂、功德堂等等。正門上掛著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的古無盡庵匾額。大殿后墻嵌有一塊刻著無盡藏畫像的石碑。無盡庵乃唐初無盡藏尼所建。自唐至今,經幾次遷建,據(jù)清修《曹溪通志》卷六《憨山大師中興曹溪錄》載:“泉右一小嶺,如舌狀,右一鍋鉗,即右頷,古為無盡尼所居之庵。”又《虛云和尚年譜》載:“按無盡藏尼,為六祖最初0,其庵址似在卓錫泉右邊,憨山祖師曾經重修,傾廢已久……!备鶕(jù)以上所載考證,卓錫泉西側,今新建的虛云和尚紀念堂,即古無盡庵之舊址。無盡…[詳細]
靜樂庵
  靜樂庵玉溪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城北三十公里,三家村東面,白龍山腰。始建于西漢,擴建于唐。修復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仲冬和清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仲春。此后,民國時期曾幾經修繕,較大的一次是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云南省主席龍云和民政廳長到寺廟游覽,看到前后兩殿雄峙,但兩廂平房低矮,極不協(xié)調,有煞風景,即表態(tài)由省府撥款600元,加上寺內積谷,由體正大師主持,翻修了大雄寶殿,將南廂房改建為樓房。以后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才開始復修靜樂庵。靜樂庵占地28畝,南、北、東三山懷抱,坐東朝西,綠樹濃蔭,寺內外清雅幽靜,古柏飄香。從三家村沿濃蔭蔽日約一公里半…[詳細]
叩齒庵(南昌起義軍三師政治部舊址)
  叩齒庵在潮州市區(qū)下西平路道后巷。原名濟生庵(又名大隱庵),始建于唐代。清咸豐林大川《韓江記》載:“叩齒庵在城南書院左,即韓昌黎大顛至郡所住處也”。庵內大顛堂額寫:“聰明宏博”四字。中為大雄寶殿,階前有兩古榕,不假泥土,騎階前石而生,呈黑鐵色,極其古致,據(jù)說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宋廣東轉運判官周敦頤留堂壁云:“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低排佛老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shù)書珍重更留衣!边谍X庵的傳說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皇帝,被貶到潮州任刺使。到達州治那天,下屬官吏、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韓愈看到百姓如此熱情,十分激動,突然前面一個和尚朝他馬前走來,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臉方額闊,…[詳細]
牟尼庵
  牟尼庵牟尼庵位于雞足山祝圣寺以西半里處的小山脊上,南臨玉龍瀑布,西臨一條山澗。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龍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經之地,因此在有關雞足山的許多古代游記中都可以見到“茶房”或“牟尼庵”這樣的字眼。對于牟尼庵,有關史料還載有一個“茶房失火,殃及詩文”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因-頂撞嘉靖皇帝而被流放到云南永昌(今保山)的楊升庵(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相約永昌的朋友張含同游雞足山,楊升庵先啟程到雞足山茶房等候朋友,結果朋友失約,便決定長住茶房,編寫《雞足山志》并盡情撰寫詩文。不幸的是不久茶房失火,詩文被焚,楊慎只得悵然而去,走前還在殘墻上寫下一首詩:“方知太古淳然在,自悔文章一畫多…[詳細]
萬善庵
  萬善庵,前稱“巧呈寺”,坐落在南雄市郊的洋汾水村西南面。該相傳建于明代,幾經興廢,清至民初多次修葺?谷諔(zhàn)爭時期,在此設73醫(yī)院分院,但尼姑一直從事佛教活動。1991年,港、澳佛教各界人士捐助,重建萬善庵,總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有尼姑10人,其中有2尼在佛教學院畢業(yè)。目前該庵主持為釋彰仁,在萬善庵從事佛教活動已50多年。重建的萬善庵瀕臨凌江,環(huán)境優(yōu)美,視野廣闊。每當晨曦初露,紅霞染曙,凌水輝映,十分瑰麗,整座建筑物古樸莊嚴。庵的大門上方嵌一花崗石刻,文日:“萬善庵”。門兩側由南華寺佛源大和尚撰并書的鶴頂聯(lián),上聯(lián):萬圣千賢施法雨;下聯(lián):善哉善濟以慈悲。該庵前廳設置天王殿,前面供奉阿彌陀佛,…[詳細]
二祖庵
  •它是少林地區(qū)地勢最高的一座古建筑。相傳為紀念立雪斷臂后到缽盂峰頂養(yǎng)傷-的禪宗二祖慧而建。景點介紹二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對面的缽盂峰頂。因庵與其北的初祖庵相對,故當?shù)厝朔Q之為“南庵”。它是少林地區(qū)地勢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據(jù)舊志載,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后到缽盂峰頂養(yǎng)傷-,后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創(chuàng)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時,為北宋后期。二祖庵坐北向南,它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門,東西有配殿,北有正殿。山門內供韋馱,亦稱韋馱殿;西配殿內供緊那羅,亦稱緊那羅殿;東配殿內供菩薩,亦稱菩薩殿。山門及東西配殿早已毀,僅存正殿。正殿名二祖殿,為硬山式建筑,面闊三間,前檐下有明柱兩根…[詳細]
蘇州漁莊(覺庵)
  漁莊又名“覺庵”,是近代書法家余覺于民國二十三年在漁家村建造的一座別墅。別墅簡樸雅致,開門見湖,與上方山遙遙相對,近水遠山,風景絕佳。1965年漁莊歸政府所有正式改名“漁莊”,并全面修復。漁莊前原有四面臨水的湖心亭一座,系乾隆二十二年總督尹繼善修建。漁莊的廊、亭、廳、院雖構筑簡樸,但這座古宅面山臨水,有道是“遠浦藏舟一水飛洮帶城郭,近山人戶數(shù)舉流翠濕衣裳”。推門而出,近處碧波蕩漾,有白鵝戲水,遠處上方、七子諸山群峰競秀,看不盡湖光山色惹人醉。漁莊的主廳“福壽堂”因當年清末慈禧賜書“!薄ⅰ皦邸倍妹,典雅寬敞,內有一塊“懿旨嘉獎”的匾額。后廳為“天鏡飛來廳”,“天鏡”指宋范成大“天鏡閣”,遺址…[詳細]
神坡庵
  神坡庵 時代為明-清。位于湖南省綏寧縣河口苗族瑤族鄉(xiāng),神坡庵古建筑既有宗教文化色彩又富有濃厚的苗文化內涵。 神坡庵原名靈寶寺,始建于唐武宗會昌六年(846),時由長安人自稱“大秦穆護襖”之后裔先黨法師所建。明永樂三年(1405),在洞外建圣母廟,是年重建靈寶寺,增建侯王殿,改靈寶寺為神坡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擴建山門、過廊及兩側廂房。庵坐西南朝東北,系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由山門、過廊、大雄寶殿、侯王殿、兩側廂房組成,占地1620平方米。山門為牌樓式結構。山門內為過廊,寬40米,進深2.6米。大雄寶殿與侯王殿并列。大雄寶殿面闊5間,明間、次間和梢間各寬3.8米,改變了歷代建筑明、次、梢…[詳細]
華祖庵
  華祖庵位于城區(qū)東南隅的華祖庵,相傳曹操悔恨殺死同鄉(xiāng)名醫(yī)華佗所建,庵內廣植蔓佗羅,使人一跨進山門即受到傳統(tǒng)醫(yī)學的熏陶。華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東園三個院落組成,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廟祠內外雙獅雄踞,古木虬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神醫(y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這里陳列著大量的醫(y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內,數(shù)組彩塑臘像,配以燈光布景,引人入勝。東院修竹門,華佗自怡亭翹首昂然,亭懸楹聯(lián)曰:“自是閑云野鶴,怡然流水瑤琴”,這對華佗一生寫照是多么確切,穿過廟祠就是他的幫居,元化草堂立于高臺之上,東廂名“益壽軒”。西廂“存珍齋”為其當年的藥房和看病的地方,分別系掛著中國歷代名醫(yī)…[詳細]
鳳雛庵
  鳳雛即龐統(tǒng)。鳳雛庵即當年龐統(tǒng)讀書的廬舍。座落在金鸞山腰。龐統(tǒng)字士元,湖北襄陽人,人稱鳳雛先生,與諸葛亮同為東漢末年隱居襄陽的大名士。當年民間傳言,得龍鳳中一人,即可得天下。相傳赤壁大戰(zhàn)中,龐統(tǒng)在草庵內披閱兵書時,巧遇蔣干,遂偕同蔣干過江,向曹操獻連環(huán)計,使曹操水軍“灰飛煙滅”,大敗于赤壁。赤壁之戰(zhàn)后,龐統(tǒng)先被魯肅推薦給孫權,未能重用,后經諸葛亮舉薦,被劉備拜為副軍師。公元211年,佐劉備入川,進取益州,在圍攻佳雒城的戰(zhàn)斗中,中埋伏,死于落鳳波。人們傳說,龐統(tǒng)死后化為鳳凰又飛回了金鸞山,金鸞山由此而得名,鸞即鳳也。鳳雛庵建于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一間,面積300平方米,正殿供奉鳳雛先生…[詳細]
恍榔庵
  恍榔庵坐落于儋州市中和鎮(zhèn)的南郊,是蘇東坡謫居儋州時住了三年的處所。 宋紹圣年間,蘇東坡父子初到儋州時,當?shù)刂莨購堉惺志粗靥K東坡,讓蘇家父子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定期發(fā)官糧給他們。誰知好景不長,次年湖南-在雷州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前往驅逐。蘇東坡父子無處安身,處境很凄涼,當?shù)毓倜穸际滞椋蛶椭K東坡一起在城南的桄榔林建房,在眾鄉(xiāng)親的幫助下建起了三間茅屋。雖然周圍蟲蟻滋生,但茅屋處在“竹身青葉海棠枝”的桄榔林中,東坡寬慰之余便將茅屋命名為“桄榔庵”。同年,蘇東坡幫助鄉(xiāng)親們打了一口水井,泉足水甜,鄉(xiāng)親們將它命名為“東坡井”。數(shù)百年來,井水從未枯竭。桄榔庵是蘇東坡在儋州三年的生活遺存,歷代都對其進行過…[詳細]
蓮花庵
  蓮花庵座落于淄川區(qū)羅村鎮(zhèn)羅村與河東莊之間、錦川河畔。出羅村東門而望,前面不遠處一片結構規(guī)整、錯落有致的明清古典建筑便呈現(xiàn)在眼前,青磚灰瓦,彩檐紅柱,既古樸又艷麗,檐下的貼金龍鳳紋與西面高高聳立的三面大銅觀音像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蓮花庵面北背南,矗立于一片高地上,西有錦川河,東有麻溝,兩條清流匯集于北面的大河灘。自古以來,這里卵石遍地,流水清淺,魚游蝦戲,周圍草木豐茂,風景十分秀美。一般廟宇面南背北,而蓮花庵獨獨相反,這是借了這里獨特的地理形勢,也顯示出她的與眾不同,別具風采。 蓮花庵始建于明朝天啟年(1621年),距今已近400年的歷史,是一佛道合一,包羅宏富的寺院。當然,她也是經過初創(chuàng)…[詳細]
向日庵
  向日庵坐落在韓國麗水市管轄下的突山島的邊緣,是新羅的元曉大師在善德女王時期修建的尼庵,名為圓通庵。高麗時代它曾被允弼大師改名為金鰲庵,而后到了朝鮮肅宗41年(1715年)時,仁默大師看到南海水平線上升起的紅日非常美麗,便將其更名為向日庵并一直流傳至今。向日庵曾經是壬辰倭亂時幫助忠武公李舜臣將軍抵抗倭寇的僧人的根據(jù)地,如今是韓國最有名的欣賞日出的勝地之一。每年年末,從韓國各地而來的人們就會登上向日庵,帶著希望之心來觀看日出,面對冉冉上升的太陽許下心愿并將它傳送到天空,祈禱父母健康長壽、祈禱戀人間收獲愛情的果實以及子女無病無災。向日庵修建在海岸的懸崖峭壁之上,在奇巖絕壁間生長著郁郁蔥蔥的山茶樹等亞…[詳細]
益壽庵
  益壽庵是香港學賑會青年回國服務團團部舊址,位于高州城西關路。該庵原是始建于明代時期的庵堂建筑,總進深37.31米,面闊21.32米,前殿為兩層樓閣式建筑,殿門額上灰雕“益壽庵”三個大字,左右門聯(lián)分別為“益上益下”,“壽國壽民”。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8年底,0粵東南特委以香港學賑會名義,派遣一個以0員為主體并建立特別支部的回國服務團到廣東南路活動。團部設在高州城西關路的益壽庵。服務團有20多人,在團長劉談鋒的領導下,先后派出工作隊到謝村、塘口、板橋、分界、根子、沙田、云潭等地,通過辦夜校、教唱歌、演戲等形式宣傳革命道理,發(fā)動群眾抗日,發(fā)展黨組織,在云潭建立珍珠、企水黨支部。與此同時,對原十九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