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作千佛閣
  千佛閣位于武陟縣城內(nèi)南大街北端,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豐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頂回廊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東西長17.4米,南北寬15.7米,綠色玻璃瓦覆頂。上層檐下斗拱為七踩三昂,明間補間鋪作兩攢,此間斜拱斜昂拱一攢,側(cè)面為土攢,昂嘴刻三浮云,轉(zhuǎn)角斗拱中間昂嘴透雕龍首。大額枋正面有雕花三組。上層閣內(nèi)頂部巴磚上繪有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等。千佛閣建筑高大,氣勢雄偉,雕工精湛,閣頂繪圖反映了明清時期佛道合流的情況。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焦作…[詳細]
陽臺宮
  陽臺宮位于市城區(qū)西北30公里王屋山華蓋峰南麓。因地處陽臺而得名。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司馬承楨于王屋山自選形勝,創(chuàng)建道院。開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有五樓三閣,取名陽臺觀。玄宗親書“寥陽宮”匾額,并令其妹玉真公主進山拜師學道,朝野震動,道風頓盛。后晉為燕真人煙蘿子棲真之所。金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觀曰宮,稱“陽臺萬壽宮”。金貞二年(公元1214年)遭兵燹而毀。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重建。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重修玉皇閣。歷元、明、清、民國多次修葺。陽臺宮為王屋山道教道教“三宮”之一,依山陽,布局嚴謹,高低錯落有致,為三進院落。三清大殿居前,玉…[詳細]
許昌文峰塔
  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49.536米,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基臺為八角形,用條磚平臥順砌而成。基座為石質(zhì)八角形束腰須彌座,表面浮雕出連續(xù)性的仰覆瓣蓮和卷草花紋,玲瓏秀麗。基座之南砌筑有半圓形如意踏跺。位于河南省許昌博物館內(nèi),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層,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結(jié)構(gòu)謹嚴,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磚塔之冠。文峰聳秀為許昌十景之一。2006年05月25日,許昌文峰塔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文明寺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由許州太守鄭振光創(chuàng)建。該…[詳細]
衛(wèi)輝望京樓
  望京樓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衛(wèi)輝古城東北隅,為明潞簡王(朱翊镠)思母所建。萬歷十九年(1591年)冬動工,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秋竣工。“望京樓”歷代都有修建,尤其繁盛于宋代。它的修建是古人表達忠節(jié)的一種方式,體現(xiàn)出他們對君臣關(guān)系的重視!巴边與國運興衰、民族存亡緊相關(guān)連,“望京”現(xiàn)象也反映了古人對貶謫的懼怕,對京職的留戀,對中原文化的眷戀和對落后地區(qū)的畏懼與鄙視。望京樓高達33米,寬30米,進深19米,平面呈長方形,坐北向南,磚石結(jié)構(gòu)。共分兩層,外壁用青石砌筑,內(nèi)壁用白石鑲筑,外壁中間有白石腰檐。第一層東、西、北三面共有四窗,為券頂,青石窗欞殘跡尚存。在東、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門,青石門框,由…[詳細]
倉房香嚴寺
  淅川香嚴寺又名長壽寺、香嚴長壽寺、顯通禪寺,中原四大名剎之一。淅川香嚴寺地處淅川縣城南40千米的倉房鎮(zhèn)境內(nèi),東臨龍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嶺,南拱面山,整個地形若蓮花狀,該寺居正中。淅川香嚴寺始建于唐朝,原有兩座禪院,“一在白巖萬山環(huán)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謂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庫水淹沒,現(xiàn)僅存上寺。上寺位于倉房鎮(zhèn)西北4千米處,淅川香嚴寺坐落在龍山嶺南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淅川香嚴寺原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曾有僧眾數(shù)百人,有“千頃香巖”之稱。據(jù)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香巖寺始建于唐”。又據(jù)《淅川香嚴禪寺中興碑記》,淅川香嚴寺為“大唐慧忠國師道場,勅賜長壽,其以香巖傳,由國師…[詳細]
悟穎塔
  悟穎塔位于河南省汝南縣城南,是唐代和尚悟穎所建,故名“悟穎塔”,因有傳說每年夏至日中午沒有影子,又名無影塔。塔門向南,呈單面6角形,塔高26米,是單閣式磚塔,整個塔身用長35厘米、寬16.5厘米、厚5.5厘米特制的青磚平臥順砌而成,石灰漿粘壁面,黃泥粘合磚縫,塔身底層為大,向上逐層遞減,使整個塔體外廊呈拋物線形,塔身基座為單層須彌座,座之束腰部分用橫柱分隔,橫柱間的磚面上,雕有山羊一對,童子兩個,還有蓮花、牡丹、臘梅、桂子等花卉圖案及盆景。在須彌座上,設五鋪作斗拱,斗拱上有撩檐枋臺數(shù)室,塔檐下磚砌仿木結(jié)構(gòu)的五鋪作出的雙抄斗拱,塔身九層。1984年修葺時,在第八層中間發(fā)現(xiàn)一塊長0.45米,寬0.…[詳細]
福勝寺塔
  在豫西南鄧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聳立著一座古老建筑———福勝寺梵塔。當?shù)孛裰V云:“鄧州有座塔,離天一丈八!边@座塔因1986年從其地宮中發(fā)現(xiàn)一批由金棺銀槨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寶而聞名遐邇。福勝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時為13級,高20余丈,后為兵燹所焚,F(xiàn)存的梵塔共7層,高36.7米,通體呈八棱圓錐狀。梵塔造型簡潔,比例適度,是一座莊嚴古樸的樓閣式密檐浮雕磚塔。塔檐由青磚砌成,塔身周圍,每面都有用磚浮雕的佛龕群,約有1300多塊佛龕。這些佛龕上,浮雕著天王、菩薩、金剛、羅漢、黃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龕的邊緣和拱門的周圍,飾有各種蔓草花紋。傳說塔底中間有一深井,名為“…[詳細]
河南府文廟
  河南府文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東南隅,文明街小學內(nèi),是為祭祀春秋時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河南府文廟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因此稱孔廟為文宣王廟,明以后稱為“文廟”,相對“武廟”(關(guān)帝廟、岳飛廟)而言。文廟建筑布局嚴謹,由南向北做臺階式上升、沿中軸線向兩邊展開。布局規(guī)整,層次分明。為傳統(tǒng)的宮殿式建筑。整個建筑布局嚴謹,正南為琉璃陶朔彩龍壁,向北依次是欞星門、辟雍、水池、石橋、戟門、大成殿、后殿,屬我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現(xiàn)存建筑二十余間,有戟門、大成殿、后殿。前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懸山式頂,磚木結(jié)構(gòu);后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式頂,…[詳細]
洛陽祖師廟
  祖師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北大街。祖師廟原來范圍很大,廟內(nèi)殿宇樓閣比比皆是,有戲樓、大門、照壁,還有前后殿,大殿內(nèi)供奉著祖師銅像。這些建筑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河南知府劉天爵修建,乾隆八年(1743年)高興業(yè)又進行了維修。祖師廟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原名玄武大帝,清代因避圣祖玄燁諱,改為真武大帝。民間傳說和畫像涉及真武大帝時,都把他幻化為超自然的神——龜形,或者是龜、蛇的合體,F(xiàn)存大殿五間,單檐歇山琉璃瓦頂。建筑破壞較重。據(jù)建筑風格及建國初期尚存弘治年間(1488~1500年)的重修碑記判斷,這座大殿應是明初建筑。祖師廟大殿南向,面闊五間,琉璃瓦覆頂,為單…[詳細]
洛陽山陜會館
  洛陽山陜會館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南關(guān)馬市街,又稱西會館,是清代山西、陜西兩省商人在洛陽的聚居之地,是山、陜兩省的富商大賈集資修建的。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間,嘉慶、道光年間兩次重修。會館坐北朝南,占地4970平方米,布局前密后疏,保持了原來的建筑格局。現(xiàn)存琉璃照壁、山門、舞樓、正殿、拜殿等建筑,門前還有兩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其中正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式頂,琉璃覆瓦。照壁高12米、寬13.2米,由青色雕磚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磚鑲成3塊方形壁面,其上雕飾二龍戲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鮮艷,基座雕飾有精美的圖案,是豫西地區(qū)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2006年5月,洛陽山陜會館作…[詳細]
汝州文廟(學宮)(汝瓷博物館)
  汝州文廟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市區(qū)中部。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現(xiàn)建筑多為清代重建。汝州文廟(學宮)又稱黌學,是古時童生、秀才們學習、聚會的地方,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jù)《正德汝州志》記載:汝州學宮學基在元朝忠襄王祠堂,明洪武三年改建為學宮,后于明永樂十四年重修。明崇禎二年和民國五年學宮兩次被毀,“殿廡滲漏……墻壁多頹”。文廟(學宮)南北長325米,東西寬50余米,總面積20870平方米。東西各附一跨院,其特點為:建筑排列有序,中軸線明顯,F(xiàn)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啟圣宮、名宦祠、鄉(xiāng)賢祠等大小殿堂116間,系明、清建筑,整個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大成殿系學宮內(nèi)最大建筑,單檐…[詳細]
朱仙鎮(zhèn)清真寺
  朱仙鎮(zhèn)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間,擴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整個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國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風格和裝飾均屬罕見,據(jù)說,岳飛大戰(zhàn)金兵時元帥府就設在寺內(nèi)。當時岳飛在寺里乘涼的槐樹,被群眾稱為“相思槐”的國槐樹,現(xiàn)仍在寺里保存,寺里尚保留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記載當時朱仙鎮(zhèn)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況,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全國文物普查時,該寺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朱仙鎮(zhèn)清真寺位于河南省開封朱仙鎮(zhèn)東南隅的老虎洞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1737年)重修,是開封境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清真寺坐西向東…[詳細]
開封東大寺
  開封東大寺位于順河回族區(qū)清平南北街南端路西,是中原現(xiàn)存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整的伊斯蘭教古寺,有著典型的中國宮殿式清真寺建筑風格。史載東大寺原建于城外東南三、四里的文莊,明洪武年間遷于今址,為“敕修大梁清真寺”。明永樂五年(1407年)又重修擴建,殿堂華麗雄偉。清道光年間毀于水患,回民繼而重修,F(xiàn)今的東大寺基本保持了那時的建筑風格規(guī)模。東大寺座西向東,院分三進,庭院開闊,整個寺院青磚碧瓦,建筑宏偉,錯落有致,風格古樸。大門明三暗五,前立門獅,脊頂七孔仙橋裝飾別具有特色,門楣鑲刻的“護國清真”、“護國佑民”題詞,使人們聯(lián)想起東大寺回民助清堵水的傳說。二門三間,兩側(cè)廊房與二院南北講堂走廊向西環(huán)繞到大殿陪…[詳細]
陳元光祖祠
  陳元光祖祠,又名將軍祠,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陳集鎮(zhèn)陳集村。唐代大將陳元光后裔所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重修。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祖籍河南固始縣?傉露辏669年),隨其父歸德將軍陳政率中原子弟兵先后入閩平亂。不久,陳元光祖母魏敬又率援軍至閩。陳政逝后,陳元光襲父職,繼以功授嶺南行軍總管,于相繼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峒之后,拓土開疆,創(chuàng)立漳州,為首任漳州刺史。在開漳治漳期間,陳元光屯兵閩南四境,且戰(zhàn)且耕,融合漢蠻民族,施行“唐化”教育,傳播中原文化,興學辦校,獎農(nóng)助耕,惠工通商,使處于閩粵間的這一千古蠻荒之地走向長治久安和初步的繁榮發(fā)展,并與中原地區(qū)形成政治、…[詳細]
太康黌學(文廟)
  太康縣黌學又稱文廟,位于縣城黌學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漢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縣王辰建。永樂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間,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欞星門,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兩廡三十六間,塑先賢像。崇禎十五年毀于兵火。清順治五年知縣田六善修大殿七間,建東西廡各五間,戟門、欞星門各三間?滴踉暝鲂迻|西廡各十間。原建有半池、欞星門、戟門、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從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欞星門內(nèi)有崇德、育才牌坊兩座。大成殿東西兩側(cè)各建廡十五間,整個建筑群布局緊湊,結(jié)構(gòu)嚴謹,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詳細]
柏子塔
  【文物名稱】:柏子塔【制造年代】:唐建中四年(783)【制造材料】:石頭、青磚【文物介紹】:位于湖北麻城市閻家河鎮(zhèn)柏子塔村九龍山。唐建中四年(783)由虛應禪師始建,后代多有修繕。六角九層樓閣式磚塔,現(xiàn)存七層,殘高34.7米,底邊長5米,逐層內(nèi)收。塔門面南,拱券形,內(nèi)壁設佛龕,二層以上相間設半圓形單券門窗,一至五層為穿心式樓梯,五層以上為螺旋式樓梯。塔檐和腰檐置斗拱,塔檐一至六層用七踩斗栱承托,七層以上改用五踩斗拱。明代哲學家李贄曾在此開壇講學十余年。如今,這里已經(jīng)開辟為九龍國家地質(zhì)公園。2006年5月,柏子塔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久耖g傳說】:麻城市東北十公里,有一座九龍…[詳細]
黃梅五祖寺
  五祖寺又名東山寺,位于黃梅縣城北13公里的東山,是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法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大師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勝地。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日本、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享有盛譽。東山,又名馮茂山,海拔八百米,氣候宜人,宏偉輝煌的廟宇建筑群就座在山峰之中。五祖寺是由五祖寺弘忍大師親手創(chuàng)建于唐永微五年(公元六五四年)。弘忍大師俗姓周,祖籍黃梅縣濯港人,生于隋代仁壽元年(公元六零一年),圓寂于唐上元二年(公元六五七年)享年七十四歲。寺廟自唐到清十分興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樓閣一千多間,僧侶一千多人,先后還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以來,每年朝山的香客數(shù)以萬計,不少的…[詳細]
鄂州觀音閣
  湖北省鄂州市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千百年來,它飽經(jīng)風霜,縱覽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駶逓懺苟嗌倜麡侨A構(gòu)席卷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龍”(清人官文詩句),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zhèn)江心。閣身正壁鐫有”觀音閣”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閣正門石碑上刻的“龍蟠曉渡”四字,出自清代官文手筆。閣內(nèi)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觀瀾亭上,俯瞰江流,勝景憂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賢,文章彪炳。純陽樓上呂洞賓正酣燃大睡,游人至此,莫不止步屏息,會心…[詳細]
魚木寨
  魚木寨位于鄂渝交界處的利川市西部,是謀道鎮(zhèn)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全寨占地6平方公里,四周皆絕壁。其土家古堡、古墓、棧道和民宅保存完好,有“天下第一土家古寨”、“世外桃源”美譽。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入列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魚木寨原名成家寨,以成姓、向姓居多,自古就是土家族居住地。其前身屬龍淵安撫司治理,后更為龍陽峒土司轄地,附籍石柱土司。明萬歷十四年,龍陽峒土司譚彥相宣布脫離石柱土司自立。石柱土司不允,雙方爭斗不下。次年,石柱土司馬斗斛、馬千乘率兵攻打譚彥相,斷其水源,阻其糧草,把寨子圍得鐵桶一般,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然數(shù)月不果。寨內(nèi),譚土司則命人每…[詳細]
荊州三觀
  荊州三觀是指玄妙觀,太暉觀和開元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是著名的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玄妙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qū)荊北路,小北門內(nèi)西側(cè),北靠城墻。是荊州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玄妙觀名稱曾多次變更。太暉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城西門外太暉山上,距荊州市3公里。是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開元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qū)荊西路。是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