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月7日,經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審核并經省政府研究確定,現(xiàn)將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3處、與現(xiàn)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并項目14處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更名項目2處,予以公布。
塔石溪橋群
  塔石溪橋群位于龍游縣小南海鎮(zhèn)。年代為清、民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村鄉(xiāng)土建筑
  張村鄉(xiāng)土建筑位于江山市張村鄉(xiāng),年代為清、民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塘陳宅
  石塘陳宅位于溫嶺市石塘鎮(zhèn),年代為清、民國。石塘陳宅,石塘古鎮(zhèn)最具代表性的石屋建族群。石塘陳宅原名陳和隆舊宅,系清末當地大漁行主陳和隆所建,可以說是里箬村里最豪華的宅第了。據《瑯玝陳氏族譜.陳和隆傳》記載,陳和隆生于同治初年,卒于抗戰(zhàn)前夕,福建漁民后裔。這從大門口的“舊德溯東湖儉勤世守,新支衍箬岙義禮家傳”楹聯(lián)上就可以看出,陳氏家族遷自福建惠安東湖。想當年,陳和隆“三世經營航運得宜而告富有”,買田置地開當鋪、參股銀行,漸漸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巨富,于是“依山作屋,架海為廬”。有專家稱陳宅為“東南沿海漁村住宅的典范”。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遮山牮橋群
  天臺牮橋群在天臺縣域西南的街頭鎮(zhèn)九遮山景區(qū)內,距離縣城38公里,雖然建造年代不太長,均為民國時期所建,但因為它們有獨特的橋型,所以在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臺牮橋群的牮橋數量共有七座,五座分布在茶山口至明堂村的九遮溪主溪上,還有兩座分布在去濟溪村的支溪上。牮,音(jiàn),意思是“斜著支撐”,以前,木結構的房屋發(fā)生歪斜,會運用木柱斜著撐住屋柱的上部,一點一點地將房屋撐直扶正,叫“牮屋”,專門有人干這行當。牮橋,它是當地人對斜撐受力橋梁的一種比較形象叫法,它是三折邊橋梁的一種,正規(guī)的名稱應該是“彎板(梁)實腹三折邊石梁(拱)橋”。我國現(xiàn)存彎板折邊拱橋的數量極為稀…[詳細]
水南許氏宗祠群
  水南許氏自明代發(fā)族以后,在村中建成許氏十房、三房、五房、六房、二房、八房等宗祠共六座,另有一座蓮舫公祠。水南許氏宗祠群規(guī)模宏大,保存較完好,各房宗祠在選址、布局、用材、建筑上極為講究,審美上浸染著“歸隱林泉”“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2011年1月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蘇村蘇氏大屋
  蘇村,是遂昌縣北界鎮(zhèn)的一個小山村,地處麗水、金華、衢州三市交界地帶。蘇村民居沿溪而建,村莊分為南北兩部。溪上一座大橋,連通南北兩岸。據《桃源蘇坡宗譜》的村居圖所記,村南部的高山有前山、高嶺,前山前部的兩個小山崗,一個形似鳳凰,村人稱鳳凰咀頭,一個形似伏虎,稱伏虎山,著名的蘇家大屋就在鳳凰咀頭的山前。蘇家大屋的西部,有一大片水田,叫“洋耶畈”。洋耶畈的南部為坑里源,坑水自南向北,匯入桃源溪。房屋大多為新建,混凝土結構居多,風貌較不協(xié)調。蘇氏家廟,位于桃源溪北面,坐北朝南,門前大路。蘇姓大屋與蘇氏家廟隔溪相望。據史料考證,自蘇氏太公蘇允貞從四川眉山遷居浙江遂昌北鄉(xiāng)桃源蘇村之后,綿延近千年。據記載,…[詳細]
龍南菇民建筑群
  龍南菇民建筑群主要有菇神廟和菇民居兩大部分組成。菇神廟俗稱五顯廟,是菇民首領商議菇業(yè)大事和集中進行商品貿易的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龍南菇民建筑群共包括四座菇神廟兩座菇民居,F(xiàn)在保存較好的是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筑,有4處菇神廟和2處菇民居,布局嚴謹、結構合理,為研究菇民的生活習俗提供了實物例證。…[詳細]
慶元廊橋
  廊橋在世界橋梁建筑史上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廊橋又稱屋橋、風雨橋,是在橋面上蓋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橋梁,有木拱、平梁、石拱之分。其中的木拱廊橋是中國傳統(tǒng)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也是世界橋梁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品類,因而被人們稱為廊橋中的“活化石”。在麗水的青山秀水間,歷經了千百年風雨,還保留著134座廊橋,其中木拱廊橋有40座,約占全國總數的一半。而其中,慶元境內現(xiàn)存廊橋88座,據專家考證確認:慶元木拱廊橋不但具有全國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歷史沿革最具連貫性的特點,而且全國現(xiàn)存壽命最長、單拱跨度最大、廊屋最多的木拱廊橋的均在慶元境內,堪稱當世一絕,讓慶元享有“廊橋博物館”美譽。 網址http:/…[詳細]
小浹江碶閘群
  東崗碶:東崗碶位于寧波市北侖區(qū)小港街道東崗碶村東崗碶自然村北側。西北、東南向跨小浹江,占地82平方米。全長28米,13孔,每孔孔距2.1米,寬2.8米。以三石柱并列為墩,西南側呈分水形,條石為梁,每孔安閘,雙重石門,上游砌左右翼墻!秾幉ǜ墓(jié)略》載:“東崗碶……橫截江流,內蓄淡水,外阻咸潮,鄞定豐邑,田地全賴,蓄泄灌溉,為得甚溥”。 據民國《鎮(zhèn)海縣志》記載,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東崗老碶,5孔,灌溉農田1.3萬余畝。萬歷年間,在東崗老碶西百步處,筑8孔東崗新碶。萬歷三十一年(1603),增筑新碶為13孔,F(xiàn)存東崗碶系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清嘉慶十三年(1808)三月,下游燕山碶…[詳細]
西塘巖畫
  西塘巖畫位于仙居縣上張鄉(xiāng)西塘村,年代為春秋戰(zhàn)國。西塘村的山坡石壁上,有約1000平方米的巖畫,是東南沿海地區(qū)面積最大的巖畫群落。陡峭的山巖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圖紋,線條流暢、筆畫粗獷、風格古樸。這里有形似花朵、蛇、棋盤、太陽、柴刀、人像等圖像100多個,其中9條形態(tài)各異的蛇形圖紋甚是少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光求雨摩崖題記
  劉光求雨摩崖題記位于仙居縣廣度鄉(xiāng),年代為北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送龍山巖畫
  送龍山巖畫位于仙居縣福應街道,年代為春秋戰(zhàn)國。福應街道送龍山腳雜草叢生,而巖畫就在高過頭頂的一塊梯形巖壁上。整塊巖壁石質較堅硬,共12層,各層巖面和周圍的崖壁上,刻鑿著人物形、蛇頭形、房屋形、太陽形、米字格形符號約50個,按照一定順序排列,還有一個像太陽的圓形,圓形線條從中心點向外輻射。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山摩崖題記
  北山摩崖題記位于金華市婺城區(qū)羅店鎮(zhèn),年代為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摩崖石刻多集中在北山三洞一帶。雙龍洞洞口雙龍洞三個繁體字,傳說是--手筆;外洞頂“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系于右任書;其左“洞天”二字,則是宋代書法家吳琳手書;東邊小洞口有古體“龍耳”二字,庚辰十月蓮僧補題。內洞口“水石奇觀”四字,蒼勁有力,未知書者;其右“雙龍洞”三字,其中龍字用古體并反書,系合肥張爾琪來觀所書;再右壁上嵌一青田石碑,上刻伍朝樞撰寫的《雙龍內洞記游》一文。-洞口頂上陡峻之處刻有“禁山”二字,相當醒目,書者不詳。朝真洞左洞壁“三十六洞天”五字,系金華汪志洛書。此外盤前大坑口一巨石上,刻有“大云關”、“南無阿彌陀佛”大字…[詳細]
吳芾“賜謚敕牒”碑
  吳芾“賜謚敕牒”碑位于仙居縣官路鎮(zhèn),年代為南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百丈巖畫
  大百丈巖畫位于象山縣鶴浦鎮(zhèn)大百丈村坑門里山北面山腰,臨坑門里溪而刻,面積達20多平方米。巖畫內容豐富多樣,可辨認的有神像、魚、船、驢等紋飾,線條簡潔、流暢,造型準確、生動,但部分紋飾已模糊難辨。巖畫具體年代尚不確定,根據元寶船的特點初步推斷其為宋元時期作品。眾多不同紋飾組合在一起有何含義需進一步研究、分析,此巖畫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在象山甚為罕見,為象山古代石刻藝術研究和漁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被評為2008年度“寧波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fā)現(xiàn)”。2011年1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達蓬山摩崖石刻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巖峭壁有摩崖石刻。內容為梵文音譯嘛呢叭咪哞,為佛教密宗語,即-教六字真言。計長6米,高1.2米,年代無考。新筑平臺,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達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跡洞摩崖題刻和秦渡庵畫像石刻組成。佛跡洞位于達蓬山磨坊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寬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碩大的天然左足跡,此足跡與普陀山“觀音跳”的右足跡有異曲同工之妙。相傳唐天寶元年,僧達慧在洞中結廬修行時發(fā)現(xiàn)此足跡,以為佛跡,遂稱之為“佛跡洞”。佛跡洞東壁刊摩崖題刻三則:第一則題刻文:“巍巍達蓬,跨海之東,古留佛跡,今逢慧公。自來十載,苦志潛蹤,達摩面壁,仿佛宇風。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詳細]
海云洞摩崖題記
  海云洞摩崖題記位于塘棲鎮(zhèn)超山風景名勝區(qū)泰山村東廠自然村1公里山坡上。年代為宋至民國,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1年,海云洞摩崖題記被公布為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詳細]
翠陰洞摩崖題記
  翠陰洞摩崖題記位于瑞安市汀田鎮(zhèn),年代為宋至民國。這里記錄著從北宋到民國時期浙江歷史名人到此游歷時留下的題詩、題記、題名,共有25處,710字,被列為浙江省級重點文保單位。題記以宋、明為主,題刻中楷、隸、行、草、篆各體皆具。其中瑞安籍永嘉學派代表人物、乾道年間進士陳傅良,在仙巖書院執(zhí)教時,曾兩次帶朋友名士到此處游歷,留下題刻。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佛山摩崖石刻
  石佛山摩崖石刻位于瑞安市高樓鄉(xiāng),年代為元。石佛山石崖高6米多,寬10米有余。在10多個光滑如削的崖面上,分布有5幅佛像,包括1幅面像、4幅全身坐像,以及將近30處銘文,全部采用線形浮雕工藝刻成,雖然歷經多年滄桑,大部分佛像線條仍然清晰明朗,流暢優(yōu)美。這些佛像比例勻稱,臉型飽滿,面目慈悲,造型栩栩如生。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水驛碑
  西水驛碑位于嘉興市區(qū)斜西街西端環(huán)城西路西側、京杭運河環(huán)城段東岸。坐西朝東。據《嘉興市志》記載,嘉興地處要沖,“南通八閩,北連三吳,旁及江右”,驛站建立較早。唐貞觀二十三年(649),于嘉興城西門建安運站,至宋發(fā)展為嘉驛站。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嘉興路水驛站。明初稱西驛站,后屢毀屢建,宣德年間重修,萬歷七年(1579),擴建起廳堂廨舍。清康熙十一年(1671),重建西水站,成為排班鳴炮,迎送過往官員之地。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師暉亭,以迎候乘驛命官員和外國使臣。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西水驛設施之完善,傳遞、招待功能之齊全,反映出嘉興城當時的繁華景象。1998年于西麗橋東堍建筑墻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