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棗園村古墓群
  棗園村古墓群棗園村古墓群(第三批省保)時代:西周—漢地址:位于平陸縣張店鎮(zhèn)棗園村東北部古墓群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50米,1959年6月發(fā)掘漢代磚室墓一座,為規(guī)模較小的半圓弧形券頂磚室墓,墓保存完整,出土部分隨葬器物。主墓室內出土有綠釉陶壺、綠釉陶倉,內有腐朽谷物。還清理出鐵刀、大泉五十銅幣。耳室內出土有灰陶罐,及銅質車馬飾件和羊骨架等。1986年又發(fā)現西周車馬坑兩個,出土有鑾鈴、當盧、銅戈等28件銅器![詳細]
虞國古城遺址
  虞國古城遺址時代:周地址:平陸縣張店鎮(zhèn)古城村及四周據清乾隆版《平陸縣志》記載:該城為春秋時晉獻公所滅的古虞國都城。古城遺址南北長2.5米,東西寬2公里,現殘存城外郭南墻300余米,墻基寬15—20米,夯層厚6—8厘米。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陽城遺址
  下陽城遺址時代:西周地址:平陸縣西15公里的老城鄉(xiāng)太陽渡村南該城筑于西周初期,屬虢之重邑。下陽城遺址南北長約3.5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城內現存城墻殘基數段,共計長200余米,高4—6米,厚約3—5米,夯層一般厚5—8厘米,系版筑而成。出土的青銅器有:編鐘、鼎、簋、豆、壺、鑒、鏊、鉞、車馬器等,以及編罄、銅貝、包金貝、骨貝、鏟幣、布幣、玉器等珍貴文物。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趙家滑遺址
  趙家滑遺址趙家滑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平陸縣西候鄉(xiāng)趙家滑村四周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500米,據斷層觀察,文化層堆積厚0.4—2米。遺址東部和北部發(fā)現有白灰面居住遺跡。采集到的器物殘片主要有彩陶缽、罐、尖底瓶口沿和底部以及陶環(huán)、石鐮、石紡輪等。…[詳細]
永濟扁鵲廟
  扁鵲,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邱),又家于盧國,我國古代的名醫(yī),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yī)祖。扁鵲墓位于今永濟市虞鄉(xiāng)鎮(zhèn)清華村東,墓冢高約1.67米,周長約50米。墓旁有石羊一對、古槐1株。在墓東有扁鵲祠,祠內存碑最早者為明萬歷庚子《重修扁鵲祠記》。扁鵲祠分東西二廟,西廟最早,可惜西廟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遭日軍戰(zhàn)火所毀,僅存石獅1對及碑碣3通。東廟保存較全,有正殿、獻殿。正殿暖閣中有泥塑扁鵲坐像,左右兩側侍立司藥、司書男女童。東西兩垛殿塑二藥王坐像,旁侍司藥、司書男女童,均保存較好。扁鵲像施彩瀝粉貼金,龍袍玉帶,有宋塑遺風。2019年10月…[詳細]
趙杏古墓群
  趙杏古墓群趙杏古墓群(第三批省保)時代:東周—漢地址:永濟市北城區(qū)趙杏、曉朝、席村三村之間古墓群西至永臨公路西100米,南至曉朝公路,北至席村村南100米,東至席村村東,范圍9平方公里。該墓群時代跨越東周、秦、漢。東周墓葬為豎穴土坑墓,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出土器物多為鼎、豆、壺組合;漢墓多為磚砌墓室,為東漢時期遺存,墓內多出土釉陶倉、壺、灶以及家禽家畜。墓葬多數早期被盜毀。…[詳細]
叔夷伯齊墓
  叔夷伯齊墓叔夷伯齊墓(第三批省保)時代:周地址:永濟市首陽鄉(xiāng)長旺村南山1公里《史記·伯夷列傳》載:“……伯夷叔齊耳心,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爆F存二冢,各高4米,周長45米。墓之東面原有二賢廟,已毀。現存“采薇歌”、“伯夷頌”碑記兩通和“伯夷叔齊廟碑”等![詳細]
垣曲銅礦遺址
  銅礦遺址銅礦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漢地址:垣曲縣中條山中銅礦遺址早在50年代就有發(fā)現,有礦洞及冶煉礦石的工作面,洞內出土的采礦工具主要有鐵錘、鐵釬等。采集有銅礦石、冶煉礦渣等。另在洞內發(fā)現有大量木炭,估計當時是用加熱法開采礦石的![詳細]
聞喜文廟
  聞喜文廟位于聞喜縣縣城內東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傾壞。明弘治四年(1491)重建。占地面積38畝,坐北向南,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成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右側有傳道齋、授業(yè)齋。大成門前有五龍影壁,影壁后有硯池。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斗拱為五踩雙昂,琉璃歇山頂。有極星門、朝門、大成門、泮池、大成殿、明倫堂、學宮、廊房等二百余間。門前五龍影壁,用五彩琉璃燒制而成,形態(tài)生動,光澤純樸。大成殿瑰麗莊重,結構規(guī)整,琉璃脊飾光澤奪目。廟內石刻甚多,有宋司馬光撰書宣圣廟碑、有明代孔子線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電話:0359-70287…[詳細]
楊深秀墓
  楊深秀墓楊深秀墓(第三批省保)時代:清末地址:聞喜縣下陽鄉(xiāng)儀張村南50米楊深秀清末維新派,字漪村,山西聞喜人。戊戌年間,因主張變法維新,被慈禧太后殺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墓冢呈圓形,高3米,下部用石條砌成,上部為封土堆,直徑6米。冢旁立有墓碑,碑額《戊戌志士楊深秀之墓》![詳細]
裴氏墓群
  裴氏墓群裴氏墓群(第三批省保)時代:漢、唐、宋地址:聞喜縣東鎮(zhèn)倉底村東南300米據清光緒年版《聞喜縣志》載,“鳳凰塬方圓數十里,為三晉望族裴氏祖塋地”,墓地分別在東西10米、南北寬8公里的鳳凰塬上,未發(fā)掘。墓冢高如小丘,共二百余座。1986年發(fā)現唐吏部侍郎裴皓墓。墓道長39米,四個天井。出土有兵馬彩陶俑二十余件(殘)、瓷罐2個,墓志銘2合![詳細]
猗頓墓
  猗頓墓猗頓墓(第三批省保)時代:春秋地址:臨猗縣牛杜鎮(zhèn)王寮村西猗頓,春秋魯國人,奔走天涯,尋求致富,后駐郇瑕之地。生前以畜牧育桑,兼營鹽化,成為與范蠡齊名的富翁。死后葬于王寮村。猗頓墓在山西省臨猗縣牛杜鄉(xiāng)王寮村的村西頭,陵園規(guī)模不大,但古樸肅穆。這就是古代巨商——猗頓的陵園。自古以來,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頓這位布衣商人,卻受到后人輩輩世世永遠的紀念。這值得人深思。何時由一尊孤獨的古墓逐步形成如今陵園的規(guī)模?這既無史書記載,也無專文傳世,難以考稽;此處只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的一座石碑。碑題名《重修周逸民猗頓氏墓記》,碑文稱猗頓生前“其富甲天下”,“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詳細]
程村遺址
  程村遺址程村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東周地址:臨猗縣廟上鄉(xiāng)程村東遺址南北長1150米,東西寬1100米,1987年12月調查,未發(fā)掘,據自然剖面觀察,文化層厚約1米,地面暴露有豆、盆、甕等器物殘片,均為灰黑陶。遺址保存完整。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絳縣石碑坊
  絳縣石碑坊,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南樊鎮(zhèn)南樊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詳細]
喬寺碑樓
  喬寺碑樓(第三批省保)時代:清地址:絳縣東山底鄉(xiāng)喬寺村喬寺碑樓位于絳縣橫水鎮(zhèn)喬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為資政大夫周萬鐘所建的功德碑樓。喬寺碑樓坐西朝東,平面長方形,面寬六間,單檐歇山頂,檐下飾磚雕仿木斗栱。石砌臺基長17米,寬2.60米,高1.50米。樓身高約15米,正面設五碑室立七通碑,每室之間有通柱石雕對聯,上嵌石匾額。樓體上部四面亦飾有各種磚雕勾欄、窗縷、垂花,構圖考究,線條細密,雕工精美。喬寺碑樓集建筑、磚雕、石雕、書法藝術于一體,保存狀況良好,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2013年5月,喬寺碑樓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晉靈公墓
    晉靈公墓(山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代:春秋  地址:山西省絳縣磨里鎮(zhèn)南劉家村  晉靈公名夷吾,耽于酒色,荒于朝政,后被趙穿所殺。墓冢如饅頭狀,長50米,寬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未發(fā)掘。保存基本完整![詳細]
稷山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涼院”,“佛閣寺”,因寺內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稱“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fā)(1996)7號]文件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同治《稷山縣志》及寺內所存在碑碣記載,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000佘平方米。原寺規(guī)模較大,拾級而上下班,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兵亂大部分建筑遭毀。現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正殿,系樓閣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廈三間。面闊三部,進深三部懸山頂。其一樓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構件。…[詳細]
薛瑄家廟及墓地
  薛瑄家廟及墓地時代:明地址:萬榮縣里望鄉(xiāng)平原村薛瑄(1389—1464年),明代學者。字德溫,號敬瑄,貞子。河津縣(現萬榮)里望鄉(xiāng)平原村人。官至禮部右侍郎,謚文清。學宗程朱,有“河東派”之稱。著作有《薛文清公全集》。村中有“薛夫子家廟”及故居。家廟原有前后兩院,現存前院,坐南朝北,南北長31.6米,東西寬13.4米。廟內存有《薛文清公全集》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木雕書版1080塊。2塊明代石碣,1通薛瑄線刻像碑。木刻對聯三幅,傅山所書一幅。故居坐西朝東,南北長14米,東西寬11.8米,西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保存完整!拔那遄鎵L”在村西300米處,坐南朝北,由北向南有磚影壁、牌樓、栓馬石…[詳細]
巷口壽圣寺磚塔
  壽圣寺塔(第三批省保)時代:宋地址:芮城縣城關鎮(zhèn)巷口村西側壽圣寺舍利塔位于芮城縣舍利東街29號,創(chuàng)建于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明清歷代重修,俗稱“塔寺”,“塔寺晨鐘”被列為“芮城八景”之一。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寺院被侵華日軍所毀,現僅存宋塔一座。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壽圣寺舍利塔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體形制為仿木構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十三級,高46米,南面開門。以上各層四面設假門,塔身挺拔秀麗,向上每層逐收,成一錐狀輪廓,下三層塔檐為磚體斗拱,完全仿木結構形制,四層以上塔檐均以一層磚疊澀挑出,保持唐塔疊澀出檐的遺風,塔頂為…[詳細]
古魏城遺址
  古魏城遺址古魏城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周地址:芮城縣城關鎮(zhèn)北2.5公里古魏城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3公里。現殘存北城墻,城墻長1500米,寬4—7米,高7米。夯窩直徑6厘米。城墻版筑而成,古城東南、西北、東北三個城角保存較好,城外側都有月牙狀的夯土臺。城內出土有東周時期的南、豆、罐、瓦等遺物,在城西柴澗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出土過數批青銅器。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