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

上登廻龍閣
  上登廻龍閣位于上杭縣臨城鎮(zhèn)上登村,又稱回龍閣、羅登塔,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坐東朝西,五層土木結構塔,外大門坐北朝南,通高16米,通面闊15米,通進深16米;一、二層為四角形,面闊三間;三至五層為八角形,三、四層為一間,四、五層不隔層;一層至四層樓梯沿墻旋轉而上;懸山頂。附屬文物仙人橋,位于上登廻龍閣右側10米,建于明代,單孔石拱橋,鵝卵石砌筑,東西走向,橋身長28米、寬4.8米,橋跨12米、矢高9米。…[詳細]
英雄閣
  英雄閣(原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堂) 位于紅色大道以南,與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隔河向望,2009年3月開工建設,8月竣工,為仿古式兩層建筑,建筑面積1500㎡,黃色琉璃瓦覆頂,檐角高挑,二樓正面居中懸掛“英雄閣”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一樓四周回廊,36根通紅大柱氣派壯觀。閣內運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技術和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沙盤、雕塑、油畫、圖片、文字以及-等實物展示了湖西區(qū)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詳細]
斗姆閣
  斗姆閣,是幢兩層的樓閣式建筑,它的建造年代已經無從考證。它本來是為了供道教的斗姆神而造的。斗姆神,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根據《道藏》所談,她是北斗眾星的母親,斗是她的“魄”,水是她的“精”,號為“斗母元君”。斗姆神的像是三面四首,左右各有四個臂膀。但后來斗姆閣在清代嘉慶元年(1796年)說是嘉慶年間(1796-1820,被改建成了戲臺,閣前供奉斗姆神,閣后演戲給城隍看。 景點位置上海市上海閔行區(qū)寶南路斗姆閣…[詳細]
文治閣
  文治閣始建年代失考,明萬歷三十年(1615年)移鐘于閣上,又稱鐘鼓樓?滴跛氖四辏1709年)重修,改名文治閣,取以文為治意!∥闹伍w通高約20米,上下分樓、臺兩部分。四面券洞,相對通行。平臺上建筑,高10米,分兩層,為重檐四角攢尖頂。挑角花脊,琉璃瓦剪邊,頂鑲寶瓶。平臺上有水泥欄桿,憑欄四望,市鎮(zhèn)景象,指顧盡畢。文治閣高峻壯麗,莊重典雅,為浚縣古老文明的標志,是省級重點保護單位![詳細]
涵虛閣
  位于鳳山森林公園。2000年建。閣體建筑面積264平方米,高13.16米,單體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一,包括附屬建設總投資55萬元。閣一層鐫有縣委書記尤猛軍撰的楹聯(lián):“千峰縈郭立;一水抱城來!倍䦟隅澯锌h人大主任唐建華撰的楹聯(lián):“上青嶂下碧湖歷歷山川誰可樂;前古人后來者悠悠天地我何為!比龑隅澯锌h政協(xié)主席蘇宇霖撰的楹聯(lián):“山木抱懷太極圖中生大象;鳳凰展翅地球村里盡蛟龍!钡情w俯瞰,鳳城景色一覽無遺。…[詳細]
銀川文昌閣
  位于銀川市中山公園。是一座建在方形臺基上的三層樓閣式建筑。座西面東。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各層面東辟三個券式門窗。西墻外設有木梯可至各層。二、三層圍有木欄,供游人憑欄眺望。清代光緒十八年寧夏知府謝威鳳倡修,光緒二十八年建成。解放后多次重修,1984年進行了翻建。文昌閣是銀川城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之一,對于研究銀川建筑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1993年4月24日,由銀川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陽原玉皇閣
  東城玉皇閣座落在東城北街,是陽原縣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之一。據趙可化《東城建玉皇閣記》,該閣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7562年)。清咸豐七年(1857年)正月十五,道士燒香不慎失火,三層殿閣盡毀,銅鑄玉皇大帝的一條腿也被熔化,后用泥漿補上。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84年重修,1993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這座高大莊嚴、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的古代建筑成了游覽勝地![詳細]
龍川觀音閣
  觀音閣位于文成縣龍川鄉(xiāng)下村。建于清道光廿一年(1841),由儀門、觀音閣與廂軒組成。儀門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廂軒面闊各三間,通面闊13米,進深2.5米。觀音閣作木構二樓式,面闊、進深均為9米。廊間左右設坐凳欄桿,內供觀音菩薩像。梁枋、藻井彩畫密布,主要內容有花鳥、山水、戲曲人物等,其中一畫落款為清咸豐(1851-1861)。戲曲彩畫有“西游記”、“西廂記”、“封神榜”、“三國演義”等故事![詳細]
觀瀾閣
  觀瀾閣座落在城西32公里徐家渡東邊村,距320國道南側約100米,磚石結構,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觀瀾閣三級雙檐,呈平面八角形,高23.3米,徑7.55米,墻厚1.51米,底層有石刻橫額“觀瀾閣”三字行書石刻,筆劃飽滿,右刻建塔年月,1983年8月29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砷_發(fā)的項目有:完善觀瀾閣景點、建造購物休閑屋、攝影棚、圍墻等![詳細]
恩城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恩城鎮(zhèn)中心小學(原為平原縣第二中學)院內。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系德州市人民政府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古樸典雅,端莊大方,結構精巧,高12米,共兩層,座北朝南,整個建筑系磚木結構。下層15米見方,四周用7根紅漆圓柱支撐,文昌閣上層12米見方,是12根圓柱和玻璃窗結構的六角形0,每層高2米,兩層之間翹檐飛角,翼然如飛。四角雕飾的龍頭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圓頂用綠色琉璃瓦覆蓋,尖頂之上豎立著形似葫蘆的白色塔尖,下方上圓尖頂,呈金字狀,寓天圓地方之意。周圍用青磚扁砌高3.5米,上面又有80厘米高的十字花磚壘花墻為正方形。閣內奉有”文昌帝君”,…[詳細]
普信閣鐘
  韓國第2號珍寶普信閣鐘位于首爾繁華街鐘路上,普信閣鐘是朝鮮時代計時的工具。當時首爾有四個城門,上午4點敲33下,城門大開,下午7點敲28下城門關閉,禁止通行,起到了現(xiàn)在的鐘表的作用。原來的普信閣鐘在壬辰倭亂時期被燒,現(xiàn)在看到的鐘是1468年(世宗13年)重新鑄造的。由于年代久遠,鐘身部位已經裂開,現(xiàn)在被保存在國立中央博物館。在鐘路上看到的這口鐘是國民捐款于1985年鑄造的;韓國首爾…[詳細]
邵陽文昌閣
  文昌閣在巖寨鄉(xiāng)巖寨村。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原供有“文昌帝君”。 閣為磚木結構,分三層十六柱構成,每層四角均為四柱,各有交叉挑枋負重檐角和閣頂。底基長寬均為八米,各層依次縮小,成方形寶塔狀。層層翹角飛檐,脊背彩繪粉飾。閣頂四面倒水,中有球狀尖頂。下層周圍磚墻,南有大門,門上掛有文昌0匾。上兩層為木柱板壁,繪花草蟲魚,中嵌雕花窗格,具有濃郁的侗族建筑風格![詳細]
文昌閣祭壇
  文昌閣祭壇位于洋門鄉(xiāng)槎江村下獅自然村,槎江小學院內,占地面積195平方米,高約6米,祭壇四層,每層逐步縮小,祭臺呈圓形,周長20.6米,直徑6米,東南西北有四個臺階口,臺階用石塊砌成,臺階寬1.5米,高1.6米,每層臺階砌三步,祭壇均用石塊圍砌而成。據當地群眾反映,文昌閣祭壇主祭天、地、五谷、地方神、開基祖等神靈。文昌閣祭壇為研究地方人文歷史及宗教信仰提供實物依據![詳細]
寧武神閣
  神閣,位于寧武縣化北屯鄉(xiāng)壩門口村中。坐西朝東。占地面積45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二層樓閣式建筑,通高6米;矫娉收叫,長、寬均為6.6米,高3米,基礎石砌。中設券洞,南北貫通,洞額北面刻“古”南面刻“慈航”。閣的上層為木結構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周圍回廊,保存完整。據題記記載,民國年間維修。1985年,寧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京觀音閣
  觀音閣位于南京市西北方幕府山東面,沿江有石灰?guī)r山嶺,明洪武年間在山旁建有觀音閣,故名觀音山。至明英宗時,因閣建寺,名弘濟寺,后和永濟寺,為南京一大古剎。入寺門即見殿在山腹下,深丈許,中空無底,架木為龕,前楹有石碑,摹吳道子所畫的觀音像。因年代久遠,寺已破舊不堪,但觀音閣仍臨江聳立,勢若俯墜。憑窗而眺,平疇曠野,江面無垠,山中有“巖山12臺洞”奇觀。長江觀音景區(qū)沿途劃分為:觀音閣、百子林、石經苑、頭臺洞、二臺洞、情緣廣場、三臺洞、梵音苑等八大分景區(qū),供有圣像觀音、送子觀音、千手觀音、施藥觀音、龍頭觀音、臥蓮觀音、水月觀音、眾寶觀音等眾多不同主題的觀音塑像,并穿插布置了眾多雕塑小品、摩崖石刻及佛教…[詳細]
昊天閣
  昊天閣昊天閣,又稱玉皇閣,位于縣城一小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閣為三重檐歇山頂,座東向西,底層后墻及兩側皆為青磚砌筑,厚0.6m,閣內共26柱,內金柱4棵全系整木,直通閣頂,通面闊12.2m,通進深11.6m,通高18.6m。整個閣雕刻工藝造型生動,刻工精美。登此樓閣,視野開闊,蓮城風光盡收眼底,是城中通覽蓮城風光的唯一古閣。199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準提閣
  準提閣位于石屏縣城珠泉街,始建于清順年間,F(xiàn)存主要建筑為清光緒年間所建,民國十二年(1923年)在準提閣內倡建石屏中學。整個建筑由大門、二門、天尊殿、準提閣等組成。準提閣重檐歇山頂,抬梁式穿斗相結合梁架,通面闊19.5米, 通進深14.4米,東西設廊。企鶴樓四重檐歇山頂,與大門一起均為民國初期所建。閣內有涂日卓、唐繼堯、陳榮昌等名人題刻多處![詳細]
泗門鎮(zhèn)閣老府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
  泗門鎮(zhèn)閣老府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位于河塍路以西、望安路以北閣老府區(qū)塊,該區(qū)塊內集中分布了余姚市級文保單位狀元樓,余姚市級文保點成之莊,三省堂,及多個文物史跡大方伯頭門、洗硯池,大學士第,萬安橋等。保護范圍:狀元樓、三省堂、洗硯池、大學士第、成之莊、萬安橋。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河塍路以東20米,北至西大街以北20米,西至成之莊以西20米,南至望安路以南20米![詳細]
上甘棠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謝沐河下游的村口,緊鄰步瀛橋,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歷史上其東側曾建有廉溪書院,現(xiàn)只留存一棟建筑物。文昌閣面寬、進深均為10.5米,一、二層青磚砌筑,高9米,開小式窗;三、四樓為全木結構,抬梁做工考究,童柱所騎駝峰均采用蓮花瓣座,具有明顯的明代建筑特征;屋面為青瓦歇屋頂,斗拱飛檐,三重檐;通高約22米。整體呈護城墻箭型,莊重穩(wěn)定,屹立曠野,蔚為壯觀![詳細]
奎文閣
  奎文閣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擴建時改名為“奎文閣”,清乾隆帝重新題匾額。自古有說法,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后人即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故以此名之。三重飛檐、四層斗(木共)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上層柱于下層的斗上。此結構合理,堅固異常?拈w為歷代帝王賜書、墨跡收藏之處,它獨特的建筑結構,又是中國古代著名樓閣之一?拈w為木結構建筑。“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