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黃山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黃山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土嶺恐龍蛋遺址
  黃土嶺恐龍蛋遺址位于黃山區(qū)太平湖鎮(zhèn),黃山區(qū)城西40公里的廣陽鄉(xiāng)黃土嶺,遺址南面緊靠太平湖。該遺址是1995年初,銅黃公路(銅陵至黃山)黃土嶺路段施工時發(fā)現(xiàn)。出土蛋化石的面積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龍蛋化石,經(jīng)省考古專業(yè)人員現(xiàn)場發(fā)掘和國家古生物研究專家鑒定,屬于7500萬年以前,恐龍中鴨嘴龍類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圓形、橄欖形兩種,扁圓形直徑為10—12厘米,橄欖形長18厘米,徑6—7厘米。據(jù)公路施工人員介紹,總共出土有5—6窩,數(shù)十枚,大部分被毀,省、區(qū)二級僅收藏20余枚?铸埖盎z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黃土嶺恐龍蛋化石的出土,為研究我省皖南地…[詳細(xì)]
古巖寺遺址
  古巖寺遺址位于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時代為唐至明!皷|漢末及兩晉時期,佛教傳入古徽州,最初的活動場所之一就在小巖村,該村東南山坡處有一較大巖洞,峰巒峭立,巖石突兀,清泉涓涓,巖形如覆屋,為佛家修身煉形之所!睆氖禄瘴幕芯康膮窍壬榻B,這就是當(dāng)年的古巖寺,又稱古巖院。據(jù)乾隆刻本《巖鎮(zhèn)志草》記載,豐樂河南五里處的山坡上有前賢開鑿的巖洞10余處,人稱小巖寺、古巖寺。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名僧徑山蘊禪師奉代宗手詔,集四方參學(xué)者結(jié)廈于此,始創(chuàng)三摩圣地,建有東西兩序寺廟無數(shù),殿堂鱗次櫛比、錯落其間,當(dāng)時曾駐僧侶500人之多。因寺廟建在石壁巖洞前,故朝廷賜“巖寺”為名。黃山市文物管理部門表示,該遺址文化…[詳細(xì)]
西峰寺遺址
  西峰寺遺址位于祁門縣閃里鎮(zhèn)港上村,時代為唐-清。西峰寺遺址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整個遺址范圍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線外東南西北各50米相傳唐光化三年(900),五臺僧人清素飛錫杖卓立其顛,邑人鄭傳為建卓錫亭、西峰塔和寺院。吳王楊行密賜額“上元寶林禪院”,有屋百余楹。嘉慶十七年(1812)及道光十四年(1824)重建。后圮,遺有銅鼎、鐵笛、錫杖。今塔基尚存,唐僧清素舍利骨在塔下![詳細(xì)]
箬嶺古道
  箬嶺古道又稱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當(dāng)?shù)乜な卣髡{(diào)民眾開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戰(zhàn)略要道。古官道由青石板鋪就,自許村直達黃山腳下的譚家橋。沿途植被垂直分布顯著,峰巒疊幛,陰雨天山上云霧繚繞,遠(yuǎn)觀如黃山云海,身處其中則又似云中漫步。古道邊沿途設(shè)有古涼亭供行人車馬歇腳。古道深處村落處處,游人可以在村中隨意打尖,品嘗山上特有的高山玉米糊等特產(chǎn)。箬嶺關(guān)現(xiàn)仍存有屯兵城樓和古汪公廟遺址。今天走訪官道,不僅可以翻山直達黃山,更可沿途訪古探幽,親近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完美融合的景區(qū)![詳細(xì)]
必吉嶺古道
  必吉嶺古道位于黃山市黃山區(qū)永豐鄉(xiāng),年代為明清。2019年,必吉嶺古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休龍古道
  休龍古道,由安徽休寧縣城至浙江遂安縣(舊縣名,今屬淳安的一部分)龍山街。從休寧縣城至屯溪,東南行,經(jīng)歙縣橫關(guān)、呈田、石門、嘯天龍(歙縣與遂安縣交界處)至浙江原遂安縣龍山街。穿過浙皖界山白際山脈主峰嘯天龍,北可望黃山市,東可觀千島湖。橫關(guān)至嘯天龍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橫關(guān)至石門段,路寬6至9尺,石門至嘯天龍段,路寬3至4.5尺。沿途地勢,由北至南,逐漸升高。嘯天龍為白際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傳此道辟于元末明初,為朱元漳由浙入皖,經(jīng)過此地,率軍民辟成。號稱有六十里石板路,上山二十里(已廢棄),山上二十里(完整),下山二十里(部分中斷)。當(dāng)?shù)厝朔Q休龍古道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嶺上二十里…[詳細(xì)]
文昌古道
  文昌古道是從歙縣南鄉(xiāng)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這條古道經(jīng)岔口鎮(zhèn)文山村、武陽鄉(xiāng)、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壩源村,全長6公里,路寬1.8米,一律由青石板鋪就。相傳,這條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財主為迎娶媳婦而興建。在文昌古道中有兩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嶺,即文山嶺和壩嶺,中間一條長2000多米的石板橫道,途中修建了六個路亭,供山民勞作和走親訪友歇息。文昌古道不僅是歙縣南鄉(xiāng)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還是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米的道路。想當(dāng)年,這條古道甚是繁華,沿途布有涼亭、茶館、客棧、商鋪,就連浙江商人也行走在這古道上,前往歙縣、績溪、旌德做生意![詳細(xì)]
汪觀清祖居
  汪觀清祖居位于歙縣坑口鄉(xiāng),時代為清。汪觀清祖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楊家大廳
  楊家大廳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楊家大廳,據(jù)傳始建于先祖楊寧。楊寧,歙縣城中人,字彥謐,明宣德五年進士,歷任江西巡撫、禮部尚書。楊家大廳據(jù)說木雕不錯,可惜屬私人所有不對外開放。楊家大廳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許家廳
  許家廳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許家廳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黃氏節(jié)烈門樓
  黃氏節(jié)烈門樓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斗山街,時代為清。黃氏節(jié)烈門樓,建于清順治七年,門樓上刻有“旌表清故儒童吳沛妻黃氏節(jié)孝之門”,以旌表一位因--殉夫吳沛童生的黃氏少婦。黃氏節(jié)烈門樓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王茂蔭故居
  王茂蔭故居位于歙縣雄村鄉(xiāng),時代為清。王茂蔭故居位于歙縣城南義成村。建于清中葉。主屋三檻,廳名敦仁堂,匾額為李鴻章手書。右側(cè)住房三間樓屋,大門置于左廊,中廳后有倒廳,前后都有天并院。隔扇、門窗改裝成京派風(fēng)格,花格較大而嵌以有色玻璃。中廳樓板下貼裝萬字紋竹編花席。王茂蔭祖居歙縣杞梓里村,住宅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毀于兵燹,告老后,在義成村買下這套舊屋定居下來。王茂蔭故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洪雪飛故居
  洪雪飛故居位于歙縣三陽鎮(zhèn),時代為清。故居由洪雪飛祖父建造于清末民初,主屋與邊房成7字組合,中間為院子。主屋純德堂為三間二樓木結(jié)構(gòu),邊房為五開間二層廂房,整個建筑為穿斗式木構(gòu)架,總占地面積約為432.1平米。2010年,洪雪飛故居被歙縣確定為黃山市“百村千幢”保護工程的保護對象。2015年3月,故居修舊如舊,庭院進行部分?jǐn)U建,成為洪雪飛戲曲藝術(shù)陳列館。洪雪飛故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張逢鏗祖居
  張逢鏗祖居位于歙縣岔口鎮(zhèn),時代為民國。第一個登上南極中國人張逢鏗的故鄉(xiāng),是歙縣南鄉(xiāng)的岔口鎮(zhèn)廬山村,這是一個建在半山腰的風(fēng)景秀麗的小山村,人口兩三百,民居多小巧,數(shù)株百年大樟樹形成了水口,進村穿過小巷豁然開朗,只見三幢高大的住宅連成一排,這就是2017年黃山市人民政府剛剛頒布的市級重點文保單位“張逢鏗祖居”。張逢鏗祖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老方廳
  老方廳位于黃山市歙縣許村鎮(zhèn)許村村,年代為清。2019年,老方廳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休寧同安堂
  同安堂位于黃山市休寧縣,年代為清。同安堂位于休寧縣海陽鎮(zhèn)齊寧社區(qū)齊寧街152號,建于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平面由主屋、東偏廳、西偏廳、西偏屋、廚房及前、后院落組成,占地面積1309.6平方米,建筑面積1373.11平方米。主體建筑共五進,第一進門廳平面三開間,做有三間四柱五樓式門樓;第二進平面三開間,前廊步施船篷軒,正帖做人字軒,五架梁、三架梁立童柱承桁,照壁上懸匾“友仁堂”;第三進平面三開間,明間敞開為廳,兩次間圍合作為廂房使用;第四進平面五開間,明間為開敞空間,作為過廳使用,次間及梢間合并,圍合作為廂房使用;第五進平面五開間,明間為開敞空間,次間及梢間合并,圍合作為廂房使用,二、三層通間敞開…[詳細(xì)]
陳曉敏宅
  陳曉敏宅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古城區(qū)橫溝弦018號,時代為清。陳曉敏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余家老宅
  余家老宅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時代為清。余家老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范培蔭、曾翠英宅
  范培蔭、曾翠英宅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古城區(qū)西街10-1號、西街10-2號,時代為清。范培蔭、曾翠英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俞正燮故居
  俞正燮故居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時代為清。清代著名學(xué)者俞正燮的故居座落城中北街。俞正燮故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