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廬山五大叢林旅游

廬山五大叢林

廬山海會寺
  很多人都知道,廬山有“五大叢林”(叢林是佛院的代名詞)。奇怪的是,到了近、現(xiàn)代,“五大叢林”中名聲最顯赫的不是歸宗、秀峰等,而且位于五老峰下、離海會鎮(zhèn)不遠的海會寺。本來,海會鎮(zhèn)俗名茶庵。因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夏季免費給行人供應(yīng)茶水,所以至今附近老一輩的人還習(xí)慣地稱此地為“茶庵”(又名土樓鎮(zhèn))。1933年蔣介石在海會寺附近辦軍官訓(xùn)練團,才將它改名為海會鎮(zhèn)。海會寺是在海會庵的故址上建立的。海會庵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由西來的和尚興建。庵背靠五老峰,面臨鄱陽湖,庵名“海會”,取百川匯海之意。咸豐三年(公元1853)遭兵燹,房舍一片瓦礫。光緒年間,有位法名至善的和尚來此,斫木伐竹,蓋茅棚…[詳細]
歸宗寺
  歸宗寺 背負金乾峰和紫霄峰,從玉簾泉西行1.5公里,便可來到這座占寺的遺址。歸宗寺為廬山五大叢林之首,距縣城12公里,位于星德公路與星蛟公路的交接處,有溪水潺潺繞寺而過。寺前地勢平遠開闊,寺后山勢回翔如鸞,古樟成蔭,翠竹叢生。在中國的禪宗史上,歸宗寺占有重要一席。 關(guān)于歸宗寺的由來,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晉朝王羲之任潯陽太守時,曾在金輪峰下游覽。去職以后,遂卜居于峰下。晉咸康六年(340年),四域高僧達摩多羅(一說為佛馱耶舍,不確)來見,王羲之推重他的為人,于是舍宅為寺。據(jù)方志材料記載,歸宗寺“壯麗甲于山南諸剎”。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蘇轍在詠歸宗寺的詩中寫道:“來聽歸宗早晚鐘,疲勞懶上紫霄…[詳細]
萬杉寺
  由秀峰寺東行約一公里,便來到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萬杉寺。寺后北上,原有慶云庵、五乳寺;東去抵臥龍岡、多一庵;東北距棲賢、海會寺約十余里。這所寺院位于慶云峰下,因宋代僧人在寺院四周種植杉樹萬株而得名。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轍記述:“仁宗初年,有僧手種萬杉,特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賜之。”萬杉寺始建于南朝的粱朝,原名慶云庵,唐代稱為慶云院。宋景德年間,僧人大超播興-,擴建廟宇。天圣中,仁宗聽說萬杉美景,賜名“萬杉寺”,并御書“金佛寶殿”匾額。此后,萬杉寺名聲鵲起,高僧名儒往來不絕。宋代朱熹曾來此行尋,著《萬杉寺》詩。贊嘆萬杉奇觀:“門前杉徑深,屋后杉色奇”;稱道千載佛光:“當(dāng)年雨露恩,千載有馀濁。”志書記載,…[詳細]
七賢寺
  棲賢寺 循三峽澗北上,距觀音橋數(shù)百米,有一座響名天下的古剎,這就是被稱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棲賢寺。古志記載,這座寶寺曾經(jīng)是風(fēng)光無限:右倚石壁,左俯流泉,狂峰怪石,翔舞于金彩之上;杉松竹箭,橫生倒植,堂祠亭閣,掩隱于蔥郁之中。南齊永明七年(489年),諮議參軍張希奏建寺,原址位于九江西部10公里處。唐寶歷初,江州刺史李渤將該寺遷置山南,由赤眼(亦曰拭眼)禪師智常任住持。相傳李渤曾在此讀書,報故名棲賢寺。在一起讀書的共有七人,又稱為七賢寺。千百年來,風(fēng)刀霜劍,兵燹匪禍,棲賢寺屢有興廢,現(xiàn)在的棲賢寺為解放后重修。 棲賢寺原是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先后建制山門、佛堂、駐節(jié)堂、愛堂、應(yīng)真閣…[詳細]
秀峰寺
  秀峰寺 秀峰賓館向西,倚山傍門立著兩塊闊大的石碑。西邊的一塊石碑為康熙御書“秀峰寺”三個大字。御碑高六尺、寬三尺,筆勢雄健,神情俊逸。書載: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春,開先寺高僧超淵前往淮安迎駕,一直隨同至松江(今上海市華亭縣)。超淵大師德高望重,學(xué)識淵博,深得圣心賞識。于是,康熙皇帝敕賜御書“秀峰寺”匾額。此后,巡撫郎廷極修碑,學(xué)士查升作碑記。東邊的一塊石碑為皇太子胤扔手書“灑松雪”三字。白樂天曾贊匡廬奇秀甲天下,蒼松插天,飛泉似雪。趙子昂又將山中居所名為“松雪齋”。于是,太子興致大作,題寫“灑松雪”,又賜趙子昂《法云渡海圖》。自從康熙父子恩賜匾額經(jīng)圖,開國先兆一變而為群峰競秀。名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