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篇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體現(xiàn)南京南朝古都神韻的藝術(shù)瑰寶——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蘇省內(nèi)共有32處,其中南京地區(qū)有19處,分布在江寧、棲霞等處,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劉宋,距今約1500年,19處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處,另有失考墓7處。  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約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鎮(zhèn)墓神獸、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幾種。鎮(zhèn)墓神獸分雙角天祿、獨角麒麟與無角辟邪三種,形態(tài)基本相似,均體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張齒露,目含兇光,腹部兩側(cè)刻有雙翼,四足前后交錯,神態(tài)威猛莊嚴。天祿與麒麟僅限用于帝陵,辟邪則專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棲霞區(qū)獅子沖陳文帝陳倩永寧陵前的天祿、麒麟,是帝陵石獸的代表作。它們相向而立,造型矯健靈活,雕…[詳細]
綏德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景觀稱為“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早有“旱碼頭”之稱的綏德,地理位置特殊,商貿(mào)業(yè)繁華,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引得歷代騷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寶。而綏德的石雕藝術(shù)更是源遠流長,代代相傳。歷經(jīng)秦漢唐宋,于明清時期,綏德古城內(nèi)遺留的人文景觀、摩崖石刻以及民間廣泛流傳的石雕藝術(shù)品不勝枚舉。諸如秦時扶蘇監(jiān)軍駐綏時“太子府”遺址、“賞月臺”遺址、嗚咽泉景觀和疏屬山巔的扶蘇墓、扶蘇祠等景觀;“晉溪洞”“龍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間老鄉(xiāng)家保鎖娃娃的炕頭石獅獅,還有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很多著名的摩崖石刻在“文革”中被毀壞,為了恢復(fù)被損壞的歷史遺跡,反映綏德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去年3月…[詳細]
洛村石窟
  洛村石窟洛石窟位于縣城以南約38公里處的堆隨鄉(xiāng)洛村附近。洞窟開鑿于村莊南北側(cè)的山崖上,開鑿石窟的崖面總長度為750米,大小石窟約40個,平均海拔4020米。根據(jù)調(diào)查情況,將石窟其用途分為兩類,一類為供置-泥塑并繪有壁畫的洞窟;另一類是僧侶靜修苦行的修行洞,多遺有生活居住痕跡!白裟改瓤,意為母犏牛鼻子,根據(jù)洞窟的形狀得名。該洞窟位于洛村東南面,距地面高約15米,海拔4010米處。該石窟洞口闊8.8米,高2.6米,深9米,沿洞口有一高出地面約0.3米的石檻,用石塊砌成。洞窟有中心方柱,底部平面為長形,長邊3.6米,短邊2.8米,側(cè)視呈束腰形,頂部向四面伸開。洞窟采用金屬工具在礫巖崖面開鑿而成,洞…[詳細]
銅鼓縣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為銅鼓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般~鼓石”石刻,是我縣最聞名的石刻,我縣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聞名。據(jù)《義寧州志》載:“銅鼓石在武鄉(xiāng)二十四都,屹立數(shù)丈,形如銅鼓,相傳許旌陽逐蛟過此,石中有聲,疑以為怪,揮劍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劍劈,縣諸石屹矗,森若列載,故因其勝而建官司馬。”“試劍”石刻,明末隆慶年鄧子龍書,與“銅鼓石”同一石體,又名“試劍”,下則署“武橋”二字,為鄧子龍之別號!芭酥苓^化”石刻,與“銅鼓石”同一石體,明末鄧子龍書,是我縣重要石刻之一!芭酥苓^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撫潘季馴,巡道周思敬派鄱陽守備鄧子龍到贛西邊陲,鎮(zhèn)壓了李大鑾農(nóng)民起義之后,銅鼓地境才開化…[詳細]
阿拉善奇石街
  阿拉善奇石贊張雄志 “宇宙千秋凝神韻,造化萬物鑄石魂!薄吧裰邸碧栵w船升起的地方——中國秘境阿拉善,神奇諸多,獨有一奇,便是奇石。這里大漠浩浩,戈壁蒼蒼。這里有大“!保怯砂偷ぜ、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和它們之間的戈壁而匯集的浩淼瀚海。這里也確實有過真正的海洋,曾是大海的故鄉(xiāng)。據(jù)地質(zhì)學(xué)和考古學(xué)研究證實,阿拉善很久很久以前曾是汪洋大海。在10億年前的元古代晚期至兩三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時,這里地殼運動劇烈,海底火山爆發(fā),陸地多次沉浮,天空風(fēng)云激蕩…… 獨特的地質(zhì)構(gòu)造和億萬年的地質(zhì)變遷,阿拉善原野就如一個巨大的奇石加工廠,在地殼運動、火山巖流、風(fēng)化沙磨、日蒸月寒等地球物化的內(nèi)外力綜合作用下,…[詳細]
柯巖造像及摩崖石刻
  柯巖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紹興城西柯橋鎮(zhèn)柯山南麓。隋唐時期石刻!犊律叫≈尽肪砩陷d:“石佛高五丈六尺,相傳隋開皇間有石工發(fā)愿為此,未成而逝,以禪之子,子復(fù)禪孫,三世訖功!奔螒c《山陰縣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縣西三十里,晉永和年間敕建。舊志:產(chǎn)石,為民所采成巖洞,巧匠琢為佛,唐以來創(chuàng)寺覆之!焙笏聺u圮,明副使黃猷吉重建,更名普照寺?滴跄觊g里人對石佛飾以金粉。20世紀70年代,石佛雙手及膝部以下遭毀。1997年縣文物部門修復(fù)石佛雙手及螺發(fā)。該景點在柯橋鎮(zhèn)柯巖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一巨形弧巖內(nèi)。屬彌勒像,高11.3米,螺發(fā)肉髻,寬頤廣額,披褒衣博帶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說法手印,…[詳細]
叱石風(fēng)景區(qū)
  叱石風(fēng)景區(qū)位于新會市杜阮鎮(zhèn)的羊石坑,離新會市區(qū)14公里,距江門市區(qū)9公里。叱石山是圭峰山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勢雄偉,古松參天,奇石磷響,更有泉水棕棕清如白練。早上云霧繚繞,景致變化無窮。晨登山頂觀日出,遠眺銀湖,旭日東升,霞光波影,蔚為壯觀。傍晚,可欣賞江門萬家燈火,競艷爭輝。晴天,山下村莊成片,風(fēng)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怕。叱石山是圭峰山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叱石山海拔380米,山勢峻峭,是圭峰山綠護屏向東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名山勝景,到來游覽者眾多,每年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達15萬人次。每逢九九重陽都有萬人登高,蔚為壯觀。1991年重新裝修的叱石賓館和松濤園餐廳,內(nèi)有歌舞廳等娛樂設(shè)施,可…[詳細]
齊云山石刻
  齊云山碑刻統(tǒng)位于安徽省休寧縣齊云山。齊云山原有碑刻和摩巖石刻1400余處,現(xiàn)僅存462處,其中石碑206處,石刻256處。其余景區(qū)也有小量分布。遍布全山,以羅漢洞、紫霄崖和石橋巖一帶為多。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北宋大觀年間的石刻,大多數(shù)為明、清兩代的石刻和碑刻,約占總數(shù)的80%以上。石刻大多鐫于懸崖絕壁之上,有的字大逾丈,有的字小如拳。其中鐫刻于壽字巖處的“壽”字楷書,字徑達230厘米。碑刻及石刻字體,楷、行、草、篆、隸俱全,流派紛呈,各具風(fēng)格,鐫刻工藝精湛。摩崖石刻位于西北雞冠山峭壁上。面積約60平方米,按凹凸自成3階,自上而下鐫刻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天順五年(1461),成化七年(1471)…[詳細]
朱家尖·烏石塘
  烏石塘昔日是漁民曬網(wǎng)的地方,現(xiàn)在已是朱家尖的重要景點之一。你可以在烏石塘看到成萬上億顆烏黑發(fā)亮的鵝卵石,乘上海上泛舟,可以聽掌舵漁翁為你講述烏石塘和樟州灣的傳說,一定會增添濃濃情趣。烏石塘長約500米,寬約50米,高約5米。這條橫臥著的海塘全由烏黑發(fā)亮的鵝卵石自然倚坡壘積而成,氣勢龐大蔚為壯觀。卵石花紋斑斕,光潔可愛,小如珠磯,大似鵝卵,可與南京雨花石和三峽五彩石媲美。元朝的《昌國州圖志》有記載:烏石塘,在馬秦,綿亙百余丈,高可五丈許,枕海之濱,表里皆青圓石子,如龍之鱗甲……。樟州灣的南岸,分布著很多礁石,礁石群形狀奇特,猶如龍眼、龍嘴。龍嘴旁有一石隙,當(dāng)?shù)貪O民稱其為龍之洞,每當(dāng)臺風(fēng)將臨,此洞…[詳細]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石刻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齊武帝蕭賾景安陵石刻南朝(493年)丹陽縣建山田家村1988年作為“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武帝蕭賾景安陵石刻  蕭賾(公元440-493年),父蕭道成,母劉智容。高帝死后繼位,時年43歲,在位12年(公元482-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號永明! ↓R武帝景安陵,位于今江蘇省丹陽市建山鄉(xiāng)前艾廟! ∈捹,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立為太子,建元四年即帝位,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卒。享年54歲! ↓R立國之前,蕭賾隨其父蕭道成東征西討,頗立戰(zhàn)功。最值得一提的是升明元年(公元447年),…[詳細]
南京六朝石刻
    自中央門向東北,沿寧棲公路口而入郊區(qū)的十月村,左顧右盼,便見蒼吳之下,沃野之上,昂昂然而立數(shù)尊石獸,仰天吐舌,高視穩(wěn)步,凸胸收翼,長尾拽地,不可一世之豪壯。更經(jīng)千載風(fēng)霜,通體裂痕累累,如屋漏蟲蝕,絕去了當(dāng)年雕飾的精巧,只留下一派雄渾古樸,不能不令人駐足神馳,振奮俊賞。這些石獸便是人們今天常用著象征鐘阜龍蟠、石城虎踞的六朝勝跡──辟邪! ∷囆g(shù)之高者,不在于再現(xiàn)自然,而在于再造自然。再造自然之高者,莫過于得意而成境。得意成境之高者奠過于雍厚博大,余如瀟灑蒼健、清秀嚴謹、野逸儒雅、怪誕荒謬,則分別等而次列,各領(lǐng)0。懂得這一玄機,便可深諳中國藝術(shù)形象之有《龍鳳》《饕餮》《方相》《麒麟》《辟邪》等…[詳細]
北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qū)鼓山,分南北兩處,相距約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們談笑、拂袖、走動均能發(fā)出鏗鏘的回聲,故名響堂山石窟,F(xiàn)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龕,大小造像5000余尊,還有大量刻經(jīng)、題記等。它是河北省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務(wù)院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響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齊。當(dāng)時北齊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國都鄴(今臨漳境內(nèi)),一是別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東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兩都來往必經(jīng)之地。這里山青水秀,風(fēng)景美麗,石質(zhì)優(yōu)良,將佛教奉為國教的北齊皇帝高洋便選擇此處鑿窟建寺,營造官苑,作為他來往于兩都之間的避暑、游玩和禮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詳細]
柳州奇石館
  柳州奇石博覽園的核心景區(qū)——柳州奇石館,柳州奇石館是馬鹿山奇石博覽園的核心景區(qū),由奇石展區(qū)、文化展示區(qū)、休閑區(qū)、游客服務(wù)中心、多功能廳組成,它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奇石專類館,擁有“奇石夢之館”的美譽;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參觀奇石館時連連稱贊,精美絕倫,世界獨有,并揮毫題詞“山水龍城,秀美奇石”。柳州奇石館位于博覽園東南區(qū),占地6865.14m2,總建筑面積12392.8m2,是一座呈流線狀的仿奇石造型的建筑,大氣簡約,總投資1.73億元。于2009年11月開工建設(shè),2011年10月28日,原“八桂奇石館”整體搬遷入館后正式對外開放。柳州奇石館展廳共設(shè)三層樓,分為十余個展區(qū),一層以柳州奇石為主線,…[詳細]
烏石媽祖
  烏石媽祖位于舊鎮(zhèn)鎮(zhèn)浯江紫微山。媽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莆田湄洲人。相傳她自出生至滿月皆不啼不哭,故名“默娘”。 默娘少而聰穎,8歲即從師訓(xùn)讀,悉解文義,精通醫(yī)道,為百姓治病,為漁民送醫(yī),得到人們的尊敬。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時年28歲的林默娘在湄洲島羽化昇天。人們?yōu)榱思o念她,當(dāng)年就在島上立廟祭祀。傳說媽祖經(jīng)常顯靈庇護往來船只,拯救海難,被人們奉為海神。明三保太監(jiān)鄭和七次下西洋,清靖海將軍施瑯進軍臺灣,均奏稱“護神助”。隨著媽祖顯靈的事跡日益?zhèn)鞑ィ、元、明、清歷代朝廷均有敕封,累計達28次,神號由“聖妃”、“天妃”、“天后”,直到“天上聖母”![詳細]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處的天龍山腰。天龍山,原名方山,海拔高達一千七百米。歷史上,這里曾經(jīng)是北齊皇帝商歡的避暑宮。由于北齊時山下興建了天龍寺,后人就習(xí)慣地稱之為天龍山了。天龍寺,宋代易名為圣壽寺,一九四八年失火,寺廟被焚毀。一九八一年,搬遷太原南郊南大寺于山上,現(xiàn)已修葺一新。天龍山石窟,始鑿于東山魏年間(公元534——550年),隋、唐統(tǒng)治者也繼續(xù)在天龍山開鑿大批石窟。天龍山石窟位于東西兩峰懸崖半腰,這些石窟中,有東魏、北齊、隋、唐各代開鑿的石窯二十七窟。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間山徑相通。天龍山石窟的雕塑技巧比北魏大大前進了一步。第九窟,原有木構(gòu)[漫山閣]…[詳細]
黃石寨(張家界黃石寨索道)
  黃石寨是張家界接待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以及中外名人數(shù)量最多的景區(qū),電影《阿·凡達》、電視劇《西游記》、《血色湘西》等先后在此拍攝取景。黃獅寨亦稱黃石寨,相傳張良師傅黃石公曾到此煉丹,因而得名。位于森林公園中部,為一巨大方山臺地,海拔1080米,是雄偉、高曠的觀景臺。寨頂面積16.5公頃,西南略高,東北稍低。周圍則懸崖絕壁,綠樹叢生。伸出許多凌空觀景臺。陰雨天氣,寨臺四周云漫萬壑,千峰攢聚;清晨日出,薄霧飄飛,群峰或明或暗,變幻神奇;靜夜月明,星空遼闊,峰群策群力淡雅端莊,背景幽深縹緲;寒冬白雪覆蓋,冰柱下懸,千峰萬壑地銀砌玉;沿寨環(huán)行,群峰皆立足下,遠近諸般奇景盡收眼底,故有“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詳細]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千古要地  中國有句膾炙人口的成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故事說的是:劉邦取漢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少數(shù)人修棧道,以轉(zhuǎn)移鎮(zhèn)守關(guān)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著西邊艱險的陳倉道(即秦棧),北出大散關(guān),攻占了陳倉城,進軍咸陽! ≡娙死畎踪潎@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褒斜道.歷史  褒斜道位于漢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連接關(guān)中與漢中的一條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兩河谷,貫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漢代褒中縣(今陜西省漢中市與勉縣交界處)褒口、經(jīng)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縣,全程235千米。褒斜道為秦昭王時所開,當(dāng)時人們鑿石架木,修筑棧道,歷代以業(yè),多次增修。褒…[詳細]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地處太原西南,山中有北齊以來的許多石刻造像。原有北齊天保七年所建童子寺,金代被毀,F(xiàn)在部分小佛浮雕和一座燃燈石塔,塔高五點三米,塔基為六邊形,上置渾圓燈座和六角形燈室,外有浮雕裝飾,為我國現(xiàn)在最古老的石燈塔。在原石門寺遺址,也有石窟,其中刻有三米高的釋迦牟尼坐像,頂上蓮花和壁上飛天具有唐代風(fēng)格。附近還有“昊天觀”,雖已殘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石窟共有八個洞窟,即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0師龕、七真龕及另外兩處辯道龕。這些石窟內(nèi),共有石雕像四十多尊,至今尚保存完好。這些石雕風(fēng)格樸實、莊重,衣飾雕飾簡潔,與佛教石窟的雕塑風(fēng)格有明顯的差別。部分龕內(nèi),石窟頂部雕有蓮花、龍鳳等圖案![詳細]
云禮石頭村
  那吉石頭村(原名云禮村)位于恩平市那吉鎮(zhèn)的西部,東距325國道(廣湛公路)11公里,距金山溫泉度假村3公里,從市區(qū)恩城向西南驅(qū)車25公里即可抵達。該村占地約200畝,它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石頭古建筑著稱,房子是用石頭建的,路是用石頭鋪的塘基是用石頭砌的,村邊的水渠是用石頭筑成的,村子圍墻、菜園地也是用石頭壘成的,這些石頭建筑,巧奪天工,獨具一格。石頭村歷史悠久。這里曾發(fā)現(xiàn)4500多年前人類所使用的生產(chǎn)工具的石器,也發(fā)現(xiàn)1000多年前的唐代中期少數(shù)民族曾活動過的遺跡。石頭村其先祖姓黎。創(chuàng)始人黎思文翁,他是入粵的黎氏第八世祖,排行老三,考取貢生,派往南恩州(即今陽江市、恩平地區(qū))任職南恩州教授。明…[詳細]
朱家尖烏石礫灘
  烏石礫灘位于樟州灣西岸,長500米,寬100米,高5米,這些晶瑩圓潤的烏石是大自然的杰作。1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在海浪的作用下,海灣兩側(cè)的山體破裂剝落,大小不一的山石落入海底。樟州港灣面向東海,每遇東風(fēng),風(fēng)大浪急,在海浪和潮汐長年累月的沖刷下,原有的棱角逐漸被打磨殆盡,形成一顆顆光滑烏亮的鵝卵石,被海浪沖上海灘,堆積成蔚為壯觀的烏石礫灘。每逢月夜,潮音與石塊摩擦聲相互回應(yīng),烏石聽潮,更是一絕。關(guān)于烏石塘的傳說,特別是小朋友應(yīng)該對傳說故事特別感興趣,烏石塘相傳它是烏龍的化身。烏龍是東海龍王的第三太子,生性頑皮聰明,有一天,它耐不住寂寞,就離開龍宮出來游玩,正玩得起勁,不料遇到一群鯊魚精,鯊魚精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