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興龍山倒掛寨石刻
  興龍山倒掛寨石刻位于磁縣白土鎮(zhèn)羊城村北龍山頂。興龍山倒掛寨石刻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泉寺摩崖石刻
  靈泉寺摩崖石刻年代:明2019年,靈泉寺摩崖石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龍山東漢石刻
  石龍山石刻位于驛城區(qū)胡廟鄉(xiāng)大韋莊村西的石龍山頂,在一塊巨大的巖石上刻有208個字,四周用直線作框,并附有釣狀邊角,記載事件發(fā)生時間為“永初七年十二月有閏六日”(永初七年,即公元113年),雖經風雨侵蝕,字體仍可辨認。樊金鳳攝…[詳細]
大王宮工丈摩崖石刻
  大王宮工丈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斗門區(qū)白蕉鎮(zhèn)桅夾村。石刻鑿刻在一塊花崗巖上,立面寬2.15米、高2.7米,鑿刻部份呈T字形,正面陽刻文字“大王宮”、“工丈”以及帶刻度的豎長條棱共1.94米,刻度清晰可見;每刻度0.38米。該石刻約刻于清代中晚期,是當時丈量土地的標準長度比照物,即地畝尺。“大王宮工丈”摩崖石刻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嶺南清代度量衡標準提供了實物資料。2011年被核定公布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核定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大王宮工丈摩崖石刻是廣東省迄今為止同類石刻的首次發(fā)現(xiàn),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鄰近“兩粵廣仁稅”摩崖石刻,周圍多古樹,環(huán)境優(yōu)美。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詳細]
德陽觀音巖石刻
  德陽觀音巖石刻簡介觀音巖石刻位于羅江縣北隅,清乾隆三十二年,縣令-冕倡修,乾隆五十七年李調元重修,1992年冬文星鎮(zhèn)重建。 李調元《觀音巖重修大殿記》云;“觀音巖本名白石巖…乾隆辛酉秋,驟雨淋漓,山崩石裂,雷轟電擊,突從霹靂光中而觀音石像出焉…是月,先君石亭公中鄉(xiāng)試…附近鄰居皆以為神,遂以名巖。近遠禱者有求輒應,通都大邑輻輳而來!鼻∪,縣令-冕于靈石書“西來古佛留東墜,云外高僧認雪山”,古樸蒼勁四川德陽…[詳細]
蘧伯玉祠石刻
  蘧伯玉祠石刻位于長垣縣孟崗鎮(zhèn)伯玉村。年代為明。 蘧伯玉祠石刻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寶寨石刻
  天寶寨石刻位于磁縣陶泉鄉(xiāng)華陀村云臺山上。天寶寨石刻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店廟石刻
  下店廟石刻位于武安市活水鄉(xiāng)下店廟村內。下店廟石刻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聚龍山石刻
  聚龍山石刻位于磁縣陶泉鄉(xiāng)南岔口村南。聚龍山石刻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郭林石刻群(郭朝賓墓)
  郭林石刻群,即明代工部尚書郭朝賓墓。位于汶上縣東部21公里的白石郭林村北的山嶺漫坡上。據明版《汶上縣志》記載:“郭朝賓,字尚甫,舉嘉靖乙未進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督餉大同。歷陜西河南御史,巡撫浙江。入為戶部左侍郎,總督倉場,提工部尚書……卒年七十二……”。墓前有享堂三間,石碑、碑樓、石案、香爐及規(guī)模龐大的石刻群,整座墓地十分威嚴宏偉,蔚為壯觀,F(xiàn)地面存以石坊為主體的十七件石刻已整修立于墓前。石坊,是一座三楹雕刻的石坊,其支撐的四根石柱上,蹲踞著四個神態(tài)不同的石獅子。坊之正中有“敕建”二字,為行書體,周圍雕刻鳳鳥人物!半方ā倍窒旅嬗行∽忠恍校瑫唬骸百Y政大夫工部尚書郭公之塋”。另外,上下…[詳細]
陽明山古井、古塔及石刻
  陽明山古井、古塔及石刻地址:雙牌縣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時代:宋~明…[詳細]
化成寺摩崖石刻
  化成寺摩崖石刻位于袁州區(qū)化成寺。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徑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徑山景區(qū)徑山寺旁,有山路可達摩崖石刻處。:徑山石刻原有十余處,現(xiàn)存5處。例如東徑道上的“佛圣水”、“圣壽無疆”!笆蹮o疆”四字為1166年南宋孝宗游幸而刻,字體很大,約為45×50平方厘米,筆跡端莊.剛勁有力。 徑山鐵佛 徑山景區(qū)徑山寺鐘樓之中。鐵佛,明正統(tǒng)十一年(1446)鑄,西方三圣三尊,軀高0.8米,肩寬0.4米,蓮座高0.24米,寬0.7米。頭頂高肉結,身披袈裟,袒胸跣足,作迦趺坐,頸部斷裂,上肢殘缺。為明代冶金工業(yè)的藝術品。 …[詳細]
亞溝摩崖石刻
  亞溝摩崖石刻像,在阿城市亞溝東2.5公里的石人山西麓崖壁下部,現(xiàn)存摩崖石刻,男女兩像,如夫妻并坐。左幅為男武士形象,高1.85米、寬1.05米,是個典型的女真人形象。右幅為頭戴帽子,雙手合袖,盤膝端坐的女真貴婦形象,為金代早期的石刻藝術作品![詳細]
石門石刻
  在當涂縣橫山西南麓的一條峽谷深處,原有兩扇天然石壁,左右排列,狀若大門。由于歲月滄桑,石門右側已毀,在幸存的左側石壁上刻有“石門”二字,筆力遒勁,乃為唐人所鐫。石門摩刻的上側極高處石壁上,還有明代文人王磐題寫的“壁立萬仞”石刻四字,至今仍可辨識。石門一帶,山水奇麗,盤道彎曲,游人到此,如入仙境。門票·開放時間免費。交通位于當涂縣橫山西南麓,乘坐馬鞍山到大隴、黃池的中巴可達。…[詳細]
金代摩崖石刻
  金代摩崖石刻批次和公布時間:第一批1961.4.13地址:梅河口小楊鄉(xiāng)慶云村年代:金代類別:石刻管理單位:梅河口市文管所是否開放:是金代摩崖石刻是我國僅存的幾塊女真字碑文之一,位于梅河口市小楊鄉(xiāng)慶云村北0.5公里的半截山之南坡。碑文系金代收國二年(1116年)刻,分別鐫在兩側石壁上。東側石壁上刻有“大金太組大破遼軍與節(jié)山息馬立石”三行十五字,其左側另有女真字四行二十三字,大約是漢字的對譯。西側石壁上刻有女真字七行七十余字。記載了金代初期發(fā)生在海龍(今梅河口)一帶的戰(zhàn)爭![詳細]
仁達摩崖石刻
  仁達摩崖石刻距角克寺15公里,為騾馬驛道,從覺克寺騎馬單程4小時。是赤德松贊時代的,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年。這座石崖造像的價值主要有0:一是從“摩崖造像”上的文字看,是赤德松贊立在大昭寺門前的唐蕃會盟碑早,另外“摩崖造像”的文字中提出了完成藏漢友好大業(yè)的任務,而大昭寺門前的“唐蕃會盟碑”上寫著已完成了漢藏結盟的任務,這就說明了石碑在歷史上的連貫性,也表明了漢藏兩個民族友好的悠久歷史,二是“摩崖造像”的文字內容還說明西藏的政教合一的萌芽從那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三是“摩崖造像”的發(fā)現(xiàn)對我們研究赤德松贊時代的政治、文化、語言、書法、繪畫、雕刻技術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詳細]
百壽坊石刻
  百壽坊石刻在小堯鄉(xiāng)政府南3公里的邵圩村,有清光緒二十四年經光緒帝旨準為張如銓之妻薛氏而立的石刻百壽坊。坊高1.97米,寬0.63米,厚0.14米,上端有圣旨二字,下有江南淮安府安東縣張如銓妻薛氏時年百有七歲五世同堂銘文![詳細]
龍溝石刻雕像
  1979年建龍溝閘時,在龍溝漢居民遺址0土石刻武士雕像一塊,高90厘米,寬40厘米,厚10厘米。雕像為線刻,簡潔、粗獷、流暢。武士頭生二角,二目圓豎,雙手握拳于懷,抱短劍,威武猙獰。…[詳細]
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
  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位于石樓鎮(zhèn)大嶺村環(huán)村路菩山北麓,年代為清光緒庚子年(1900)。位于菩山北側村道邊,在一塊寬約1.6米,高約2米的山石表面,陰刻隸書“菩山第一泉”五個大字。上款“光緒庚子年端陽”,下款為“山人陳維湘題”。石刻旁原有一泉眼,為自然的沙濾山泉,水質清冽,現(xiàn)泉水已被引到對面馬路邊。該摩崖石刻保存較好,是區(qū)內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摩崖石刻。2010年11月8日,番禺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室公布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為第一批番禺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