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南山巖石刻
  南山巖石刻包含黃庭堅書“佛”及咒語、明嘉慶年晏旗峯林春澤書“石門”、“藏龍洞”及“藏龍洞記”、九曲回廊碑刻。南山崖與修水縣城一河相隔。山崖上古木參天,點綴著亭臺樓閣,是個游覽的好去處。更有“看點”的是,臨河一塊高2.68m,寬2.28m巨大平整的石壁上,刻有一個高1.84m,寬1.20m的“佛”字,該字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仍見雄健筆力,在中國書法界享有盛譽。據(jù)傳說,黃庭堅在此題“佛”,有一段緣故。有一年初夏,黃庭堅返回故鄉(xiāng)修水,逆水而上。行至南崖怪石附近,突然狂風(fēng)陡起,怪石嶙峋,眼看船只要觸礁沉沒。黃庭堅知道是怪石作祟,走出船艙,朝天叩拜,拜后旋即波瀾頓消,風(fēng)靜石隱,水平如鏡,乘客欽佩不已,艄公感激不…[詳細]
廬山三疊泉摩巖石刻
  三疊泉于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被樵夫偶然發(fā)現(xiàn),其后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曾于附近白鹿洞書院講學(xué),離開后從信件中獲知“五老峰下新泉三疊,頗為奇勝”,可惜“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只得請人畫來觀賞,F(xiàn)存宋留元剛題記、元大德九年廬山尋真觀題記、明劉世揚題記、清雙溪草堂等摩崖石刻十余處,已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醉石館石刻
  醉石館石刻醉石館在廬山南麓虎爪巖下。為東晉詩人陶淵明醉游之所。原系書館,館西有濯纓池,一瀑布自上而下,池中有巨石,高大如一小屋,頂平而光。陶淵明辭官歸田后,隱居于此。醉則臥此石,稱醉石,并賦《歸去來辭》![詳細]
下臺村石刻
  在昭蘇縣下臺村南山口內(nèi)的東西兩河交匯處。石長260厘米,高85厘米,厚117厘米,呈不規(guī)則的三棱形,兩面刻字,內(nèi)容為古蘭-,傳為清代所立。…[詳細]
大槐寺石刻
  大槐寺石刻,位于河南省武陟縣東馬曲村,始建于元代,2006年6月8日,大槐寺石刻被核定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港口鋪摩崖石刻
  清江摩崖石刻,位于清江鄉(xiāng)車下村西北6華里左右的港口鋪獨立巖下,巖前白沙綠水,四周空曠寧靜,與船灘鎮(zhèn)河潭村相望。獨立巖為紅色砂質(zhì)巖,外貌扁平。巖前2米處,有一淤積而成的泥沙臺地,為巖刻擋風(fēng)抵水的天然屏障,是該巖刻歷時700余年仍能大部分保持清楚的主要原因。整個巖面長約30米、寬20米左右,上有宋元摩崖石刻文字及圖畫十米處。崖刻呈-式,字為楷書,陰文、直排,自右至左長約3.75米,詩文字大小不一。擬書:“辛酉嘉泰元年七月十九日姜宅在此修船,匠人吳監(jiān)謾志云耳”。3行直排揩書,字5厘米見方,南宋(1201年)鐫刻!氨翁┒ㄈ晡逶鲁趿談⒈O(jiān)公”。2行直排楷書,字5厘米見方。元代(1326年)鐫刻![詳細]
海會寺摩崖石刻
  海會寺摩崖石刻,位于江西省廬山區(qū)蓮花鎮(zhèn)龍門溝。在廬山區(qū)蓮花鎮(zhèn)龍門溝左側(cè)的深山大壑中發(fā)現(xiàn)的摩崖石刻,是廬山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唐代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312年,也是廬山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摩崖石刻。這塊摩崖石刻是一塊三角形的巨石,正面是行楷“海會寺”三個大字,字行間有“時唐證圣元年乙未歲”字樣。據(jù)專家介紹,唐代“證圣”系武則天(武周)的年號,只用了一年,“證圣元年乙未歲”即公元695年。巨石背面還有乾隆戊午年(公元1738年)杜畔子撰、余氏書刻的“盤旋石上綠接天,枝枝垂蔭半邊山,我來獨坐清心火,名利兩忙總不然”詩![詳細]
靈源摩崖石刻
  靈源摩崖石刻包含“靈源”、“黃龍山”、“三關(guān)”、“法窟”石刻、觀音井與明代石亭等。黃庭堅在黃龍寺周圍所刻的摩崖石刻“黃龍山”、“靈源”、“法窟”等字,保存完好無損,可謂“?菔粻”,更是使此山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黃龍山”三字刻于寺前下馬石前石壁上,字徑達85厘米、字體方圓渾厚,,有力透石背之感!办`源”二字,行書陰刻于靈源拱橋頭左側(cè)巨石上;寺右側(cè)有崖鑿石梯多級,其石壁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其側(cè)另有一處僧人焚化之地,其石壁上刻有“三關(guān)”和“法窟”二字,均為黃庭堅真跡。寺右側(cè)有石刻“翠云洞”三字,洞內(nèi)有宋人摩崖石刻“張顏幾、黃叔豹、叔熬、茂來謁長老清公,時堂中有眾五百人。建乙酉二月甲子”字…[詳細]
龜峰摩崖石刻
  龜峰摩崖石刻共計200余條,被列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展旗峰石壁上的“佛”字,古樸厚拙,筆力剛勁,為唐代大歷四年進士、官居禮部尚書的李益墨跡。其撰詩一首刻于“佛”字左側(cè):“龜山名與鷲山齊,兩度游觀思不迷。三十二峰真色相,百千萬載古招提。崖前飛瀑如廬岳,林好長橋似虎溪。愧我后時詢靖節(jié),往來浪得此一題!1956年冬,時任江西省長邵式平游覽弋陽龜峰,即興題詩“大地文章集圭峰”請人鑿于石壁上,行書字體,蒼樸遒勁。世紀之交,弋陽縣政府加強了龜峰的文化建設(shè),將歷代流傳下來的題寫龜峰的詩詞臨刻于龜峰崖壁。“東方龜樂園”系國內(nèi)著名書法家王祥之先生題寫,此石刻總長達68米,其中“龜”字為目前最…[詳細]
圭山石刻
  圭山石刻位于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年代為明。2013年10月10日,圭山石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關(guān)口石刻
  西關(guān)口石刻位于興文縣九絲鎮(zhèn)九絲山左側(cè)的半山腰石壁,石刻呈正方形,高2米,寬2.5米。陽文行書豎列,字徑0.09米,字距0.03米,行距0.05米,全文共110字。內(nèi)容為萬歷元年(1573)冬,四川布政使馮成能、副使李江等在明朝兵馬克九絲城后,登九絲山的紀功勒石。馮成能所撰的書法剛勁、飄逸,具有較高的書法價值,同時是研究人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1年8月,原宜賓地區(qū)行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菩薩田石刻造象
  菩薩田石刻造象1993年出土于興文縣晏陽鎮(zhèn)熱潮村中村壩的“菩薩田攠(村民俗稱),該地為明代古戎州城遺址,興文縣在造象出土地成立了“古戎州城歷史文物陳列館攠,加以保護。造象共計26尊,高度在0.61-1.49米不等,多數(shù)在0.80米左右,肩寬0.21-0.55米不等。內(nèi)容除1尊彌勒佛和1尊弟子造象外,皆為頭戴冠冤、身著朝服、面容嚴肅、捧持朝笏的文官俑;有的有紀年,如:“嘉靖十六年(1537)攠。菩薩田明代石刻造象比例勻稱、形象生動,有明確紀年,歷史、藝術(shù)價值較高。2000年7月興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神童山摩崖石刻
  神童山摩崖石刻位于寧陽縣葛石鎮(zhèn),年代為北朝、五代。2013年10月10日,神童山摩崖石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十九盤石刻
  九十九盤石刻在廬山圓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絕壁間,宋、元、明、清以來題刻甚多,約有九十九盤,筆力剛勁,引人入勝,如:“白云天際”、“清虛靈臺”、“煙霞深處”、“天半”、“南無佛”、“土地”等,字體不一,筆鋒各異,對研究古代書法有重要歷史、藝術(shù)價值。廬山錦繡谷底有一溪流,名錦澗。溪上橫跨一石橋,名錦澗橋。過橋有一路直達天池山頂。小道蜿蜒盤旋,號稱九十九盤,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稱九十九盤古道。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經(jīng)此道運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其中,要數(shù)歐陽修撰、王守仁書的《廬山高》題刻,名聲最大。無論是詩意,還是書法,均堪稱一絕。…[詳細]
鐵剎山石刻
  九頂鐵剎山的摩崖石刻之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jù)《增續(xù)九頂鐵剎山志》記載,總計有54處。大都集中于中峰元始頂下,由上而下分別為天橋洞、云光洞、乾坤洞、日光洞、風(fēng)月洞。每個洞口,都題有名字。最為著名的當(dāng)屬“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鐵剎三千年”“與天同壽”摩崖和“乾坤正氣”幾處石刻。保護范圍:山下“龍頭”、“鳳尾”石刻所處等高線以上,包括各個山峰。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以下25米以內(nèi)為二類建設(shè)控制地帶![詳細]
韓家窩明清石刻
  韓家窩明清石刻位于淄博市周村區(qū)南郊鎮(zhèn),年代為明、清。2015年6月23日,韓家窩明清石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
  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南朝(549年)丹陽縣荊林劉家莊1988年作為“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刻  蕭衍(公元464-549年),父蕭順之,母張尚柔。迫使齊和帝禪位于己,時年39歲,在位48年(公元502-549年)。餓死,葬修陵。年號天監(jiān),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何涞坌蘖,位于江蘇省丹陽市荊林鄉(xiāng)三城巷,在其父文帝蕭順之建陵之北約100米處。修陵陵冢早已荒平,僅陵前存石麒麟一只,位于神道北側(cè),身長主1米,高又8米,頸高l.45米,體圍2.35米。今存南朝陵墓石…[詳細]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diào)整公布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南朝(566年)南京市甘家巷獅子沖1988年作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東北郊甘家巷東南獅子沖。  陳蒨(522—566),字子華,陳武帝陳霸先之侄,永定三年(559)六月繼武帝位,稱文帝,在位七年,于天康元年(566)夏四月崩,六月葬此。謚“文皇帝”,廟號“世祖”! ×昴舷蚱珫|30,已平。陵前僅存天祿、麒麟各1,東西相對,相距24.45米,距陵200米。  東為天祿,長2.60米、高2.75米,雄獸,雙角,頸及腰部斷裂。西為麒麟,長3.10米、胸寬1.45米、…[詳細]
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石刻
  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位于丹陽市胡橋鄉(xiāng)北之獅子灣。蕭承之系齊高帝蕭道成之父,卒于劉宋元嘉二十四年(447)。齊高帝蕭道成即位,更年號為建元,于建元元年(479),追尊其父為宣皇帝,陵曰永安,陵墓南向,已平。前存石獸一對,東為天祿,保存完好。西石獸原已倒埋于土中,于1979年6~8月份加以清理,但頭已無存。天祿,身長2.95米,高2.75米,頸高1.4米,體圍2.75米。造型昂首垂尾,形象威嚴,有雙角,已殘斷。頷下卷須垂于胸際,有雙翼,翼向前作卷云紋,中有細鱗,后為長翅。身上長毛卷曲似流蘇,尾長曳地,足四爪,左前足攫一小獸;西石獸疑為麒麟,頭已失,身長2.9米,頸高1.38米,通高2.42米,體圍…[詳細]
秀峰庵石刻
  秀峰庵石刻位于馬良鎮(zhèn)秀峰庵村秀峰庵原址處,年代為明代。2012年,?悼h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