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旅游

浙江省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余姚縣羅江公社河姆渡村。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73年夏,是河姆渡村的農民在村東北修建排澇站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聞名世界的河姆渡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約4米左右,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層的時代,經(jīng)過對地層0土的遺物的碳-14測定,確定其年代為距今約六七千年。遺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柱和板樁,很有規(guī)律的沿著小山坡呈扇形分布,這是一種干欄式的建筑,其中大的長23米多,深約7米,前廊深1.3米。許多木構件上還有榫頭和卯口,說明采用了榫卯結點的技術,這是中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木構建筑中最早的榫卯。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稻谷,保存較好,經(jīng)過鑒定屬于栽培稻的秈稻和粳稻…[詳細]
下湯遺址
  下湯遺址座落在仙居縣城西30公里處的鄭橋下湯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臨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臺地上。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保存較完整的約1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豐厚,地層分明,文化層厚度2米以上。陶器種類有夾炭灰陶、夾砂紅陶、細泥質灰陶和黑陶等,胎質都較酥松。其中夾炭灰陶以稻谷殼、雜草為摻羼料,已炭化,胎心烏黑,器胎表里涂一層厚達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時非常鮮紅絕艷,為以往所罕見。器型種類有盛器(罐、瓶、壺等),炊器(釜、鬲、鼎),飲器(碗、盤、盆、杯),以及紡織工具的防輪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裝飾有鏤孔、堆塑、麥穗紋、直條紋、印捺紋、繩紋、籃紋、斜條紋-紋等。器形以平底器為…[詳細]
羅家角遺址
  羅家角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羅家角村,是浙江省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70O0年左右。遺址文化內涵為馬家洪文化遺存?脊虐l(fā)掘發(fā)現(xiàn)灰坑53個,還發(fā)現(xiàn)帶榫卯的建筑木構件、大量的動物遺骸及稻谷等自然遺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遺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亞于商代的白陶。還發(fā)現(xiàn)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寬沿盆和多角沿盤,喇叭形圈足豆、小網(wǎng)墜等,其文化面貌明顯有別于錢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在第三、四層0土的156粒稻谷,經(jīng)科學鑒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從而使嘉興市境成為是迄今所知中國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該遺址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為太湖…[詳細]
好川遺址
  好川古文化遺址位于遂昌縣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畬族鄉(xiāng)好川村。1997年夏季在好川村東部土名嶺頭崗的小山崗上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四千平方米,清理墓葬80處,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器等計1062件。經(jīng)專家鑒定,屬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浙西南地區(qū)是首次發(fā)現(xiàn),為1997年全國重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好川文化與周邊的良渚文化、花廳基地、曇石山文化、樊城堆文化、山背文化、石峽文化、肩頭弄文化、馬橋文化以及松陰溪流域商周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又有著自己濃厚的個性特征。它的文化面貌新穎獨特,文化內涵豐富多彩,文化因素多元特點明顯,因此許多考古家將此命名為“好川文化”。好川文化遺址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浙西南浙閩贛三省…[詳細]
莊橋墳遺址
  莊橋墳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zhèn)群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遺址于2003年5月被發(fā)現(xiàn),出土有橢圓形豆、蓋豆、泥質紅陶罐、盉、高柄豆等物品。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橋墳遺址是一處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三座人工土臺,清理墓葬236座;共出土陶、石、玉、骨角、木等各類器物近3000件。同時出土的帶木質犁底的組合式分體石梨,石梨反映了良渚文化時期梨耕農業(yè)和梨耕文化發(fā)達程度。一起出土的還有大量的炭化米,以及葫蘆、梨等植物的果核;鹿角、狗、豬、魚類等動物骨骸。同一遺址明顯分為居住區(qū)、墓葬區(qū)、農業(yè)區(qū)、生產(chǎn)區(qū)和四大片,這…[詳細]
嘉興子城遺址
  嘉興子城遺址建于三國時期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當年,由拳縣“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認為是祥瑞之兆,下詔改由拳縣為禾興縣,同時命令郡縣“修城郭,起譙樓,掘深池大塹”,修建起城池。赤烏五年(公元242年),孫權立兒子孫和為太子,和禾同音,為避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唐末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或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嘉興擴筑大城,周十二里。人們把-的大城叫母城,把圍內的老城叫子城,其垣墻稱為子墻。一座城市的“形”,主要依生于它的街巷格局,正是有了這后來被稱為“子城”的嘉興城雛形,人們才會在這里從事生產(chǎn)、安居樂業(yè)。唐代嘉興外城的修筑,奠定了嘉興運河繞城、前朝后市的基本格局。史料記載,它是嘉興…[詳細]
吳越國王陵
  臨安吳越國王陵位于浙江省臨安市錦城鎮(zhèn)和玲瓏鎮(zhèn),建于五代十國,是吳越國創(chuàng)始人之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陵墓包括吳越國第一代國王錢繆墓、吳越國第二代國王的王后馬氏墓及錢繆的父母錢寬、水邱氏墓。錢繆墓位于臨安市錦城鎮(zhèn)東北面的太廟山南坡,占地面積120畝。墓上有大型封土堆,高約9米,長寬各約50米,有華表、石馬、石羊和錢王祠。吳越國第二代國王的王后馬氏墓-康陵,位于臨安市玲瓏鎮(zhèn)祥里村庵基山東北坡。墓葬為磚廊石室,分前、中、后室。墓內后室刻有天文圖,四壁有石刻浮雕和彩繪的牡丹圖案。前室也有壁畫。該墓是目前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