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大觀園原名桂林劉三姐景觀園,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桃花江畔,占地一百多畝,總投資伍仟余萬元人民幣。
劉三姐大觀園是桂林市旅游業(yè)的一顆新星,她以劉三姐文化精華為主題,集觀賞、娛樂為一體的休閑游樂場所。經(jīng)桂林市、廣西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初評和推薦,由全國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桂林經(jīng)典劉三姐大觀園于2012年8月10日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廣西首批民旅風情旅游示范點。
主要景點
銅鼓
銅鼓,是壯族與瑤族的神秘的藝術(shù)珍品,在國內(nèi)的許多少數(shù)民族風情園中,多以銅鼓象征壯族村寨。它的鼓面代表天空,鼓身代表大地,鼓足代表下界,反映了壯族祖先的宇宙觀。壯族祖先認為:宇宙是一個三層的圓柱形的立體結(jié)構(gòu)。上層叫上界,居住著雷王與眾神;中層叫中界,居住著人類;下層叫下界,在地表以下,由蛟龍管理。
景區(qū)內(nèi)有廣西最大的銅鼓,在鼓面上,鑄造著壯人頂禮膜拜的圖騰——太陽與青蛙,壯人認為青蛙是雷神的兒子,求雨就要靠青蛙。
鑄銅鼓
鑄銅鼓要先祭神,有時甚至用人祭。古代,銅鼓多用于祭神、節(jié)日喜慶,打仗時,則是號令士兵的指揮工具。全球現(xiàn)有古銅鼓1600多個,中國有1400多個,其中廣西出土的獨占500多個。廣西博物館現(xiàn)藏有世界最大的銅鼓,鼓面直徑165厘米,鼓高67.5厘米,重約300公斤,被稱為“銅鼓王”。
瑤族長鼓
廣西是壯族自治區(qū),首府在南寧。但廣西的簡稱是桂,這是因為從古代到1949年前夕,廣西的省會及政治、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一直都在桂林。桂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主要是壯、苗、瑤、侗族。對這四個少數(shù)民族的特點,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jié)、侗族的樓。
劉三姐對歌臺
瑤族的舞尤以長鼓舞最富特色。長鼓也分公母,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長而細。長鼓敲響的時候,瑤妹們就會手拿絲巾圍成外圈,翩翩起舞。景區(qū)的長鼓是一個是公鼓。
瑤族的長鼓與瑤族的始祖有關(guān),幾迨且粋國際性民族,其族人已擴散到了東南亞、歐美,因而瑤族有許多支系。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支系盤瑤傳說中的始祖是一位叫盤王的英雄,是國王的駙馬。盤王與公主依山而居,生有六男六女。一天,盤王上山打獵時被一只羚羊用角撞下絕壁,不幸摔死了。為了悼念盤王,他的子女射死羚羊,剝皮蒙成鼓面,擊鼓以示悲憤,這就是瑤族長鼓的來歷。全國瑤族一致商定,每年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為盤王節(jié)。盤王節(jié)上將會有壯觀的瑤族長鼓舞群舞表演。
莫府大宅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劉三姐是傳說中的壯族歌仙,她以山歌為武器,與土豪莫懷仁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景區(qū)內(nèi)的豪宅就是莫懷仁居住的莫府。莫府坐北朝南,東青龍,左傍蒼翠秀美的西山;西白虎,右依靈氣生生的踩月山;南朱雀,前環(huán)美麗的桃花江;北玄武,背靠徐霞客記載過的獅子峰。
莫懷仁名聲赫赫,家財萬貫。從風水角度上說,莫府大門朝南,如獅子大開口,擁糧田萬頃,吞四方錢財。正所謂峰山為脈.江水為氣,莫府的宅地為玉盆,陰陽和諧,氣通運暢。
莫府大門門扇上的圖像叫椒圖,是傳說中龍的第九子。它好睡,所以把它安在豪宅的大門上。因為豪宅的大門一般是不開的,椒圖盡可以放心地睡大覺:如果來了貴客,只須叩擊椒圖口中叼著的鐵環(huán),椒圖便會睜開睡眼,一看——哇,來了貴客!立即便會大開府門迎貴賓。
翠竹奇趣
桂林是一個由綠水、青山、翠竹、倒影組成的綠色世界。其中光綠竹就有毛竹、苦竹、方竹、紫竹、鳳尾竹、龍鱗竹等許多品種,請看小路右邊,這種竹子號稱“三不像”。它長有竹子的莖,可竹子不長毛,它的莖上卻長有棕櫚毛,而它的葉子則是地地道道的葵樹的葉子。竹莖、棕毛、葵葉,它的名字叫“棕竹”。再請看旁邊的這種胖竹子,它圓圓胖胖的竹莖使人想起彌勒佛的大肚子,故而得名“佛肚竹”或“羅漢竹”。想要消災(zāi)免難的團友可摸摸彌勒佛的大肚子。
阿牛家
穿過竹徑,來到了阿牛哥的家,這兒也就是劉三姐與哥哥劉二借住的地方。在電影中,劉三姐曾經(jīng)坐在屋中一邊繡繡球一邊唱:“山中只吶見藤纏樹吶,世上哪見樹吶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吶,枉過一春吶又一春!”
阿牛哥的家是一棟典型的壯家干欄式茅屋。所謂干欄式民居是由2~3層構(gòu)成,一層架空,用于養(yǎng)牛、養(yǎng)豬;二層住人;三層存放糧食。阿牛哥是窮漁家,以捕魚為生,故而一層低矮,也沒有第三層。干欄式民居是我國南方山區(qū)普遍采用的一種建筑形式,只要走進阿牛哥的家里就會發(fā)現(xiàn),它可以防蛇,又干燥又涼爽。最早的干欄式民居是在浙江余杭縣河姆渡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的,據(jù)專家考證,距今已有7000多年。
金蟾對歌臺
廣西是山歌的故鄉(xiāng),壯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喜歡對唱山歌,對歌已成為壯族民間傳統(tǒng)的娛樂活動。對歌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因此對歌臺的類型也各具特色!敖痼笇Ω枧_”造型就非常奇特,它由一只巨大的金蟾馱著一只小金蟾構(gòu)成。所謂金蟾就是青蛙神靈的化身,在壯族人民心目中,青蛙是神圣的動物,被稱為蛙神。壯族人民視蛙神為“天神之子”、“雷公之子”,因而蛙神身上的顏色也就變成金黃色了。
侗族鼓樓
鼓樓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學(xué)歌,民間老藝人傳歌編侗戲的集中場所。侗鄉(xiāng)被稱為“歌的海洋”,是名副其實的。侗族大歌不僅曲調(diào)優(yōu)美動聽,而且在曲式上緊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潑多樣,特別是合唱中自由和諧地出現(xiàn)多音部,在我國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見的。侗戲就是在大歌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為廣大侗族人民所喜聞樂見。
劉三姐故居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yǎng),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夸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jīng)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xu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