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錢氏海塘位于市區(qū)六和塔至艮山門老塘內。
是后梁開平四年(910年),吳越國王錢镠調動軍民在候潮門、通江門外修筑的海塘。史書記載,杭州早在秦漢時就受到錢江潮的嚴重危害。唐代時,崔彥為杭州太守,因杭城向東南擴展,雖在城東南修筑了五里多長的沙塘,但潮患依然,“光化二年九月,浙江溢,壞民居甚眾”。錢镠建國之初的一次潮害,“自秦望山東南至十八堡,數千畝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錢氏海塘的修筑先在離岸29尺處取羅山大木打樁六層,每層中間用裝滿石頭的竹籠和泥土充實,稱為泥塘。泥塘之外又植樁木十余行以折水勢。泥塘之內,再疊石為堤,使之堅固。海塘自六和塔至艮山門堤長338593丈,用錢109440緡。錢氏海塘工程浩大,采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方法,從而基本上遏止了江潮倒灌,使杭州居民擺脫潮水的為害,土地淡化,提高了農業(yè)生產的產量。文天祥稱其功為:“非止一時之保安,實有千年之功德,洵堪百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