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文廟,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間,始終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縣唯一的官辦儒學(xué)。民國初期,永安縣第一座新式國民教育學(xué)校誕生在這里�?箲�(zhàn)期間,省政府辦公廳、省立永安師范相繼在此落戶。建國以后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文廟一直是永安專署、永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據(jù)永安縣志記載,文廟建成后,從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間,有過7次重修記錄。有著550年歷史的永安文廟(大成殿),歷經(jīng)滄桑,保留至今,是我市城區(qū)唯一見證了永安合個歷史發(fā)展過程的明代建筑。
為滿足永安市民的愿望,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決定,對有著550年歷史、280多年來未曾重修的永安文廟進行第八次重修。重修建設(shè)工程依照舊制,由"一殿"(大成殿)、"一池"(泮月池),"兩門"(大成門、戟門)、"兩廡"(東、西廡)構(gòu)成主體建筑。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工程總投資500萬元。
重修后的永安文廟,恢復(fù)大成殿內(nèi)的孔子圣像及四配十二哲人塑像,恢復(fù)失傳近三百年的清康熙帝手跡"萬世師表"等六塊匾額和雍正、乾隆兩帝手跡的三副楹聯(lián),配置祭孔青銅鼎和青銅編鐘、石馨等禮、樂器。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啟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后乃定居魯國陬…… 孔子詳細信息++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