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成康王蕭秀墓,在南京東北郊甘家巷小學內。
蕭秀,字彥達,梁文帝蕭順之第七子。天監(jiān)元年(502)進號征虜將軍,封安成郡王,天監(jiān)十七年二月,死在雍州刺史任上,時年44歲。
蕭秀墓前現存遺物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礎一、石碑三、碑座二。
二辟邪東西相對,相距18米。東辟邪長3.58米,寬1.55米,高2.94米;西辟邪長3.28米,寬1.55米,高3米。東辟邪完整,西辟邪臀部,背部有微殘。西辟邪軀體碩大,無角,張口垂舌,頸粗短,雙翼雕鳥翅紋,通體雕鑿的卷毛仍隱約可見,昂首挺胸,作邁步前行狀。
石碑,立者有二塊,倒放地上的有一塊,立著的碑東西相對,東碑中部有裂縫,碑身向后稍傾斜,碑身高4.15米,座高1.01米,通高5.16米,寬1.46米,厚0.3l米,碑側原有浮雕,今已模糊不清。西碑碑身高4.1米,碑座高1.02米,通高5.12米,寬1.44米,厚0.32米。碑面剝落嚴重,正面的碑文已無法辨認,碑陰尚有門生故吏的姓名可識。據記載墓原有碑四塊,為梁朝著名的文學家王僧孺、陸倕、劉孝綽、裴子野撰寫碑文,書法家貝義淵書寫。南宋時,四塊碑只剩下兩塊。1956年整修石刻時,從土中發(fā)掘出碑一塊,斷為三,又缺少一段,殘高4.35米,寬1.54米,厚0.32米。這塊碑是在南宋前就已遭到破壞倒埋地下的。兩塊立著的石碑在整修時,將碑校正固定。另有二龜趺,是倒放地上殘碑及另一塊佚碑的碑座。東龜趺高1.02米,寬1.43米,長3.54米,西龜趺高1米,長2.7米,寬1.49米。
西石柱柱蓋以上缺,柱身高3.86米,柱礎高0.76米,通高4.62米,柱礎裂成兩半。東石柱已佚,僅存柱礎,高0.66米,長1.45米。柱礎四周均雕有紋飾。
蕭秀墓石刻遺存最多,布局最完整,是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作品。
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甘家巷發(fā)掘大小墓葬38座,其中距石刻1000米處的六號墓,據考證為蕭秀墓。此墓為橢圓形單室穹窿頂磚室墓,有石墓門和石門拱,拱上有浮雕,墓前有很長的排水溝。墓因遭嚴重破壞,出土文物很少,雖出土兩塊石墓志,已風化漫漶,無法辨認。蕭秀墓石碑,《藝文類聚》中有著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