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定興旅游

義慈惠石柱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義慈惠石柱
義慈惠石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義慈惠石柱,又稱北齊石柱,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齊石塔古建筑。該石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建于北齊大寧二年(562年)年,是杜洛周、葛榮起義軍遺骨埋葬之處。石柱造型奇特,雕刻帶有強烈南北朝風格,是少數(shù)北朝時代的遺存至今難得的的藝術佳作。

義慈惠石柱坐落于定興縣城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柱身上刻有“標異鄉(xiāng)義慈惠石柱頌”九個大字和長達三千多字的“頌文”。因建于北齊時代,所以也被稱為北齊石柱,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柱造型奇特,雕工粗壯有力,是遺存至今難得的北朝時代的藝術佳作。

全柱分基礎,柱身與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礎是一塊大石,東西兩邊各唱米,南北兩邊略小。基石上有覆蓮座柱礎。蓮座包括方臺、梟線、覆蓮三部分,為一寬約1.23米的方石,高55厘米。柱身高4.5米,用兩短淺棕色的石灰石壘接而成。柱身為一不等邊的八角形,自下而上逐漸收小,每高一米,收約2.5厘米。柱的上部,約于通高的四分之一處,東南、西南兩隅角為了鐫刻題字而未削邊棱,形成平面,“頌文”

和題名等刻在柱身的各面。石屋建在柱頂之上,為一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單檐四阿頂小屋。石屋刻出屋頂、檐椽、角梁、斗、闌額、柱子,前后當心間刻火焰龕門、佛像,兩次間刻出方窗,恰如一座完整的三間殿宇的模型。石屋下面一塊長方形石板,作為屋的基礎,也是柱身的蓋板。在蓋板的底面,刻蓮瓣、圓環(huán)、古錢及花果等紋飾,使人從下面望上去,不致單調乏味。佛像的臉型、背光均為南北朝雕刻風格。石屋柱子卷煞收分以及其他手法,都是研究南北朝時期古建筑形狀極其可貴的實物例證。

此石柱不僅設計精美,雕刻細膩,造型奇特,而且刻在石柱各面的“標異鄉(xiāng)義慈惠石柱頌”具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此文共3,400余字,記敘了自北魏孝昌元年至永安元年間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頌文雖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立場上所寫的,但它卻反映了當時農民起義波瀾壯闊的偉大情景。

據(jù)碑文記載,時值北魏孝昌年間,政治-,-腐化成風,官吏大肆搜刮民財。百姓不堪忍受,紛紛起兵造反。在河北,525面柔玄鎮(zhèn)人杜洛周起兵造反!绊炍摹庇涊d的內容是北魏孝明皇帝親征鎮(zhèn)壓起義軍。當時定興一代屬于幽州、瀛洲交界處,正是起義軍和封建統(tǒng)治者武裝交鋒之地。事后人們收斂殘骨,在當時的范陽縣(今定興)城西沙丘寺埋葬的地方立木柱作為標志。到公元562年,起義戰(zhàn)爭后的三十多年,已經取代了北魏王朝的北齊統(tǒng)治者,為了對人民進行威脅與恫嚇,由皇帝下旨,讓其縣在大齊太寧二年(即公元562年),把木柱改為石柱,并加上了上面所說的“頌文”。

義慈惠石柱的由來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永安元年(528年)間杜洛周、葛榮、韓婁等人領導起義-戰(zhàn)數(shù)州,聲勢浩大。后在北魏舉國兵力鎮(zhèn)壓下失敗。起義失敗后,當?shù)匕傩帐帐傲x軍殘骨埋葬,并立木柱做為標志。后北齊統(tǒng)治者將木柱改為石柱,在柱身上遍刻約3,400余字的《標義鄉(xiāng)義慈惠石柱頌》,記敘起義,葬骨和立柱的經過。題額左下方有“大齊大寧二年(562年)四月十七日”的題刻。義慈惠石柱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五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