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紀念館為江西省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修水縣城城南,為紀念黃庭堅而建。1982年7月開始籌建,1985年11月建成開館,正式對外開放。為縣屬全額撥款文博事業(yè)單位,與縣博物館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人員編制7人。工作人員學歷均為大中專及以上,中級職稱(文博館員)1名。館址南山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緊臨修河,危崖兀立河畔,山巔登高望遠,平地視野開闊,古樹參天,四季蔥翠,景色宜人,鳥語花香,為黃庭堅少時讀書游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譽。已故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zhàn)^名。建館以來,先后由徐振華、傅伯華、黃本修、朱一平擔任館長,每10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紀念活動及黃庭堅詩詞書法學術研討會,迄今已成功舉辦三次(1985、1995、2005)。
館內有門樓、溪山自在樓、山谷祠、九曲廻廊、澄秋閣、順濟亭、冠云亭、一翠亭等多處獨具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有石門、藏龍洞、荔枝崖、釣磯、摩崖題“佛”等名跡。
館內基本陳列有黃庭堅書法石刻碑刻、黃庭堅生平史跡展覽、修水歷史文物陳列。黃庭堅書法碑刻陳列于“九曲廻廊”,始建于明代,經歷代重修,陳列黃庭堅各個時期、各種風格書法碑刻,主要有“經伏波神祠”、“贈邱十四”、“墨竹賦”、“茶宴賦”等。1959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庭堅生平史跡展覽廳分“雙井神童”、“才華初展”、“勤政恤民”、“蘇黃唱和”、“滿川風雨”、“詩開西江”、“翰墨千古”七個版塊,系統(tǒng)詳細介紹了黃庭堅生平、詩文書法成就及影響。修水歷史文物陳列廳以大量的標本、文物介紹修水從新石器晚期的山背文化,到民國時期幾千年的歷史沿革,展示修水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館藏豐富,文物、標本3000余件(片),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64件、一般文物500余件。為加強館區(qū)及文物管理,已安裝電子監(jiān)控設施。
為弘揚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名人效應,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黃庭堅紀念館整體形象。修水縣委、縣政府決定投資8000萬元,以黃庭堅紀念館為中心,改造周邊環(huán)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黃庭堅紀念館規(guī)模,擴建后的館區(qū)占地面積將達到45.29畝。2008年5月26日,縣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通過了新館區(qū)規(guī)劃方案。館區(qū)將重點體現“黃庭堅”文化和修水歷史文化,館區(qū)周邊將辟為具有修水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qū),使其成為傳承名人文化、歷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景點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295鄉(xiāng)道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其父黃庶是專學杜甫的詩人,舅父李常是藏書家。黃庭堅自幼好學,博覽經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進士第。神宗熙寧時期,黃庭堅先后任汝州葉縣(今屬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縣(今屬江西),政令清簡平易。七年,移監(jiān)…… 黃庭堅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