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黑龍江省 > 伊春市 > 南岔縣旅游

仙翁得意景區(qū)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仙翁得意景區(qū)

仙翁得意,是前山第一峰,遠遠望去其峰貌若一老翁端坐,因名“仙翁峰”。由仙翁峰起始依次排列著黑風口、劍道、再生樹、破巖松、觀音峰、山神座、佛掌巖、野狼峪、天碑、天渠、狐仙洞、玉筆峰、拜神臺等景觀。

黑風口為仙翁峰與野狼峪之間的山口,寬約2米,此口四季冷風襲襲,即便是盛夏,游人至此也覺涼風撲面,格外清爽,故人們謂之“黑風口”。過黑風口繞行到仙翁峰背后就可看到石壁上一道寬約1米,深約5米,垂直約30米的石縫,猶如劍劈而成,故名“劍道”,游人從山崖下順劍道可攀登到半山腰。

出黑風口,沿山崖下的步道行大約50米,有一棵碗口粗的柞樹,在距地面1米高處成75度角向下彎曲,約0.8米處被一石塊撫擠后又成75度角,向上直生,這便是“再生樹”。過再生樹繼續(xù)前行約30米,便到了“破巖松”,此松樹十分奇特,樹根扎在巖石之中,與巖石融為一體,看不到根與巖的分離。此樹本可靠巖壁生長,無任何障礙,但主根向右橫伸到2米多遠的突出石崖下,這突出的石崖好像專為抑制此松而形成,受到石崖的阻礙后,樹底部又折回約半米,鉆入巖石縫隙之中,兩面巖石緊緊擠住不想主其生長,但此松掙扎在巖石之中,稍彎幾曲后又突破巖石直上云霄。此松樹干下部長在巖石之中有2米多長,與巖石合為一體,如同與巖石一起生成。巖石形成于海西運動時期,此樹不過幾百年,游人觀之無不為之驚嘆不已。

繼續(xù)向前行走便到了山神座、佛掌巖、野狼峪、天碑、天渠和狐仙洞。如果登上天渠下至縣崖底部,朝前望去就看到了觀音峰。那觀音站在仙翁背后,插有楊柳枝的玉瓶放在身旁,兩個童子并排站在觀音腳下,好像在聽觀音的訓戒。從天渠下來,行至100多米便到了仙翁得意景區(qū)的最后一景——“拜神臺”。

這“拜神臺”,為忘憂崖山脊延伸的山梁盡頭。站在拜神臺下,一面30多米高、10多米寬的直立崖壁呈現(xiàn)在面前,在離地面2米多高的崖壁上長著一棵紅松,緊靠石壁扶搖直上,松樹左側(cè)端立一塊高約3米的立方石。有人說這棵松是山神的筆,這石是山神的;也有人說這松是迎客松,這石是石屏鏡;更有人謂之:青松錦屏。這石崖底下有一塊百平方米的平地,像是為進山朝拜的人專門開辟而成。傳說滿族的祖先完顏氏曾兩次到此朝拜。

地址:伊春市南岔區(qū)仙翁山森林公園


>>河口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