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南陽市臥龍區(qū)石橋鎮(zhèn)小石橋村西北約300米處,墓高8米,周長62米,四周圍繞八角形圍墻。
墓前豎立前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撰寫的碑文一通。其陽刻為郭沫若同志撰寫的張衡簡歷,陰刻為0南陽縣委撰寫的張衡傳略。兩側(cè)豎立明、清《漢徵尚書張平子墓》碑各一方。墓后150米處有平子讀書臺遺跡,墓東夏村為平子故里。墓園現(xiàn)已辟為張衡博物館,中軸線上有:雙闕、大門、小拱橋、石象生、拜殿、張衡塑像、墓冢等;兩側(cè)有門房、
廊房、渾天儀、地動儀模型,四隅有角樓,整體仿漢代建筑。
張衡博物館位于石橋鎮(zhèn)小石橋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衡博物館是張衡的長眠之地,整座墓園占地一萬五千平方米。建筑風格肅穆典雅,墓園的主建筑大拜殿為仿漢形制,殿內(nèi)用雕塑、圖片、文字、模型等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代圣賢光輝燦爛的一生;大拜殿的兩側(cè)是張衡最偉大的兩大發(fā)明的雕塑,東邊是渾天儀,展示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偉大成就;西邊是地動儀(雕塑是根據(jù)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振鐸先生的復原研究成果而制作的),是張衡在人類地震預報中的驚世之作;大拜殿后,是松柏掩映下的張衡墓冢。墓冢為黃土封丘,高約8米,周長80米,四周是用青灰磚壘砌的八角形十字花眼圍墻。從古至今,歷代有志之士到南陽必拜祭張衡,緬懷先賢。墓冢正前方,靜立的這通石碑是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于1956年10月撰寫的題辭: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1990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嚴濟慈先生也為張衡題辭,題辭碑安放在墓之西側(cè),-“靜儀揭天地,科圣著千秋”。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在拜謁張衡墓后,寫下了“過張平子墓”詩:“西鄂該通理,南陽擅德音。玉卮浮躁麗,銅渾積深思”。
*景區(qū)地址:南陽市臥龍區(qū)石橋鎮(zhèn)
*乘車線路:旅游直通車(車站至石橋)、自駕車(市區(qū)—S231線—石橋鎮(zhèn)小石橋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