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靈古橋
啟靈橋位于城西北龍底江上,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知府袁亮修石墩架木梁過渡,取名“啟靈橋”。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年)知府時(shí)廷靄倡議募捐改為石拱橋,經(jīng)7年始竣工。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洪水沖毀西岸三孔,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郡守陳柱安、增生夏純花倡議募捐修復(fù)。
啟靈橋共11拱全長(zhǎng)140米,橋面中心建四角攢尖頂亭閣,翼然凌空若飛龍飲水,西面橋頭南建麒麟閣,北建臨江樓,樓下河岸邊豎功德碑、德政碑十余座。橋墩有分水尖,可減少洪水沖力,兩端拱高7余米,相向遞增高度,至中拱為10.5米,利于主流排泄,拱頂懸“斬龍劍”一把,意在鎮(zhèn)懾歧龍,免致洪水泛濫,整座橋梁具有較高的工程技術(shù)和藝術(shù)水平,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dòng)人民的高度智慧。自60年代起,縣人民政府對(duì)橋塘墩、石欄進(jìn)行加固,至此全橋增為13跨16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