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巴寺
葉巴寺,在拉薩市之達孜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北、拼河北岸的幫堆鄉(xiāng)葉巴村的葉巴山麓,海拔4000米。
葉巴寺,始建于7世紀,由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王妃芒薩墀姜所建。據(jù)《衛(wèi)藏道場勝跡志》記載:“葉巴寺的大殿中供設(shè)有阿底峽尊者用過的盤子,盤內(nèi)有用阿底峽鼻血畫的佛像,還有十六尊者(即十六羅漢)的殿堂等都是靈異素著的圣跡!辟澠哲娴沦潱803~841年。亦稱“熱巴巾”,漢籍作“可黎可足”,又稱“彝泰贊普”。815年即位。執(zhí)政期間,崇信佛教已達登峰造極地步)時期在葉巴寺建有佛塔。郎達瑪(唐譯“達磨”,又稱“吾東贊布”。836~842年在位)時鄭喀·白季云丹被害,并剝其皮,即供于葉巴寺內(nèi)。刺殺朗達瑪?shù)睦 ぐ图径嗉嘣谌~巴寺修過道。后弘初期阿底峽(982~1054)在此住過,他的大弟子俄·勒比協(xié)繞在此地弘傳噶當經(jīng)函密法。傳說寺內(nèi)還有碑刻大鐘等珍貴的古代文物。
葉巴寺,亦稱“扎葉巴神殿”、“比瑪爾色神殿”、“扎葉巴瑪尼拉康殿”。殿內(nèi)供有一塊“六字真言”瑪尼石;還供有松贊干布、墀尊公主、文成公主、王妃芒薩墀姜及王子貢日貢贊雕像。
據(jù)藏文史書記載:8世紀,蓮花生大師在葉巴寺修行傳教,營造了“一百零八大成就者”修行洞,這里便成為吐蕃著名的密法修行道場。9世紀末,復(fù)興佛教大師魯梅·楚臣西繞曾赴長字為十六羅漢開光,并依此塑“十六羅漢”像,迎請到葉巴寺建立了十六尊者佛殿。11世紀,阿底峽在葉巴寺“索巴浦”(亦稱“彌勒殿”)收徒傳教長達五年,成為噶當派的重要道場。1647年,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措在葉巴寺建立了四層樓的格魯派僧院,同時建成供養(yǎng)佛殿、0神殿、0寢宮等,供奉阿底峽、仲敦巴、宗喀巴等塑像,時有僧侶160人。18世紀,噶丹寺第五十一任法臺達溫阿旺班丹任上密宗院堪布時,在葉巴寺建立了格魯派密宗院。殃有僧人六十多名。
葉巴寺圣跡較多,據(jù)史書記載:有達瓦浦巖洞,“達瓦浦”即月亮窟。傳說墀松德贊(公元755~797年在位)時杰瓦喬央(系墀松德贊時得道王臣二十五位之一)曾在此修道獲得成就,即在窟外乘月光升天而去,故名“達瓦浦”(月亮窟)。巖洞內(nèi)有鄔堅大師(鄔堅巴·仁欽貝)的替身像,據(jù)說此像頗神奇,可以代替真身;還有很多天然生成的各種神像。有直布浦巖窟內(nèi)修鈴派的勝樂金剛法獲得成就。顯示神通,將鈴放置天空之中,故名“直布浦”(鈴巖窟)。昆·魯伊旺布為墀松德贊時初度出家的七預(yù)試者之一。此外,還有多吉浦巖洞和80位在葉巴寺得道者所住過的巖洞。
從葉巴寺往東沿拉薩河北岸可至幫堆,這里有寧譯師(本名達瑪扎)修道的寧袞浦巖洞。洞內(nèi)供有極為威靈的四面明王像。四面明王即四面麾坷哥羅法,系大黑天神,最初由寧譯師從印度迎來,又稱“袞布協(xié)”,漢譯為“四面明王”,為薩迦派的本尊神。
葉巴寺是西-史上有名的寺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在信教群眾中影響很大,也是各界人士觀光、旅游、朝拜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