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不知鑿于何時,靜靜地直立在龍溪河岸山腰海拔891米高處的石崖上。八仙山大佛頭盤螺髻,身著袈裟,端莊肅穆,左手當(dāng)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為深浮雕接引立佛像。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揚兩尊高53米和35米的站立佛像被-的炮火無情摧毀后,八仙山大佛便成為世界第一立佛,同時也是全國第三大佛。萬綠叢中遠(yuǎn)眺,發(fā)如螺髻,身著袈裟。右手托缽,左手下垂,形態(tài)豐滿,莊嚴(yán)慈祥,是一龕典型的西方接引佛造像。1985年新編《屏山縣志》說它“高32米”;《宜賓文史資料選》和1998年屏山縣編寫的《金沙江上的明珠屏山》說它“身高37米,胸寬11米”。它的膝蓋以下部分還沒有開鑿成形。如果把腳鑿好,可能還要加高10米。
八仙山丹霞洞窟群,位于大佛右方,據(jù)傳為清道光年間當(dāng)?shù)刂耸恐芴斐梢詨粢姟疤侠暇吹兰易鸱畹睦献永疃┮獊戆讼缮铰淠_“為名,當(dāng)?shù)卣疁?zhǔn)由周天成、徐以東等人向地方募捐,歷經(jīng)三年多鑿成。石窟群由9個洞窟組成,皆為佛教和道教遺跡,外形為仿木結(jié)構(gòu)梁柱,每洞皆鐫有匾對,雕刻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