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 > 浦口區(qū)旅游

抗日英雄壯士紀念碑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抗日英雄壯士紀念碑
抗日英雄壯士紀念碑為文化旅游景點、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

該紀念碑座落在全國內河最大煤港——南京浦口新炭場煤港內。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后,該煤炭港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奪中國資源的港口碼頭;而在碼頭毗鄰處,即是日軍設立的兩座“戰(zhàn)俘集中營”。

浦口新炭場一帶,在日軍占領以前,是英國人辦的打蛋廠(專用蛋清)。日軍占領后,這里成了日本三井洋行經營的三井碼頭。日本侵略者為了實施他們在中國的瘋狂掠奪和鎮(zhèn)壓抗日力量,1940年初,在三井碼頭的臨江地帶,建立了兩個戰(zhàn)俘集中營,占地約三、四千畝。集中營三面環(huán)水,一面為日軍嚴加防守的進出口,周圍架設有三道二米高的鐵絲網(中間還有一道電網)。集中營內建有一座碉堡并駐有一個日軍看守小隊和一個炮兵連,相當于一個營的兵力,與浦口鎮(zhèn)的日寇憲兵隊聯(lián)合看押戰(zhàn)俘。

從1941年開始,日軍先后分六批從太原、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向浦口戰(zhàn)俘營押送來5000多名抗戰(zhàn)中被俘的新四軍、游擊隊和-抗日將士,也有少數因沒有“良民證”而被抓的小商、小販和孩子。

戰(zhàn)俘在戰(zhàn)俘營內,成了日軍不花代價的苦力,每天一早就被驅趕至碼頭,將中國的礦石、煤炭裝運上船,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一天工作達十六小時。

戰(zhàn)俘們在營內受盡非人折磨,吃的不是發(fā)了霉的豆子就是山芋干,或者是爛蠶豆、高粱面,而且還吃不飽。開始連衣服也沒有穿,天寒地凍時,戰(zhàn)俘們就用稻草裹身,或用草包戳個洞套在身上。住的條件更為惡劣,幾百人擠在一間低矮的木板房(稻草頂),遇上下雨,到處滴嗒漏雨。與此同時,還經常遭到日寇的殘酷-。打罵是常事,稍有-即被刺殺或投到江里。大冬天,甚至還將人渾身0,用水噴后,將人綁在樹上像冰棍一樣地死去。還有人被綁在樹上,灌了一肚子水,被日冠用粗木棍猛敲開肚皮致死。日冠暴行罄竹難書。今浦口新炭場壩子窯一帶,就是日寇當年埋葬中國戰(zhàn)俘的亂葬崗子。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時,已有4000多名愛國志士被日寇在此-致死。幸存者僅800多名。

集中營內鬼子的暴行,終于激起了戰(zhàn)俘們的聯(lián)合-。從1942年5月到1944年4月,他們先后組織了四次-,但沖出去的僅有一百多人,大多數死在日軍的炮火和刺刀下。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和一些將士,曾自動捐款集資,在當年戰(zhàn)俘尸骨橫陳之地的中心立了一個紀念碑,碑后建紀念塔一座,塔身書“抗日蒙難同志紀念塔”九個大字。解放后,由于人們對-抗日愛將士的認識不足,塔和碑均被毀。

1982年南京市文物普查后,這里被定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國慶前夕,在浦口區(qū)人民政府和南京港務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今新炭場民生街口重建一座“抗日蒙難將士紀念碑”。并常在此對浦口區(qū)青少年和廣大干部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江浦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