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石城距市區(qū)75千米。古建筑類人文景點。是一個有近500年歷史的天然石城。石城建于明代隆慶五年(1571),因其四周石山懸崖拔地而起,環(huán)抱而成天然石墻,形似城堡,全城僅南北相對有兩個天然的豁口,故名石城。石城主要由兩座半圓形峭壁式山峰圍合而成閉合空間,城內面積50畝。東以金雞山為屏,西以五指山為障,南有南門,北有北廓。環(huán)山南北各有一個豁口,砌石作墻,并設有門,分稱南北城門,北城墻長73米,高6米,護城墻1.2米。北門為弧形,寬3米,門上是城樓,樓高5米,上有一扁額刻“北岳閣”。南門構筑與北門相似,城樓上橫書“南星樓”。
石城北門外,一株盤根錯節(jié)的古榕幾乎覆蓋了石砌的城墻和整座城門,這棵古榕樹冠直徑達40米,爬壁根寬8米,枝葉蓊郁,樹冠有如遮天大傘。石城內的古代官衙遺址仍然清晰可見,據專家論證鋪門石城還是全國巡檢司的起源地,也是兩廣分界線、廣東話的起源地。 我國傳統(tǒng)的石城又稱石堡,是指古人用石頭作城墻圍起來的村鎮(zhèn)。而賀州石城是古人利用天然的環(huán)狀喀斯特地貌加以人工修筑而成的城池。此次發(fā)現的石城分別為:八步區(qū)的中華石城、北津石城、栗木石城;昭平縣的中洞石城、界塘石城、山根石城、北陀石城;鐘山縣的牛廟石城、荷塘石城、楓木石城;富川瑤族自治縣的福溪石城、秀山石城、東山石城、九月山石堡、螺絲山石堡、米離山石堡。這次新發(fā)現的石城整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大多數石城基本上仍保存著原貌,如中洞石城的城墻、城門、城垛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具有極高的旅游開發(fā)價值。
此前,賀州市僅有位于八步區(qū)鋪門鎮(zhèn)的中華石城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賀州石城的建筑年代以中華石城為最早,根據其外圍分布的古墓群和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自然形成。賀州石城大多數是建在荒山野嶺上,平時沒有固定居民,只是遇到戰(zhàn)亂時為了躲避匪劫而作為臨時棲身的場所。有幾座石城本來就是村莊,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有固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