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風景區(qū)位于蕪湖市區(qū)中心,與著名的中山路步行街毗連。由大、小鏡湖水面230畝,湖濱綠地54畝組成。鏡湖北倚赭山,無風時水平似鏡,清澈明亮,每當夕陽西斜之際,赭山與湖水相映,亭形塔影,湖光山色,顯得更加明媚秀麗。鏡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環(huán)種楊柳”而景勝一方,“名人題詠者不可勝計”。春和日麗,千株綠柳,萬條柔絲,低垂搖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泛舟湖上,如置身山水畫中。蒙蒙春雨中漫步煙雨墩,但見一湖煙雨,滿堤煙柳,確有“鳩茲煙水地”、“人在小蓬萊”之感;而置身觀嵐亭,憑欄眺赭山,湖光山色,“煙雨變態(tài)”,“山欲飛來煙滿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處”之情,皆可體味。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幻。
鏡湖是開放式的風景區(qū),亭臺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蕪湖籍歷史文化名人蕭云從塑像、阿英、洪熔藏書室、王步文紀念亭等點綴其間;各式現(xiàn)代化建筑群環(huán)湖矗立,使“鏡湖細柳”這一著名歷史景觀又平添濃郁的都市情調(diào),現(xiàn)代風光。蕪湖市鏡湖公園“鏡湖細柳”系古“蕪湖八景”之一,歷來“為邑中風景最佳處”。
“鏡湖細柳”景觀列為蕪湖八景,約在清末或民國初年,作為景區(qū)自宋張孝祥始,迄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張孝祥仕途坎坷,壯志難酬,“憂國空含情”!他捐田百畝開辟景區(qū),并以“陶塘”易名,一方面表達“歸田園居”的意思,另一方面也確因鏡湖景色秀美使人陶然。張孝祥還在湖邊建“歸去來堂”和“野志堂”后均毀。近代,李鴻章家族投入巨資在鏡湖周圍興建了大花園、景春花園、柳春園、怡園(即吳家花園)、煙雨墩、西花園等,建筑物參差錯落,花木爭奇斗艷,景觀居多,后毀于水災和戰(zhàn)亂,各花園今猶作街巷之名。
解放后,人民政府對鏡湖景區(qū)進行大力修繕,52年辟建“陶塘公園”,57年改名“鏡湖公園”,85年對鏡湖進行了重點改造建設,并辟為鏡湖風景區(qū)。近年來,隨著鏡湖風景改造工程日趨完善,沿湖四周綠草如茵,古樹參天,四季鮮花如織,游人如潮,景區(qū)、景點星羅棋布環(huán)立四周,如:迎賓閣、高知園、觀嵐亭、步月橋、湖心島、花鳥市場、步文亭、柳春園、游船碼頭、煙雨墩(蕪湖市圖書館址)、書畫院(原址為鏡湖餐廳)、尺木亭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