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石器時代
拾年山遺址位于新余市渝水區(qū)水北鎮(zhèn)拾年村東面,其西南10里之地為蒙山之陽,東南北三面有蒙河水系環(huán)流,是一座臺地型古文化遺址,分布面積約6000平方米左右。該遺址系1984年10月考古調查發(fā)現;曾先后三次進行考古發(fā)掘,出土遺物石器有:钁、鋤、斧等;陶器有:鼎、缸、簋、杯等器物4000余件;清理墓葬136座等。通過大面積揭露和發(fā)掘資料表明,拾年山遺址是一座具有一定布局特色的原始村落遺址,整個遺址以高出周圍數米為自然壕溝,它的北部為居住區(qū),南部為公共墓區(qū),東部系作坊區(qū)。其文化特征第一期文化與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相似,年代測定距今約5500~6000年;第二期文化與薛家崗三期文化相似,年代測定距今約5000~5500年;第三期文化與石峽文化、筑衛(wèi)城下層、樊城堆下層、尹家坪下層有聯系,年代測定距今約4500~5000年,三期文化的劃分是首次對江西新石器時代遺存作為分期研究,它從一個側面反映江西在古代文化交往方面所占的重要位置,填補江西新石器時-古學編年序列缺環(huán)。它所發(fā)現的排列有序圓形房址、氏族公共墓地中有壙穴、無壙穴墓和甕棺葬云集一地的葬俗,以及種俱全頗其特色的器物都是省內史前考古中僅見或少見的,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引起了考古界熱切關注。拾年山遺址不僅是研究江西史前文化的寶庫,也是探討南方古代文化的寶庫。2000年7月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