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海寺位于海陀山北麓,長春溝內(nèi)。長春溝分南、北長春兩條溝,修公路前,人跡罕至,除周圍老村民知道山里有寺廟、古塔,常人很少有人了解。北長春有寶山寺,南長春有勝海寺,相距不過1公里。皆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直到清末香火未斷。如今殿宇已毀,碑刻、古松還在。特別是現(xiàn)存的8座墓塔基本完好,可謂山中藏秀,塞外含珠。
其中5座高僧塔獨(dú)具風(fēng)采。一座建在勝海寺前的孤峰上,高高的須彌座承托著碩大的覆缽,似寶珠騰空,氣凌霄漢。左右兩側(cè)的懸崖各自向塔峰伸脖努嘴,形成二龍戲珠之勢。 一座在北長春溝的寶山寺(俗稱北寺)廟址前,四周群山環(huán)抱,臥風(fēng)藏氣,松柏掩隱,頗有一種神秘之感。密檐樓閣式塔通高8米,塔基周長7.2米,磚石結(jié)構(gòu),雕工精美,保護(hù)完好,屬明代建筑。
另三座在長春廟背后的小南溝東坡上。同樣大小的三座墓塔,呈三角分布,相距約7米,磚石結(jié)構(gòu),屬喇嘛塔,但裝飾風(fēng)格很有特點(diǎn)。塔高4.2米,塔基平面為八角形,用石條砌成,須彌座高0.72米,上飾覆蓮一層,仰蓮兩層,仰覆蓮之間用疊圈隔開,承托著高1.2米的瘦形覆缽。前面開拱龕,內(nèi)嵌塔銘,后塔題額為“嚴(yán)園莊菽勝海堂上師祖上,本,下,然慧口公和尚覺靈塔,光緒元年(公元1875) 日建塔”。前二塔左為“嚴(yán)園莊菽恩師上,法,下,喜亮公覺靈塔”。右為“嚴(yán)園莊菽恩師,上,凈,下喜智公覺靈塔”。兩塔均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孟春日啟建”。其相輪與眾不同,七重巨大的相輪(有一座是5重)高1.7米。造型粗獷,收分圓和,幾乎占據(jù)了整個塔身一半的比例。頂部只有厚0.2米的半球形小寶蓋。整體呈一圓柱狀,小巧玲瓏,簡潔秀雅,雕造之佳,卓然超群。與北朝時期的石雕小塔對比有相似之處。這在明清造塔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也是塞外塔苑中建筑時間最晚的一例。
由勝海寺向東南望去,約50米處還有一大塔,為磚石結(jié)構(gòu),屬亭閣密檐式,塔基用石條疊砌為須彌座,塔體雕有觀音神像,鳴禽走獸。做工精細(xì),栩栩如生。正中辟有拱券小門內(nèi)嵌的塔銘已毀。塔剎殘頹。塔通高10米許。應(yīng)為明代建造。從該塔再往東南,還有兩座明代磚塔,都已殘破。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大海陀鄉(xiāng)施家村東南
乘車線路:赤城縣乘開往大海陀鄉(xiāng)的班車,在由大海陀換乘小巴至施家村可達(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