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縣桂花潭風景區(qū),位于縣城之西、清明河鄉(xiāng)以東的涢水河畔。
發(fā)源于隨州西南大洪山,古乃烏江、清水、府河、滄浪水,素有云安應孝四縣市母親河之稱的涢水古道,在流經云夢古城之西河心中,有一淵深無底、香飄萬里的千年古潭。相傳真武大帝祖師菩薩一日神韻興起,在此河心施法點潭,使之與烏江凼、通天河、水簾洞、東海龍宮一線連通,還從九天月宮移來萬千桂花于潭周。又傳王母娘娘路經涢水清明河段,駐足河心潭邊,覺得潭中之水好清、好綠、好美,忍禁不住屈身潭中取水喝,不巧把頭上的桂花落入潭中,使得潭水愈發(fā)清純香甜,故而后世之人稱之為桂花潭。
《云夢縣志略》載,桂花潭“潭水清冽香甘,嗜者取一杯,酬價數(shù)倍;每年春月,士人選煮潭水,寫詩作賦”。
桂花潭上下約莫兩公里河段,因明清之時河西有一朝廷府官,年年在清明時節(jié)回鄉(xiāng)與家人一起東渡涢水上墳祭祖,因而六百多年來人稱“清明河”。
桂花潭下游800米處,古為涢水分流于縣河的“白鶴口”,明清兩代為云夢古邑八景之一的“北河分流”。縣河“白鶴口”于1960年府河改道時堵塞,河堤內外為縣城自來水供應工程設施,涢水河心建有十分壯觀、排灌兩用的橡膠滾水埧。
清明河桂花潭東西兩岸河灘,為1643~1645年闖王李自成農民起義軍血戰(zhàn)明清官軍的古戰(zhàn)場。1984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曾取景選址于此(另有一處在沙河鄉(xiāng)境)拍攝“雙雄會”。
桂花潭歷史上先后為“清水津渡”、“白鶴口港”和伍姓街渡口!蹲髠鳌份d,公元前506年冬,吳、楚柏舉之戰(zhàn),“楚師退歸,在此過渡,遂遭半濟之擊”。解放前后,桂花潭渡口一直為木船擺渡。改革之初由擺渡改輪渡,九十年代又改輪渡為舟橋浮渡。新世紀之初的2001年~2002年,潭渡之上又架起了長226.54米、寬12.5米,總投資達800萬元的“桂花潭大橋”。
桂花潭(橋)西岸有數(shù)家休閑農莊,其依坡傍潭、林蔭蔽空,竹木柵欄、典雅別致,水鄉(xiāng)韻味、風光無限。登堤放眼西眺,映入眼簾的又是黃江口·“黃江曉雪”、清明河·“涢水春西”,以及一衣帶水的伍家山風景區(qū)。東岸兩端樹木參天,河邊4艘2~3層躉駁船,外觀如轎似塔、龍飛鳳舞、彩旗飄揚,常年經營風味小吃,外加多艘小劃子,供游人潭中游劃賞光。東岸北上約莫一公里處,便是一個占地面積百畝的沙河場與著名的軍民港黃崗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