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鶴鳴山道教石窟及石刻位于廣元劍閣縣普安鎮(zhèn)城東的鶴嗚山。鶴鳴山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保存著自東漢以來建造的道教石窟石刻以及始于北魏的道教造像。由于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與精美的石刻造像藝術(shù),鶴鳴山道教石窟石刻由國務(wù)院列為第七批全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門迎首便能看見一尊儀態(tài)超凡的老君塑像,彰顯著道教的文化底蘊。順著廊道向內(nèi),依次可以看到鶴鳴山石刻中的“唐代三絕”:李商隱的《劍州重陽亭銘》碑,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以及重陽亭中的道教石刻造像。這些出土于唐代的石刻與造像,自有唐代的風骨與大氣。李商隱所撰《劍州重陽亭銘》以小篆為書寫字體,筆力道勁;顏真卿所書《大唐中興頌》,筆力豐滿,大氣磅礴,無怪乎世人贊譽“顏筋柳骨”;造像現(xiàn)存有五個龕窟,可惜其中的造像多有被盜,剩余的幾尊主像如一號龕的長生大帝,與三號龕的長生保命天尊,皆面容豐腴而儀態(tài)莊嚴,線條流暢飄逸,為唐代造像之中的珍品。
2013年5月,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北至1號龕外延20米,南至城東村民朱述珍、達福常包產(chǎn)地,東至造像及石刻巖壁外延5米,西以圍墻。
建設(shè)控制地帶:北至劍州白塔外延100米,南至圍墻,東至鶴鳴山山脊往東100米,西至鶴鳴山樹林陡坡下巖底外延5米。面積5500平方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