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5月,宜章縣天塘譚氏宗祠被評為湖南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保護(hù)范圍:以宗祠外圍墻、外檐口四方外延各30米。
宜章地域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男耕女織,世代繁衍,形成宗族,為尊宗敬祖而建祠,為光宗耀祖而掛匾,為熏陶子孫而掛聯(lián),為追溯世系而修譜,于是,建筑祠堂的形制、裝飾廳堂的風(fēng)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編修族譜的格式等,形成本土獨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遺存。它扎根于久遠(yuǎn)的本土之中,蘊藏于深厚的文化之內(nèi),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族譜文化以及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shù)。
天塘譚氏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系磚木結(jié)構(gòu),三進(jìn),建筑面積499平方米,占地684平方米,由門樓,戲臺,中廳,后廳,廂房組成,門樓為單檐歇山式頂,裝有七層如意斗拱、各梁枋上有花鳥,動物,云紋精美雕刻,部分梁采用仿月梁形成。
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道光(1838)進(jìn)行過兩次較大的局部修葺,現(xiàn)存建筑具有明清時期湘風(fēng)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