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旅游

甘肅省十大祠堂

祁山武侯祠
  祁山武侯祠祁山是一條山系的名稱,它東起鹽官,西至大堡子山,橫臥西漢水北側,綿延25公里,地扼蜀隴之咽喉、勢控攻守之要沖,是三國時祁山古戰(zhàn)場的天然屏障,為魏蜀必爭之地。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隨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播出而家喻戶曉,祁山武侯祠也因此而名聲大振。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劉禪上《出師表》后,進入漢中設臨時丞相府。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四月,諸葛亮一出祁山,街亭一戰(zhàn)失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當年冬天二出祁山,圍陳倉糧草不濟退兵;建興七年(公元229年),三出祁山,蜀將陳式占武都、陰平,諸葛亮到達建威城(今西和縣境內);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四出祁山,魏延西入天水、隴南的羌氐一帶,大敗魏將郭淮;建興九年(公元231年),五出祁山,破上邦,李嚴謊報軍事無糧,諸葛亮撤兵;建興12年(公元234年),六出祁山,10萬蜀軍殺出斜谷口,屯兵五丈原,8月諸葛亮卒于兵中。事實上諸葛亮只在建興六年,建興九年,兩次到達祁山。還有兩次接近祁山,兩次未到祁山。六出祁山是指諸葛亮晚年北伐戰(zhàn)略行動的整體,也是其百折不撓、鞠躬盡瘁精神的象征。祁山堡位于祁……[詳細]
2、女媧祠
女媧祠
  介 紹 女媧祠的建造年代,目前可追溯到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1986年,天水牧馬灘出土秦墓木板地圖,其中繪制葫蘆河的2號圖標有一亭形物。據(jù)學者考證,此亭形物當為女媧祠。胡纘宗在《秦安志》中也記載,女媧祠“建于漢以前”。 北魏時期,酈道元撰《水經注》,首次指出了女媧祠的具體位置。其《渭水篇》云:“略陽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顯親峽,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媧祠。庖羲之后有女媧焉,與神農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略陽川水,即今清水河,自東向西流入瓦亭水(今葫蘆河)。顯親峽在今秦安縣葉堡鄉(xiāng)和安伏鄉(xiāng)之間,相傳伏羲女媧在此結婚,繁衍人類。 自酈道元之后千余年間,女媧祠所經歷的滄桑變遷,史料乏載。到了明嘉靖年間胡纘宗修《秦安志》時,隴城北山有女媧廟故址,廟宇存而祭祀廢!氨鄙健,即清宣統(tǒng)《甘肅新通志》中所言的“龍泉山”?梢,最遲在明代,女媧祠已移建于隴城龍泉山,并更名為女媧廟。 清乾隆初年,龍泉山崩,女媧廟被毀。道光后,廟移建于隴城鎮(zhèn)東門內。不久,大水逼城,廟又移建于東山坪。同治初年,廟又毀于戰(zhàn)亂,再徙隴城城南隍廟舊址。 “文革”期間,女媧廟再度被拆毀。1989……[詳細]
3、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杜少陵祠是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素有“詩圣”之稱的杜甫而建。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天寶十年進三大禮賦,受唐玄宗賞識,命引制集賢院,后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安史之亂城陷,后脫身赴鳳翔,肅宗任為左拾遺。因-救房官觸怒肅宗,出任華州司功參軍,上元六年輾轉入蜀,曾于唐廣德元年(763年9月)好友房官病卒閬中,為其奔喪蒞閬中。唐廣德二年春再度攜家次蒞閬中,游歷閬苑風景,是詩人一身中寫詩最多的地方,留下詩篇66篇,其《閬山歌》、《閬水歌》流露出詩人對閬苑仙景的無比感慨和贊美。唐宋在錦屏山為詩人建祠堂,祠中存有國家一級珍品漢白玉杜甫雕像,以勵后人。月亮峽渡假村位于甘肅南部的徽縣境內,也是三灘風景名勝區(qū)的主要景區(qū)之一,月亮峽全長65公里,清澈的月亮河穿峽而過。有“峭壁拔空遠千仞,鳥瞰嘉陵一線江!敝畡,峽谷內原始森林密布,植被覆蓋率98.5%以上,一年四季“林蔭遮天蔽曰,清泉飛流山澗,長峽千仞可虎跳,翠谷百里盡鳥啼”是月亮峽真實的寫照。它以峽谷幽深、密林青翠、泉水清純、環(huán)境幽靜為基調,其最具個性、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由-綠波、溪泉清純和新鮮空氣形成的幽雅環(huán)境,是避……[詳細]
天水紀信祠
  紀信祠位于天水市秦城區(qū)民主東路。全稱漢忠烈紀將軍祠,又名天水城隍廟。始建于元,為成紀縣衙,明代撤衙,擴建為此,以紀念西漢名將紀信,清代和民國時期亦有擴建維修。原占地4960平方米,現(xiàn)僅存1700多平方米。建筑群最前面為一座四柱三樓木質牌坊,面闊三間,高10余米,單檐歇山頂。匾為于右任先生所題。1987年拓寬街道時,左移15米。牌坊后為磚墻門樓,中開朱紅大門,門楣圓拱形,木刻云龍。其后為通道,兩廂各建單坡長廊11間,在中部橫建一小木構架牌坊。二門內為一三合院,院北正中建有二層樓閣式重門。重門東西配有鐘鼓樓。其下為第三進通道門,兩側有東、西看樓,東看樓已被改建為辦公樓,西看樓尚存,為二層硬山頂廊樓。重門以內是建筑群的主體部分,由直廊、前后拜庭、大殿、寢宮組成。前拜庭為三間單檐懸山與拜庭之間有卷棚式直廊相接,拜庭后面的高臺基上建有單檐歇山頂大殿三間,起架高于周圍建筑。大殿后有小三間懸山頂寢宮,與大殿件仍用卷棚直廊連接。2019年10月7日,紀信祠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門票免費景點位置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民主東路……[詳細]
青城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是高氏第九世先祖高秉信發(fā)起修建的。它是青城地區(qū)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家祠。高氏原系山東渤海園園村人,明洪武年間,高氏始祖克尊兄弟三人隨肅王來到甘肅,兩位兄弟戰(zhàn)死在河西疆場,克尊便攜妻帶子來到青城定居。高氏祠堂由山門、前過廳、后過廳、廂房、大殿等建筑物組成。高氏祠堂是明清時期獨有的懸山式建筑,一層一層,逐層增高,以示高氏子孫步步高升;后過廳與廂房相連,不僅建筑獨特,而且寓意深刻,以示高氏后人互相扶持,共同進步;高氏祠堂的門庭柱數(shù)為九,九為個位數(shù)字中最大,在青城用九根柱子的只有高氏祠堂,寓意高氏后代上得廟堂,位及人臣;院中青磚鋪地,就是希望高氏后人平步青云。高氏后人在清朝出了1名進士,2名文舉,6名武舉,22名貢生。1993年高氏祠堂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良平傅介子祠
  傅介子祠位于良平鄉(xiāng)傅家村。傅介子,北地義渠(今寧縣良平鄉(xiāng))人。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樓蘭王安歸和匈奴勾結起來“數(shù)遮殺漢使”。傅介子奉昭帝之命以賞賜為名,在飲宴中誘殺樓蘭王。不久,賞封傅介子為義陽后。他是繼張騫之后又一個為“通西域、辟絲路”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為緬懷始祖功德,良平傅氏家族曾在明朝萬歷年間修建傅介子祠,清乾隆八年重修,光緒二十年再次重修。后因諸多歷史原因及風雨侵蝕、文革破壞,傅氏祠堂破損嚴重。2005年,按照寧縣旅游業(yè)“十一五”發(fā)展規(guī)劃的目標,我縣總投資38萬元,重新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古樸典雅、美觀協(xié)調,塑像及壁畫、壁記一應俱全的傅介子祠,如今已成為我縣一處觀光勝地![詳細]
貫寺李家祠堂
  貫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縣大石鎮(zhèn)貫寺村,清至民國家祠建筑。占地面積495平方米,建筑面積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堂屋、東西廂房、牌坊門構成。堂屋三開間,單坡硬山頂;東西廂房均三開間,單坡硬山頂;明間為單檐雙坡歇山頂大門樓,兩側次間為單檐雙坡歇山頂小門樓,大小樓之間有四座相連的單檐雙坡懸山頂小夾樓,通寬13米;牌坊門樓為仿木構建筑磚雕砌筑,除雕出結構外,還有二十四孝圖、八仙、瑞草瑞獸等圖案,雕工精細,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1984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圍墻外側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米![詳細]
靈湫古祠
  靈湫古祠靈湫即位于羅川東60里之要冊湫。是由于山體滑落,積水壅滯而形成的。湫方圓數(shù)畝,清澈透明,深不可測,天雨不溢,天旱不涸。以敗葉枯葦投入,若有推拒之意,被漾于岸邊。四周喬松蔭郁,芳草萋萋,風來水聲松濤相間,蔚為大觀。相傳天旱于此祈禱雨露,莫不應驗如神,故稱靈湫。故唐、宋時,朝廷多加褒揚封祀。唐時修建龍祠,歷封“應圣侯”、“普濟王”;宋時改封為“明時為一深秋,素月清輝之下,靈湫風清波靜,浮光流金,文臣雅士莫不到此以洗塵襟,以抒懷抱。此景也為明“慶陽府十景”之一。……[詳細]
重建宋范韓二公祠堂記碑
  重建宋范韓二公祠堂記碑原位于慶城縣城鐘樓巷內。通高2.4、寬0.97米。成化十一(1475)年八月立。額題“重建有宋范韓二公祠堂記”。碑陰、陽均有碑文,碑陽碑文楷書豎行24行,每行25字。碑陰除碑文外下部線刻慶陽府地形圖。碑文記載宋范仲淹、韓琦出任環(huán)慶路經略安撫使時在慶陽、延安等地鎮(zhèn)守,以御西夏的功績。劉昭篆額,馬文升撰文,朱英書丹。 1985年移存縣博物館。保存完好,對研究明代慶城軍事防務有重要價值。 ……[詳細]
貫寺李氏宗祠牌坊
  貫寺李氏宗祠牌坊貫寺李氏宗祠牌坊是大石鄉(xiāng)紳李善吉為其李家宗祠修建,屬紀念性的牌坊,也是為教化孝行宣傳封建禮教而建的。貫寺李氏宗祠牌坊建于民國初,全部用磚筑造,磚雕藝術精湛,磚雕24孝圖,風格細膩。橫枋斗拱、匾額全部用磚雕表現(xiàn)。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些寺院在修建中也建起了牌坊,其中,椿樹坪羅家廟牌坊,金山鄉(xiāng)白衣寺寺六都是很在特色的牌坊仿古建筑![詳細]


全部甘肅省景點>>>

全部甘肅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