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祠宇是仙都景區(qū)的靈魂,是我國南部祭祀、朝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主要場所,為中國古代道教活動中心地之一。位于鼎湖峰右側(cè),步虛山山腳,中間由練金溪相隔。該建筑具有盛唐風格,氣勢恢宏。黃帝祠宇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共同始祖黃帝的神采,重敘了充滿神奇魅力的遙遠故事,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紀念意義。黃帝祠宇的重新建成,使仙都風景名勝區(qū)重新成為中華民族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場所。每年這里都隆重舉行大型祭祀黃帝典禮。背景知識:黃帝祠宇的前身稱為縉云堂,約建于東晉成帝咸和——咸康年間(公元326-342年)。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縉云山為仙都山后,為了紀念軒轅黃帝,改名黃帝祠宇,由著名小篆書法家、縉云縣令李陽冰撰額。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56年),朝廷下旨改為玉虛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它毀于戰(zhàn)火,后到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修復(fù)。到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兩浙轉(zhuǎn)運使?jié)撜f友撥款擴建達到鼎盛,總共占地30多畝。有殿、堂、祠、宮、軒、廊、亭、門等共99間。到了明朝末年,它僅存亭一座。1994年,按《仙都風景名勝區(qū)總體規(guī)劃》,并經(jīng)國家建設(shè)部批準,縉云縣人民政府決定重建《黃帝祠宇……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