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寺位于文成縣二源鄉(xiāng)談陽村后山。始建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民國十七年(1928)重建。由頭門、大雄寶殿、白衣丞相殿及兩廂組成全院。后遭破壞,僅存古銅鐘一口,上鑄“明星禪寺”、“民國廿一年”字樣。1988年由當?shù)厝罕娂Y重建,建筑面積850平方米,易名明星寺。前進為臺門,二進為白衣丞相-神廟,后進為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和十八羅漢。均為磚木抬梁式結(jié)構,單檐歇山頂![詳細] |
凈因寺位于文成縣雙桂鄉(xiāng)城底村。原為五顯爺廟,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民國四年(1915)重建,始稱凈因寺,總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大雄寶殿近經(jīng)重修,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梁架斗拱仿清式,規(guī)模宏偉。前由石板鋪就內(nèi)院,兩旁設廂樓。院前為圣門,木石結(jié)構。大殿左側(cè),筑有雕飾荷花的石踏跺41級,沿著坡高13.5米、寬3米的步廊,通向西方殿。殿為單檐歇山造木構建筑,其闊、深度略同大殿,但顯……[詳細] |
鄧公祠位于文成縣東龍鄉(xiāng)東民村豬頭山南麓(因珊溪水利樞紐工程淹沒此處,現(xiàn)搬遷至縣城金魚山)。原屬兩進回廊合院式木構建筑。頭進、戲臺已被拆除。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現(xiàn)存主體建筑,正廳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面闊19.5米,進深9.93米。抬梁式結(jié)構,月梁雕刻精致,兩側(cè)浮雕龍鳳,正中浮雕折扇形、圓形開框圖案,內(nèi)容主要為山水、花卉。用柱粗壯,近四方形,直徑28厘米。柱礎木質(zhì),分“虎爪”、“一線棱花”……[詳細] |
富相國祠位于文成縣西坑畬族鎮(zhèn)梧溪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兩進回廊式合院建筑,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前廳與正廳均為七開間,兩廂廊各三開間。前廳明間為戲臺,與正廳相對,深寬均5米。戲臺兩旁次間開設出入大門,門廳前平行排立旗桿石六對。正廳明間塑有富弼坐像,兩側(cè)塑侍從,前廳懸“富相國祠”匾,正廳懸“顯忠尚德”匾。據(jù)清道光二十三年《續(xù)修富氏宗譜●重建……[詳細] |
文成公祠位于文成縣大峃石墳垟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坐西朝東,建筑面積432平方米。頭門為石構牌坊式,正廳面闊五間,梁架抬梁式,單檐歇山頂,內(nèi)塑劉基及子劉璉、劉璟坐像。正廳對面為方形戲臺,藻井為五環(huán)八角式。中為天井,內(nèi)設旗桿石二對,兩側(cè)建廂房,面闊三間。主體建筑基本保持晚清風格。……[詳細] |
觀音閣位于文成縣龍川鄉(xiāng)下村。建于清道光廿一年(1841),由儀門、觀音閣與廂軒組成。儀門磚木結(jié)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廂軒面闊各三間,通面闊13米,進深2.5米。觀音閣作木構二樓式,面闊、進深均為9米。廊間左右設坐凳欄桿,內(nèi)供觀音菩薩像。梁枋、藻井彩畫密布,主要內(nèi)容有花鳥、山水、戲曲人物等,其中一畫落款為清咸豐(1851-1861)。戲曲彩畫有“西游記”、“西廂記”、“封神榜”、“三國演義”等故事……[詳細] |
佑善亭位于文成縣玉壺鎮(zhèn)車站附近。系重檐歇山頂,四柱、抬梁式木構建筑,平面呈方形,闊深均為5米。兩側(cè)柱間附設坐靠,供人歇坐。施五環(huán)八角藻井,闌額、雀替浮雕精致。后照壁繪戲文彩畫,并設神龕供奉香火。亭內(nèi)保留清同治七年(1868)興建款識的“佑善亭”匾額。當?shù)厝讼鄠,承建者為一名匠,歷時三年,嚴格按照清式亭殿比例及構件施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詳細] |
陳府廟位于洞頭縣東屏鎮(zhèn)東岙村。初建于同治二年(1863),后經(jīng)多次修繕,F(xiàn)存建筑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廊、門廳、戲臺、兩廂、山門、大殿。建筑面積1011平方米。門廊五開間,明間廊柱前置石獅子一對。大殿五開間,穿斗式四進十三檁,歇山頂。一層兩側(cè)鐫楹聯(lián),上聯(lián)為“千請千錄祈福福到”,下聯(lián)為“萬求萬應穰患患除”。明間二層懸沙孟海題“澤被僑鄉(xiāng)”匾額。明間后檐柱至后墻設陳府爺神龕,左次間后金柱至后檐柱設寶船一只,右……[詳細] |
清福禪寺位于洞頭縣鹿西鄉(xiāng)山坪村南面山岙。清初始建,坐北朝南,又稱“三寶殿”。嘉慶年間(1796-1820),玉環(huán)尤大海法師擴建,取名“清福禪寺”,同治年間(1862-1874)修建。該寺三進三開間,面闊11.75米,進深20米。山門三開間,中開一大門,門額上塑“清福禪寺”牌匾;后為戲臺、兩廂和后殿。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硬山頂。因地處海島冷岙,煙火不繼,由當?shù)厝罕娯撠煿芾,終致--并存,除三寶觀音外,還……[詳細] |
龜巖烽火臺位于洞頭縣大門鎮(zhèn)寨樓村煙墩崗,海拔392米。分東西兩座,面積600平方米。東座殘高2米,底邊長4米,口徑2米。西座僅剩下土墩和一處殘墻,外側(cè)塊石砌筑,內(nèi)夯土。離煙墩10米處,南北二面各有殘墻一條,殘高0.6米、寬0.5米,北面殘墻內(nèi)發(fā)現(xiàn)青瓷尖底瓶殘片。……[詳細] |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陳列館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桐橋村,建于1978年。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面闊六間,邊間分辟雙扇大門。館址前置軍民魚水情塑像,門臺由--額書“洞頭縣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13字。2000年,在館的左側(cè)又建造一座二層“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的陳列室,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館內(nèi)陳列先鋒女子民兵連斗爭成長過程的歷史實物、圖片、照片等385件。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自1960年組建以來,,在軍-……[詳細] |
軍民友誼池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桐橋村。塊石砌成,呈半月形,長32米;小塊石鋪底。東砌出口,下砌五級踏跺,東南角豎立“軍民友誼池”石碑,總面積580平方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洞頭人民魚水情誼的實物見證。1964年,駐島部隊六連官兵為解決當?shù)厝罕娚a(chǎn)、生活用水困難,與駐地群眾共同建成了這座大水池。1965年6月,六連被國防部命名為“軍-防模范連”,同年12月12日至14日,國防部在杭州隆重舉行命名大會,南……[詳細] |
洞頭革命烈士墓位于洞頭縣北岙鎮(zhèn)南面一山坡上。1956年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起勢,分六層而建?傔M深115米、闊65米,占地7470平方米。沿縱軸線依次建有圍墻門臺、甬道、紀念碑、紀念塔、陵墓。門楣上嵌“烈士陵園”銅匾,甬道兩側(cè)門柱上有郭沫若親書楹聯(lián):“海島蔚風云,革命高潮凈滌腥膻光禹甸;甌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長垂典范在人間”。紀念碑高1.5米,寬0.7米,碑文陰刻解放軍1952年1月15日解放洞頭全……[詳細] |
沙角天后宮位于洞頭縣元覺鄉(xiāng)沙角村,俗稱媽祖宮,祀林默娘(960-987)。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光緒八年(1882)重建。坐北朝南,建筑面積410平方米,由山門、戲臺、兩廂、正殿組成合院式建筑。山門為三山式,明間連接戲臺。正殿面闊三間,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詳細] |
寨樓大院圍墻遺址位于洞頭縣大門鎮(zhèn)寨樓村。系清咸豐年間(1851-1861)貢生張瑞谷所建。張以經(jīng)商起家,因列強入侵,遂和兄弟三人出巨金建造艨艟戰(zhàn)船,募練壯勇,奮力抗擊海盜,保衛(wèi)一方平安。寨樓民居即其故居。原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背靠大海,面對來其峰。東、西、北三面建圍墻,開東西兩門,北墻開設炮眼,上置土炮,院內(nèi)建亭、臺、樓閣,后有花園、照屏、天然石洞,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光緒年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