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撫州市 > 宜黃縣旅游

宜黃縣景點介紹

  “八府君”祠:是棠陰吳姓(吳姓為棠陰大姓,人數(shù)最多)的大宗祠,現(xiàn)為棠陰小學所在地。從建筑總體上看,前半部保存較好,后半部包括天井、寢宮已毀,前院門樓已拆除,改建成了小學校舍。據(jù)《吳氏族譜·八府君傳》記載:八府君為棠陰吳氏開基始祖,即種甘棠者也。其姓吳,名竦,字敬文,排行第八,故有八府君之稱。此祠興建于明神宗萬歷八年(1580)庚辰歲七月,原有中廳三門、東西二廊、二十八柱、房外左右樓店、祠西廚房。八……[詳細]
  仙水巷:棠陰東13公里田西村干流1里許,有一懸崖峽溝,左右崖壁高70余米,相對垂直而立,構(gòu)成一條長60米,寬1米許的水巷,全石為底,水深0.4米,清澈如鏡。立巷內(nèi),抬頭舉目,一溪清水,從天而傾,濺起水星,迷漫巷空,紛紛揚揚,降而不停,晴天如雨,炎夏如秋。繞其崖,登其頂,坐于平石溪口,雜木環(huán)抱,涼風隨來,寒氣襲人![詳細]
  隱士篩酒(牛仫灑尿):王家堡西南7公里芒種嵊石其上一線清泉,嶺中段左側(cè)大山,陡坡貫頂,茅草覆蓋,叢中微顯一懸崖,其上一線清泉,弧狀而下達數(shù)10米至山腹,旱雨不易,四時不息,似隱士篩酒,亦似牛仫灑尿。眾皆稱奇,嘆不絕口![詳細]
  鎮(zhèn)之南4公里宜河西岸,崇山峻嶺,雜木叢生,其間有一小溪,水源于山岑崖嶺,蜿蜒流至下源山村口與下莊小溪相結(jié)合后,再沿兩山間峽長山谷直下,途徑10余處懸崖陡壁,溪水逐級下跳,流2里許進入一小潭,再平流10余米,匯入雞冠堰水庫。其坑兩側(cè)藤纏樹合,密不見日,寒氣逼人。……[詳細]
  位棠陰西南8公里崖嶺村內(nèi),據(jù)清道光十一年(1831)井旁所立碑文載:此井于宋末元初(1246~1279)由肇其祖廖春陽所鑿,始名玉蕓井。后由張伯琮改名玉泉井。井底沙礫琉亮,泉清而味甘美,一人用而不外溢,眾人用而不竭,飲其水而壽人。用碗盛其泉,觀其水略凸其碗,與他泉比則大異![詳細]
  位于硤石村王板橋東1公里。據(jù)縣志載:元代歐陽才立創(chuàng)建,始名普光寺,內(nèi)設(shè)書院。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羅汝芳中進士任太湖知縣,為其題匾時改稱芭蕉寺。大殿正梁-有“清乾隆年間重造”。寶殿前檐梁上又書“清光緒甲午歐陽必德重建”。現(xiàn)寺內(nèi)保存有一大石碓口,上鑿“皇清康熙甲子”(1984)年號,另有大石腳盆、石面盆等原寺內(nèi)用具。其佛殿長約13米,寬10米余、高8米余,宏大壯觀![詳細]
  亦稱牛首寺,牛首裨林。位于棠陰鎮(zhèn)南部3.5公里宜水畔。寺前宜水穿流而過,一巨石屹然如牛口橫截臨江,風來觸發(fā)如牛吼聲,又波流其側(cè),往來如涎,故名牛口寺。明代中期,野僧敗壞,變賣寺內(nèi)產(chǎn)業(yè),遂至址廢。明末,苦行僧性融、頓悟偕十眾住持整頓產(chǎn)業(yè),洪氏仂公又施田樂助,殿宇得以擴建,后又衰落。清順治十七年(1660)正覺寺鶴度上人與親弟道馀來此復(fù)建,得以中興。此后幾經(jīng)興廢,新中國成立初,蘇火生重新修建,“0”間……[詳細]
  又名石門庵。位于棠陰鎮(zhèn)鹿源村西南附近,與桃華山寺南北相峙。始建于宋而后廢。明末清初,寂庵禪師重修。清道光年間(1821~1850)遭火焚。民國5年(1916)竹惠禪師歷數(shù)年致力興建。16年,歐陽竟無為該寺撰寫《復(fù)興石門寺碑記》。被列為省重點寺廟![詳細]
  位于棠陰鎮(zhèn)白竹村南5公里桃華山上。始建于宋,后廢。明末寂庵禪師重修,舊時對寂庵禪師有“日駐桃峰,夜宿石門”之說,清初列為宜黃四大禪林(桃華寺、今古堂、芭蕉寺、石鞏寺)之首。清雍正年間(1723~1735),大殿被焚。清末,明海禪師致力重修擴建。寺前下為條石鋪砌的兩級天井,中立海山、寂庵、雷霆、未也、婁源五座大型碑塔,塔內(nèi)-代和尚骨灰。1984年被列為撫州地區(qū)開放寺廟![詳細]
  撫州仙洞在宜黃縣城西郊,有一座傲視群山、兀地而起的仙巖山,紫色山體橫聳東西,遠看宛如長虹臥坡,近觀好似蛟龍騰飛。在美麗的仙巖山西端,有一個由丹霞地貌所形成的神奇山洞,洞口寬約6米,外高3米,內(nèi)高20多米,洞深40多米。洞內(nèi)有一個冬暖夏涼的百米大廳,能容納上千人。相傳,八仙之首的鐵拐李曾在此與呂洞賓對弈打賭。正在棋局難分勝負之際,鐵拐李一不小心彈指打出了一個大窟洞,頓時涼風徐徐灌入,消解酷暑悶熱之苦……[詳細]
   神功泉又名一勺之多泉,為中國六大奇泉之一。此泉水質(zhì)優(yōu)良,相傳麻姑仙女用此泉水釀制美酒帶到蟠桃會,獻于西王母。自唐宋以來,用神功泉水釀制的米酒被列為貢品,獻于皇室。江西撫州市……[詳細]
  石䂬寺位于江西省宜黃縣西南二十里處的石䂬巖下,寺周有丹霞地貌二千余畝,始建于南北朝,所謂石鞏,就是天然石拱,如虹橋架空,若神龍盤踞,儼然一大奇觀!缎煜伎陀斡洝分^其“東西橫跨,若飛梁半天,較貴溪石橋,高與大俱倍之!膘柺秩B,鞏洞坐北朝南,跨徑40余米,東壁高約15米,有窟,冬暖夏涼,可以依居,西壁直下山腳,高30多米,嶺下有溪,清流如鏡,四周群山環(huán)繞,峭壁兀立,古木……[詳細]
   宜黃縣位于江西省東部,地處武夷山山脈與雩山山脈向撫河平原過渡地帶。全縣土地總面積19.44萬公項,其中林業(yè)用地面積15.09萬公項,占土地總面積的77.6%。境內(nèi)有3條南北走向的山脈,東支主峰軍峰山,海拔1760.9米,中支主峰魚牙嶂,海拔1467.9米,西支主峰大王山,海拔1136.6米,形成了東、南、西三面群山環(huán)抱,南高北低的地勢。境內(nèi)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qū),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光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