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遺址徘徊遺址位于武安市徘徊村北,南為洺河北岸,遺址海拔高度358米。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米,主要遺跡有灰坑、墓葬等。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陶質(zhì)以細泥紅陶為主,少量夾砂褐陶,器形有紅頂缽、平底碗、小口瓶、罐、盆、釜等。紋飾有弦紋、繩紋等。石器有石鏟、石磨棒等。根據(jù)遺址中遺物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和時代特征,徘徊遺址應(yīng)為新石器時代后崗一期文化。現(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趙窯遺址趙窯遺址位于武安縣城東北20公里,東距京廣鐵路11公里。四周群山起伏,河流縱橫,中間為一盆地,趙窯村便位于盆地中央的臺地上。趙窯遺址位于趙窯村南,東南有洺河,北有馬惠河,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原河北文化學院和河北省文化局工作隊在此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探方28個,發(fā)現(xiàn)各個時代的灰坑、陶窯和墓葬,復原文物500余件。此次發(fā)掘主要集中在趙窯主要集中在趙窯遺址的……[詳細] |
西萬年遺址西萬年遺址位于武安市西萬年村,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保存較好,文化層最厚處約3米。從其斷崖可見灰坑等遺跡,1979年對遺址進行了試掘,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屬于磁山文化,遺物主要出土于第二層,有陶盂、石斧、礫石和獸骨等;南區(qū)屬于后崗一期文化,遺物主要出土于第三層,遺物有弦紋罐、盂、紅頂缽等。西萬年遺址遺存豐富,對研究磁山文化和后崗一期文化的關(guān)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詳細] |
牛洼堡遺址牛洼堡遺址位于武安市牛洼堡村,遺址東西長約180米,南北寬約100米,文化層厚1~2米,斷崖上可以尖刀灰坑等遺跡。1977年經(jīng)過試掘,出土有窖穴、灰坑等,出土器物有陶盂、罐、器蓋和-底器,出土的石器有斧、石球、磨棒等,文化內(nèi)涵與武安磁山遺址相同,應(yīng)屬磁山文化![詳細] |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軍區(qū)舊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zhèn)。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撕毀停戰(zhàn)協(xié)議,占領(lǐng)張家口之后,全面發(fā)動內(nèi)戰(zhàn),揚言占領(lǐng)邯鄲,毀滅邊區(qū)。為使邊區(qū)主力部隊減輕保衛(wèi)邯鄲的沉重負擔,邊區(qū)首腦機關(guān)迅速由邯鄲郊區(qū)返回武安,駐扎在冶陶鎮(zhèn)。1946年至1948年間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qū)曾駐此地,劉伯承、鄧小平、李達、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戰(zhàn)斗和生活,著名的“華北財經(jīng)會議”、……[詳細] |
河北省武安市境東北洺河南岸,峭壁斧削,林木茂盛,幽深靜謐。歷代有儒士文人攻讀于此,因名儒山。相傳,三國時期,曹子建常來此賞景。遠望青山隱隱,俯瞰綠水悠悠,便文思泉涌,佳作迭出。曹子建七步成詩,才高八斗,定然是沾了儒山之靈氣,才留下《洛神賦》這樣的千古經(jīng)典,而山冠以“儒”為名,則盡顯武安文化之博大精深。山上的廟中曾有鑄鐘一具,刻有“曹子建讀書處”字樣。山下有一泉,四季不涸,清冽透澈,為曹子建飲馬泉。……[詳細] |
武安市文化藝術(shù)機構(gòu)。為加強磁山文化遺址的文物保護,1994年開始興建磁山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占地1公頃,展廳南北長44米,東西寬13米,分南北兩大部分,南廳主要有石磨盤、石磨棒、礪石、生產(chǎn)和生活用具、陶制計數(shù)丸球、陶器、石球、占蓍草器等;北廳主要有骨器、動植物骨器、小葉撲、胡桃、豬狗骨骸以及小陶器、灶盤、祖形器等。展廳內(nèi)還利用現(xiàn)代聲光電技術(shù)制作了模擬新石器時代生活場景,再現(xiàn)了7500年前新石器時代人……[詳細] |
古武當山AAAA 在東太行山武安有一座與湖北武當山齊名的道教名山。傳說真武大帝,原是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犯天戒,被貶人間,投胎隋煬帝愛妃為太子,長大后因不滿隋煬帝昏庸無道、云游四方,見這里山清水秀,遂棄國來此結(jié)廬修行,太子在此修行42年,得道飛升,到湖北武當山布道,故稱北方古武當山為兄,南方武當山為弟,有“北兄南弟”“北修南行”之說。湖北的武當山為唐、宋、元、明“官修”,武安古武當山從公元六世紀的隋朝始歷代重修為“……[詳細] |
七步溝AAAA 東太行山武安市七步溝,山蔭蒼瀟,林木蔥茸,絕壁飛巖,重巒疊嶂,花香鳥語,御璽湖、馬虎寨、南天門、石林峰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羅漢洞的和尚燒大腿煮清石、隱士塔的大明皇帝隱居-、七步溝的來歷等人文傳說不勝枚舉,其壑之幽靜,山水奇秀、水之媚現(xiàn)、洞之玄奧,實乃人間佳境,旅游勝地也![詳細] |
東太行山武安市太祖山,三面環(huán)山,一面傍水,風景秀麗,人文景觀奇特。在太祖峰海拔940米處,有一天然溶洞、溶洞下千畝造型各異的天然橡樹林,每到秋季,滿山啟蒙野的太祖紅葉。又有大五寨、玉柱峰、望日峰、太祖回音壁、明山寺、十二朝度假村、九龍?zhí)叮臉O等多處游居場所。……[詳細] |
武華山,也稱小華山,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52公里的活水鄉(xiāng)后柏坡村南。北與聞名遐邇的摩天嶺接壤,南與七步溝羅漢洞毗鄰。從京娘湖向西進山,走約5公里,就到武華山。這里山清水秀,萬木蔥蘢,山花爛漫,松濤陣陣。進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空陡壁上100多米高的瀑布,飛流直下,沖入日月潭。過仙游人橋,繞日月潭,沿山間崎嶇石階達山頂公園,頓覺視野開闊,旖旎風光盡收眼底。山頂綿延10多公里的松樹林,一望無際……[詳細] |
東太行山武安市紅山寺,位于武安市東北25公里紫金山麓,是華北慕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唐朝中宗年間(公元707年)。公元1730年,康熙皇帝南巡路經(jīng)該寺朝拜,曾留詩“山石朱砂紅,佳山代五行,真人進之仙境也”。主要建筑有萬佛殿、大雄寶殿、紅山圣母殿、黑龍殿、九龍圣母殿等大小72座殿宇,蠟燭山、紅山湖、青山綠水、川深谷幽真乃“世外桃源”也![詳細] |
東太行山武安市蓮花洞,位于武安市井峪村,已開發(fā)出長約300多米水旱二洞,旱洞有億萬年形成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瑯滿目,包羅萬象;水洞之內(nèi)一汪甘泉清澈見底,汩汩不絕。奇特的容巖造型在國內(nèi)罕見![詳細] |
禪果寺位于河北武安市西部活水鄉(xiāng)寺溝村的定晉巖下,距武安城35公里。始建于魏文帝黃初三年(公元222年),致今已有1760多年歷史。定晉巖禪果寺初建時規(guī)模較小,直到唐莊宗同光元年(公元924年)才大興土木,后經(jīng)多次擴建、重建,寺院規(guī)模逐漸擴大。禪院所處,山勢險峻,當時松柏青翠森蔚,梵王宮殿壯麗,高僧出沒,游人不絕,其勝景有碑刻記之。禪果寺的盛況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到抗戰(zhàn)前夕,寺內(nèi)尚有僧人20多名,194……[詳細] |
定晉巖禪果寺碑刻位于武安市口上村寺溝。據(jù)碑文記載:定晉巖禪果寺始建于東魏高歡渤海王時期,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間(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發(fā)生火災,寺院全焚。明正統(tǒng)、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緒、民國都有重修,寺院建筑約于1940年第二次毀壞。寺院建筑宏偉,氣勢磅礴,依山就勢,均建于定晉山巖之下,是東魏至清末近千年間的佛教圣地。現(xiàn)禪果寺已廢,僅有遺址和附屬文物。其中的碑刻有:五代后唐千佛邑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