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書院位于湖南平江。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縣楊世芳倡建于今三陽鄉(xiāng)天岳村小天岳山,故有其名。乾隆十一年(1746)起,先后遷建于縣城東、西。嘉慶九年(1804),知縣徐以垣再遷至城西五龍山,改名“昌江”。同治六年(1867),平江士紳張岳齡與李元度慨然捐助,再次在今址新修天岳書院。張、李兩人都是湘軍將領、湖湘學人。張岳齡幼承家學,為長沙城南書院的肄業(yè)生,官至布政使銜福建按察使。李元度為岳麓……[詳細] |
汨羅書院位于湖南湘陰(今屬汨羅。書院地處玉笥山麓,前臨汨水屈潭。以屈原曾柄而名,漢代有祠祀之。宋大中祥符間,鄉(xiāng)人又建為書院。元延祐五年(1318),追封屈原為忠潔清烈公,祠稱“忠潔清烈”,院亦更名“清烈”。后至元間,茶陵人張希轍曾任山長。明嘉靖間,知縣戴嘉猷“嘆正學之不明,而異端之足以惑世”,乃重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汨羅廟“為湖水浸嚙,垣瓦僅存,榱桶將圯”(《重修汨羅三間大夫祠記》),湘……[詳細] |
湘鄂贛省蘇維埃舊址時間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zhèn)。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湘鄂贛蘇維埃政權的紀念建筑。1930年,平江、瀏陽、銅鼓、萬載、大冶等縣蘇維埃政府相繼建立,迫切需要成立湘鄂贛蘇維埃政府,以便統(tǒng)一領導這些地區(qū)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因此于民國20年(1931)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贛邊區(qū)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和湘鄂贛軍區(qū),選出楊幼麟為省蘇維埃主席,李宗……[詳細] |
附山園-黃家園遺址位于汨羅市城郊鄉(xiāng)窯洲村,為汨羅江南岸臺地遺址,現(xiàn)存面積約10000平方米。附山園和黃家園僅一壟之隔,相距不足50米,從地理位置和文化遺物的特征觀察,應為文化性質相同的一處遺址。1991~1997年,市、縣文物部門聯(lián)合對該遺址先后進行了6次發(fā)掘,發(fā)掘面積近1500平方米,該遺址跨越的時代較長,從距今約9000年的黃家園早期文化(彭頭山文化),經附山園早期(湯家崗文化)、附山園中期(……[詳細] |
方鈍墓位于岳陽市南湖螺絲山與三眼橋隔水相望,山高約30米,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方鈍(1488-1577年),字仲敏,號礪庵,明代巴陵縣人,正德庚辰年進士,初知華亭縣,改內黃,入為監(jiān)察御史,嘉靖中累官戶部尚書,為官舉劾不避恩怨,掌部七年,廉填無過。乞歸后,筑紫荊、楓橋二堤,修三眼橋,造福桑梓。萬歷丁丑年逝于岳陽,葬此。六十年代墓局部遭破壞。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黎淳墓,明代,位于勝峰鄉(xiāng)清水村一組,南距岳華公路約150米,為土冢墓,墓向偏北60度。墓徑4米,殘高2米,墓圍徑6.2米,墓圍羅墻僅存石基。在墓一側原有享堂和神道碑,現(xiàn)已毀。黎淳,字太樸,天順丁丑(1457年)進士第一,累官至南京工部和禮部尚書,弘治辛亥年疾卒,進一品階榮祿大夫,賜祭葬,謚文僖。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廬為中心,四周各至20米處。建設……[詳細] |
徐安貞墓位于三墩鄉(xiāng)中午村。徐安貞,原名楚壁,亦作楚玉,字子珍。原籍信安龍丘(今浙江龍游),生于公元699年,卒于784年。徐安貞為唐玄宗時中書侍郎,盛唐時著名詩人。天寶14年,避安史之亂,與同僚劉光謙等六侍郎流寓我縣,世稱“六相隱平”。徐安貞墓,四柱三碑,花崗石砌壘,墳頂累石為塔,謂之塔洞。該墓地處開闊,來龍山蜿蜒曲折游走似蟒蛇吐氣,隔澗高山奇崛,形如天馬奔騰,有謂烈馬奔長江之勢,氣勢磅礴。清康熙……[詳細] |
馬家咀遺址位于楓橋湖東北面,該遺址表面環(huán)境未遭破壞。但由于周圍拋荒嚴重,沒有發(fā)現(xiàn)文化層和文化遺物。是原郊區(qū)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面為京廣鐵路,距離約200米,北接靠保稅倉庫(原洪源機械廠)西接靠楓橋湖。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米。馬家咀遺址位于岳陽市芭蕉湖東南岸岸邊,西北為芭蕉湖,南北距洞庭湖約4公里。遺址上覆蓋了大量的雜草和灌木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四季比較明顯,土壤以第四紀網……[詳細] |
高家咀遺址位于臨湘市城南三十公里的長塘鎮(zhèn)托壩村上屋組,桃林河東岸的二級臺地上,地勢平坦開闊。東距臨湘至托壩的公路200米,南距托壩鎮(zhèn)50米,西距桃林河30米。遺址保存面積20000平方米,文化層為沙性土壤,厚達1-3米。采集標本有陶器、石器,均系殘片,陶系以夾砂炭紅陶居多,泥質紅陶較少,紋飾按窩多,弦紋、圓戳印紋少?杀嫫餍斡卸ψ、器座、圈足、孟形器、折腹缽、斂口盆、盒口圓唇開口沿等。石器有斧、奔……[詳細] |
淡江摩崖石刻位于平江縣三市村南,刻于汨水支流淡江兩岸峭壁上,時代為清,面積約350平方米。共有石刻十余方,其中題刻:“龍山曉鐘”、“仙坦煙霞”、“望江雪月”及游記,最大字徑約0.8平方米。書體有楷書、行書、隸書,年款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同治五年(1866年)等。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刻為中心,四向各至80米處![詳細] |
大馬古城遺址:大馬古城位于岳陽縣新開鎮(zhèn)大馬村游港河南岸,1986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2006年冬,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城址進行了調查、勘探和小型試掘,同時還對城址進行了實測。通過這些工作和對城墻斷面的解剖,基本弄清了城址的范圍、城墻走向和城內一些遺存的分布。大馬古城北城墻目前保存較好,東、西城墻北段也還有部分保存,其他部分因農田改造、游港河河水沖刷等原因而遭到了較大破壞。大馬古城大體呈長方形,東、……[詳細] |
墳山堡遺址該遺址位于良心堡鎮(zhèn)同興村,為一北高南低的臺地。該遺址的東南面有一條悅來河,自東向西流過。面積156406平方米,屬彭頭山文化、皂市下層文化、屈家?guī)X文化,距今8200-5000年。1990年試掘有夾炭陶,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其紋飾有刻紋、戳印紋、繩紋、弦紋、鏤孔等圈足盤、缽、支座等,屈家?guī)X文化的曲腹杯、罐鼎、甑、簋、豆、甕和龍山時期的等。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詳細] |
李泰陵墓位于平江縣三市鎮(zhèn),距縣城21公里,占地面積300余平方米,該墓坐西北朝東南,幕阜環(huán)抱,汩水縈回,林木蔥郁,泉流清秀。李泰陵為后唐官給事中,曾助理唐明宗革除弊政,均平民間田稅,取得戰(zhàn)爭減少、農業(yè)屢有豐收等業(yè)績!独钍献谧V》、《平江縣志》都有記載,其墓歷時1034年,迄今保存。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圍邊為起點,四向各至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詳細] |
凌云塔又名中洲寶塔,位于湖南省岳陽縣中洲鄉(xiāng)寶塔村中洲湖畔。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塔身各屋短檐挑出,檐角上翹,翹首圖案每層各異,塔身保存完整。2006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塔為中心四向各至10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50米![詳細] |
郭嵩燾故居,位于湘陰縣城關鎮(zhèn)三井頭,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磚木結構,建筑面積647平方米。郭嵩燾(1818-1891),湘陰縣文星鎮(zhèn)人,舉人出身。早年就讀長沙岳麓書院,1852年力促曾國藩出山,并參贊其事,助創(chuàng)湘軍。后歷任廣東巡撫、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禮部左侍郎 ,1875年以兵部左侍郎、欽差大臣派赴英國,為首任中國駐英公使。1880年主編完成《湘陰縣圖志》。2002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