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遺址屬于龍山文化至商周文化,位于惠民縣何坊街道,1973年發(fā)現,發(fā)現有龍山文化白陶鬶、黑陶器,商周時期夾砂紅陶殘片、獐牙鹿角以及其他骨器等,1978年原惠民地區(qū)“四有”工作隊,采集了部分器物標本,有鳥喙形灰陶鼎足、粗繩紋陶鬲、粗繩紋夾砂灰陶罐、陶豆以及灰陶缸、石器殘片等。1977年12月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路家遺址位于惠民縣胡集鎮(zhèn)路家村1990年7月中旬,村民在挖魚塘時發(fā)現該遺址。路家遺址采集到的石器、陶器、骨器等標本具有明顯的龍山文化特征,石器有石斧、石錛、石鏟,石錛通體磨光,刃部鋒利。陶器多為磨光黑陶,有黑陶簋、陶罐、陶盤和紡輪等器物。骨器有形制規(guī)整的骨錐。1992年6月,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東魯遺址屬于商周、漢、南北朝文化遺存,位于博興縣曹王鎮(zhèn)東魯村,采集遺物有商周時期夾砂黑陶素面鬲口沿、夾砂灰陶繩紋鬲口沿、鬲足、泥質灰陶豆盤、豆把,漢代泥質灰陶罐口沿、奩腹等,遺址曾建有寺廟,已廢圮,并曾出土北朝石造像,泥質紅陶罐口沿、瓦當殘片等。1992年6月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郝家遺址屬于商周文化,位于惠民縣孫武街道辦事處郝家村,遺址原為臺形,當地群眾俗稱“蛤蜊臺子”,后因農田建設已被平為農田。遺址表層暴露有大量器物殘片。采集標本有鬲、豆、罐、簋等器物殘片,質地分別為夾砂陶、夾蚌陶、泥質灰陶等,屬于商周時期。其中商代夾砂紅陶繩紋鬲,周代陶罐、豆等較為典型。1992年6月,該遺址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惠民英國教會醫(yī)院位于惠民縣孫武鎮(zhèn),年代為1919年。2013年10月10日,惠民英國教會醫(yī)院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丁河圈丁氏民居位于惠民縣魏集鎮(zhèn),年代為清末。2013年10月10日,丁河圈丁氏民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省屯泰山行宮位于惠民縣孫武鎮(zhèn),年代為明。2013年10月10日,省屯泰山行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張映漢故居位于無棣縣海豐街道,年代為清。位于無棣縣舊城區(qū)海豐路東側,與吳式芬故居隔路為鄰。張映漢(1753-1830),號筠圃,清海豐縣城里村(今無棣縣無棣鎮(zhèn)城里村)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進士。嘉慶十六年(1811年)4月出知湖北巡撫。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4月,張映漢擢湖廣總督。嘉慶二十六年(1821年)張映漢奉旨內遷,任刑部右侍郎。8月,又調倉……[詳細] |
馮安邦故居位于濱州市無棣縣舊城區(qū)海豐路西側,吳式芬故居北鄰。馮安邦,信陽鄉(xiāng)店子村人,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清末民初于此建居。房舍3間,廳房3間,門樓耳屋3間,庫房3間。1992年9月,被無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馮安邦紀念館在馮安邦故居建成并對外開放,國民黨榮譽主席--為馮將軍塑像題詞,美中文化藝術交流協……[詳細] |
秦董姜天主教堂位于濱城區(qū)濱北街道辦事處秦董姜村村西。是濱城區(qū)內現存最好的西式建筑。1940年由美國神甫司道遠主持興建,當時占地30多畝,房間130余間,為濱縣地區(qū)天主教總堂,對周圍地區(qū)具有較大影響,F存大禮堂以及南北兩側輔房。禮堂東西長40米,南北寬11米,門窗均為帶花紋的彩色玻璃。禮堂南北兩側對稱分布著8間帶走廊的平房,平房內為木制地板,極具特色。南側為神甫所用,北側為修女所用。教堂現仍在為當地……[詳細] |
吳壇故居位于無棣縣海豐街道,年代為清。2015年6月23日,吳壇故居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張高村墓群位于鄒平縣黛溪街道,年代為漢。2015年6月23日,張高村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古城墻遺址位于古城鎮(zhèn)東關村,始筑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歷代多次加固修繕,如今除去保留東門的一段城墻和東北角上留有的部分遺址外,古城墻已面目全非。不過城墻外壕溝尚存,城內部分建筑、街道和地名尚有遺存。東門遺址現現殘存高2.3米,底座長1.8米,寬1.2米,墻為土筑,夯土層次分明,夾有宋元時期陶瓷殘片。2015年6月23日,沾化古城墻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秦皇臺遺址位于濱州市濱城區(qū)秦皇臺鄉(xiāng),年代為周至漢。2015年6月23日,秦皇臺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臨池古城遺址所在的臨池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遺址附近有羅圈地、舊城墻、皮徐廟等遺跡。堯、舜、禹時期至夏朝,為於陵國都城。商朝時,一度為逢伯陵國都城。西周至春秋,一度為扶馀丘國屬地或都城。戰(zhàn)國時期,為齊國於陵邑,秦屬齊郡,西漢置於陵縣,屬青州部濟南郡。王莽新時,改名於陸縣。晉改於陵縣為烏陵縣,尋廢。南北朝劉宋孝武于於陵縣地置武強縣,并置廣川郡。南北朝北魏改武強縣為逢陵縣。南北朝后齊改廣川郡為東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