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東漢墓】 位于桑植縣城北6公里的南岔集鎮(zhèn)不遠(yuǎn),分布陳家灣、官家堡、伍家灣、紅龍坡一帶,面積約3萬平方米。1962年,省、州(湘西自治州)文物考古隊在桑植進(jìn)行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陳家灣、官家堡一帶古墓封土堆較多,其高約2米,直徑約3米,達(dá)20余座,封堆多呈圓形,有的墓葬已露出地表,發(fā)現(xiàn)有幾何紋磚室墓群。經(jīng)鑒定,這批古墓為東漢墓葬群,F(xiàn)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南岔西漢墓】 位于桑植縣南岔鄉(xiāng)南岔村伍家灣一帶,有墓封高約2米、直徑3米的圓型墳堆近300座,占地3萬平方米。部分墓葬風(fēng)蝕裸露地表,露出若干幾何紋磚室墓。1960年經(jīng)湘西自治州文物隊普查發(fā)現(xiàn),鑒定為西漢墓群。1962年定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拔母铩敝袑以馄茐。1979年再次公布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朱家臺西漢墓葬】 在桑植縣城朱家 臺廟灣,發(fā)掘西漢墓葬9座。墓室呈東西 偏30°~40方向。遺骸棺木腐朽無存。有 長方形豎穴墓坑7座,楔形豎穴墓坑和豎 穴二層臺坑式墓室各l座。除l座用紅土 拌合白膏泥精細(xì)夯筑外,余均未夯筑。墓 底平整,填五花土及洗礦土。隨葬物有: 鑄大篆“五銖”及“宣帝五銖”字樣五銖 錢18枚,泥質(zhì)灰陶明器鼎7件,盒5件, 壺10件,盤、豆、各3件,罐、釜各6 件,灶、甑各4件……[詳細(xì)] |
【朱家臺戰(zhàn)國墓群】 位于桑植縣城朱家臺中段。共25座墓葬,均為東西向單獨長方形墓室。豎穴窄坑,墓口略大于底,四周規(guī)整,底平,墓室較淺。墓主及棺槨腐敗無存。其中16座墓中,有隨葬品68件。包括陶器61件,銅、鐵器及琉 璃器各2件,石罄l件,泥質(zhì)黃灰褐宰陶 高頸罐3件,盂4件,鼎18件,敦5件, 壺14件,豆21件,碗、盤、匹、勺、匕 各l件。鐵器有帶鉤、鋤各1件。銅器有 編罄、帶鉤各l件。琉璃是黛藍(lán)……[詳細(xì)] |
【朱家臺商代墓葬】 位于桑植縣城朱家臺高灣、吳家謗,各有商代墓一冢。棺木遺骨無存,有陶制品罐、豆、釜的碎片,清晰可辨。罐系夾沙陶,卷沿平底,圓唇及尖圓唇,飾繩紋、方格紋及多戳印紋。豆為泥質(zhì)黑陶之折盤內(nèi)弧和圓盤弧腹形,尖圓唇,卷沿和平沿底,亦飾多戳印紋及方格紋。釜系夾沙深褐陶,鼓腹,卷沿飾多戳印紋及方格紋,還有手指紋跡,工藝粗糙。鑒定為當(dāng)?shù)赝林幕愋汀?982年7月,由湘西自治州文物隊發(fā)掘出土![詳細(xì)] |
【大巖屋】 桑植、容美兩土司議和遺址,位于桑植縣五道水鄉(xiāng)七眼泉畔。《直隸澧州志》載:其“上有大巖屋可容數(shù)百人,下有七眼泉水流出……”因自然天成一高20米,闊畝余大石屋而得名。其內(nèi)鐘乳石星羅棋布,垂懸其間,石屋外峭壁百仞,猿愁鷹驚;下臨七竅涌泉,漱玉噴晶,湍瀉東流。僅鑿一石徑盤旋其間溝通湘鄂邊境。地勢險陡,山川巍峨。桑植《向氏族譜》載:“桑植、容美二司世代聯(lián)煙,互為屏障。清康熙年間,容美司田曼如信讒……[詳細(xì)] |
【麻寮城】 位于桑植縣官地坪鎮(zhèn)槐樹洛,距縣城東北55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由土司唐涌興建署治,襲18世366年。此城座北朝南,前有小坪,后有“漢代漤中蠻”覃兒健在山頂營建的寮云寨,司署是石木結(jié)構(gòu)的三進(jìn)院堂,四周壘筑高4米、厚近l米青石圍墻,構(gòu)造堅固,距今600余年,臺階完好,青石柱前門上所鐫“皇天土圣賢書可耕可讀;祖宗德父母恩當(dāng)酬當(dāng)報”聯(lián)句,筆力蒼勁。寮云寨頂有坪地3頃,7座小山環(huán)立,日“……[詳細(xì)] |
【鄧土司署衙舊址】 座落在桑植縣人潮溪鄉(xiāng)塔坪村衙門組,淡水支流牛寒溝右岸臺地上。元朝元正年間,由土司鄧鈞忠奠基、其長子師圣竣工,至今600多年。司衙座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有5柱4騎正廳瓦房2大間,左右為廂房,中間堡亭連構(gòu)上下廳堂。曾為石門、慈利邊境政治中心,故地今仍稱衙門,鄧鈞忠父子后在雙獅(今屬白石鄉(xiāng))強令土民,大興土木,興建官屋場。四周有騎馬墩、馬欄埡、九人堆等遺址![詳細(xì)] |
【老司城遺址】即桑植地方軍民宣慰司署址,在縣城北50公里荒溪、今沙塔坪鄉(xiāng)茶盤口村官屋場,乃向姓另一支土司古城。<宋史>載:紹興七年(1137),“湖廣靖康以來,盜賊盤踞……獨向思勝等5人親號溪洞歸朝,誓掌防拓,卒能保境息民,授湖廣桑植等處軍民宣慰使職,約束苗民,擁有上下桑植地”。向于景炎4年(1279),在澧水北源上游右岸茶盤口筑城,即老司城。襲4世至向仲山,因地處偏僻,遷署舊司城。整個古城城區(qū)分……[詳細(xì)] |
【下峒長官司治遺址】 在桑植縣兩河口鄉(xiāng)下洞街,距縣城西北25公里,由向仲貴創(chuàng)建,襲12世306年。清雍正改土歸流后,仍于此建巡檢署衙,設(shè)義學(xué)直至清末。城垣南北座向,北依龍頸山,澧水南源自西南環(huán)城逶迤東流。一色木構(gòu)房宇,呈“丁”字布落,長1公里,寬500米,占地近2公頃,其勢巍峨壯觀。民國初年被毀。舊址由向氏后裔建住宅,逐成一寨,基本保持街道狀。近郊有向化龍等土司墓葬10座,保存尚好![詳細(xì)] |
【中峒長官司衙遺址】 先后營建于桑植鹽井塘和永順堡子溪。鹽井塘,土語稱“車革”,在上洞街鄉(xiāng)長嶺崗,距縣城50公里,明宣德4年(1429),向仲爵于此建中峒司署,下傳9世至向世賢,其“思車革土瘠民多,日后子孫難以斯基域”,將司署改為官廳,留擺手堂為祭地,令向忠明守此,移司治于今永順縣官壩鄉(xiāng)堡子溪。治所清季平為農(nóng)田,城垣遺跡依稀可辨![詳細(xì)] |
【上峒長官司衙遺址】 今桑植上洞街鄉(xiāng)政府駐地,距縣城西45公里,是桑植一向氏土司治所。據(jù)<柿溪州志)和清乾隆<桑植縣志>載:(柿溪州首任宣撫使)向克武,其先系南京珠市街汪閣土地人氏,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奉調(diào)平柿溪蠻,功授柿溪軍民宣撫使職,于斯地設(shè)衙建城。明永樂二年(1404),傳至9世紀(jì)仕金卒,仲賢、仲舜、仲貴三子爭襲;宣德四年(1429)旨諭其分襲上、中、下三峒長官司使。仲賢于柿溪司治任上洞……[詳細(xì)] |
【充縣及臨澧縣城遺址】 即今桑植縣城澧源鎮(zhèn)。原稱瓦窯崗,在澧水及其支流酉水交匯處。清乾隆《桑植縣志》卷之一載:“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充縣,東漢因之! “充城即今桑植縣治”(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和《湖南通志》)。清《直隸澧州志》亦稱:“充城,在(慈利)縣西240里,即今……桑植縣治!鼻迩 渡V部h志》卷一又稱:“晉太康四年(283)省充入溇中,后復(fù)于充縣故址析置臨澧縣,以其側(cè)臨澧水,故……[詳細(xì)] |
【朱家臺商周遺址】 1981年在桑植縣城朱家臺菜丘文化層遺址中發(fā)掘出商周時期陶器、陶片;在南岔月亮田采集到磨制石斧一件,呈梯形,雙面刀一件,呈弧形,皆為石灰?guī)r制成。從器物形制上看,與湘西北、湘中、鄂西地區(qū)同時期商周文物明顯相似,其陶器特征以灰陶為主,繩紋、凹弦紋最常見,但也有如土家人服飾壓邊的“角尺紋”陶片。這是一具有土著文化特色和商周文化的技藝融合文物。朱家臺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大庸古代土著民族政……[詳細(xì)] |
王氏祠堂地址:桑植縣洪家關(guān)白族鄉(xiāng)時代:清……[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