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謝氏家廟位于寧化縣翠江鎮(zhèn)小溪村,年代為清。簡介:清康熙年間(1662—1722)建。坐西南朝東北,由游坪、門樓、下堂、廊廡、正堂、后堂、化胎、右側襄功堂等組成,占地面積1061平方米。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襄功堂由主門、廊廡、正堂等組成,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1933年9月—1934年9月蘇維埃臨時政府在此設立紅軍醫(yī)院,保存有當時留下的一些醫(yī)療……[詳細] |
下伊伊公廟位于寧化縣河龍鄉(xiāng)下伊村,年代為清。簡介:又稱水南古廟,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建,坐西朝東,由門樓、下殿、正殿、配殿等組成,建筑面積342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附屬文物有歷次修繕碑刻9通。2013年,下伊伊公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小溪(含石拱橋),西至后山山頂,南至20米外山道,北至50米外村道、山林![詳細] |
上曹曹氏家廟位于寧化縣曹坊鄉(xiāng)上曹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榆林祠,清乾隆五年(1740)建。坐東北朝西南,由前埕、門樓、下堂、天井、院廊、正堂、后天井、廂房、后花園、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1261平方米。正廳面闊五間,進深八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1930年曹坊鄉(xiāng)農民武裝暴-動-時曾在家廟內活動,1930年成立的“寧化縣南鄉(xiāng)革命委員會”、1931年成立的“曹坊區(qū)蘇維埃政府”曾設于此。201……[詳細] |
鳳凰山紅軍長征出發(fā)地舊址群位于寧化縣淮土鄉(xiāng)上街鎮(zhèn)鳳山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由紅軍街(鳳山村24-30號、31-33號、23、34、39、3、17號等7處古民居)和五通廟、王宅、紅軍井、紅軍看病所等四處建筑構成。1931年至1934年期間,紅十二軍、紅三軍團第四師等多支部隊駐扎在鳳凰山今鳳山村等地,不少紅軍傷病員在紅軍看病所療傷。鳳凰山紅軍街,明末清初始建,沿街兩側現(xiàn)存59棟土木結構傳統(tǒng)建筑,……[詳細] |
石碧紅軍獨立第七師舊址群位于寧化縣石壁鎮(zhèn)石碧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由張氏家廟(下祠)、三圣廟、維藩橋與玉屏德潤亭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黨小組,村民紛紛入農會、鬧暴-動-、建政權、當紅軍、支前線、打土豪、分田地,積極投身革命。1932年8月,紅軍獨立第七師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張氏宗祠設立紅軍獨立第七師野戰(zhàn)醫(yī)院,得到當?shù)卮迕竦拇罅χС。保護范圍:張氏家廟(下祠):東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墻……[詳細] |
南山下寧宅位于寧化縣水茜鎮(zhèn)南山下村,年代為清。簡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坐南朝北,呈矩形排列,由半月池、門樓、前院、下廳、中天井及兩廂廳、上廳、后院、化胎及三列橫屋等組成,總占地面積為4900平方米。上廳面闊五間,進深七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雙坡面屋頂配以封火墻圍合。保護范圍:東北至宅前小溪,東南至南山東北坡,西南至南山山頂,西北至村道路。2018年,南山下寧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
陳塘紅軍第四醫(yī)院舊址年代:1933年座落地點:寧化縣石壁鎮(zhèn)陳塘村簡介:舊址為建于清末的張氏祖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850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由門樓、下廳、天井、正廳、后廳、兩側過雨亭、護厝等組成。1933年,原設于江西瑞金的紅軍第四醫(yī)院隨軍進駐此地。現(xiàn)保存有紅軍標語20多條、漫畫13幅。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陳塘紅軍第四醫(yī)院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
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年代:1931年座落地點:寧化縣淮土鄉(xiāng)淮陽村簡介:舊址原為劉氏宗祠,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由門樓、前殿、正殿、輔房等組成。1931年11月上旬,中共福建省委委員、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張鼎丞在此主持召開寧化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寧化縣蘇維埃政府以及中共寧化縣委。保護范圍:舊址及門坪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09年,寧化縣第一次工……[詳細] |
石壁張氏家廟年代:清座落地點:寧化縣石壁鎮(zhèn)石碧村簡介:又稱上祠,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由前大埕、池塘、石旗桿、門樓、門廳、正堂等組成。大門八字開,重檐歇山頂;正堂為穿斗抬梁式混合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五柱。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石壁張氏家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陳塘修齊堂年代:清座落地點:寧化縣石壁鎮(zhèn)石碧村簡介:又名“上新屋”,清咸豐五年(1855)建。坐東北朝西南,由泮月池、前大埕、門樓、門廳、正廳、后花臺及左右各雙排橫屋組成。門樓重檐硬山頂,石質門額上刻“爽挹西門”;大門正中立圓形透雕脊獸造型,門口設抱廈;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九柱。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陳塘修齊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老虎巖遺址年代:舊石器時代座落地點:寧化縣湖村鎮(zhèn)湖村村簡介: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面積約15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8顆人類牙齒化石,分屬兩個不同的個體。其中7顆牙齒同屬一個一萬年前成年男性個體,另1顆屬老年女性個體,根據(jù)所屬地層推測,這顆牙齒的年代至少已有4萬年,是全省已知最早的人類牙齒化石。出土有25種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保護范圍:巖洞、整個山體及山腳周邊臺地50米范圍內。2009年,老虎巖遺址被……[詳細] |
寧化是著名的中央蘇區(qū)縣和紅軍長征出發(fā)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紅軍提供大量糧食,被譽為“蘇區(qū)烏克蘭”。寧化縣革命紀念館位于寧化縣城關北山,建于1977年5月,由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軍號嘹亮》石雕、革命紀念園、寧化縣第一個黨團混合小組活動舊址等組成。館藏文物1861件(套),其中包括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等一批珍貴革命文物![詳細] |
寧化:有紅五軍團主力,中央縱隊,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約2萬人。1934年10月10日,獨立第七師(紅五軍團34師前身)從寧化湖村出發(fā)抵城關后,編入紅五軍團,開始向西轉移;12日,紅三軍團主力部隊根據(jù)中革軍委命令,將防務交地方紅軍接管,彭德懷率主力部隊撤出防御陣地,在鳳凰山進行了短時間休整后,開始向西轉移;同日,紅九軍團后方機關和中革軍委直屬炮兵營奉命從寧化的曹坊、滑石、淮陽等地向集結地出發(fā)。中革軍委……[詳細] |
寧化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視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1933年9月,中央內務部作出各區(qū)設立紅軍后方醫(yī)院或分院的決定。寧化把農村土醫(yī)、郎中組織起來,經一段時間的培訓,從事救治前線生病、負傷后轉移來的紅軍傷病員,同時還經常替群眾看病。當時,各醫(yī)院的條件都很差,通常只有3—5個醫(yī)生和十幾個護士,擔負著幾百個傷病員的救死扶傷治療。由于敵人的-,藥品非常緊缺,主要以中草藥為主。寧化共在城關謝氏家廟、湖村石下邱氏……[詳細] |
景區(qū)風景優(yōu)美,設施齊全。有觀景臺、風雨亭、休閑廣場、停車場、休閑長廊、文化長廊、步行棧道、夜景燈光音響等景觀工程,景區(qū)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同時與唐代古瓷窯---翠子嶺窯址、城下窯窯址、淮陽村劉氏家廟紅色遺址遙相呼應,為古老的淮陽披上了神秘的面紗。與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天鵝洞相距不過幾十公里,與龍虎洞、靈隱巖、石里巖等自然風景區(qū)連為一體。它必定能為寧化旅游資源錦上添花,成為另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