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紅色旅游景點

東坑聯絡站舊址
  東坑聯絡站舊址位于莆田市秀嶼區(qū)月塘鄉(xiāng)礪山村東坑自然村。1930年9月,中共莆田總行委決定將沿海革命據點秘密轉移到忠門東坑村,并相繼派王于潔、蘇華、陳建新、黃國璋、潘濤等同志到東坑村從事黨的組建工作,繼續(xù)發(fā)展人民游擊隊和農民赤衛(wèi)隊。東坑村康梅1927年參加革命,負責黨的地下聯絡工作。當黨的活動據點轉移到東坑后,其家成為莆田沿海重要的交通聯絡站,莆田(閩中)黨組織領導人和游擊隊伍經常駐在康梅家中,生活費用大部分由康梅一家負責供給。1932年2月,康梅的大兒子康金水參加了游擊隊,1938年康梅的二兒子康國強(原名康金兆)也加入革命隊伍。1934年4月,康梅同志在革命斗爭中表現突出,由陳建新、王鵬二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入黨的還有康烏戈、秦柏兩位同志。同年5月,中共莆田縣委機關駐地遭到國民黨憲兵破壞后遷駐東坑村康梅家中,由康梅和康全兄弟倆負責縣委與各地的聯絡工作,他們足跡遍及忠門半島,經常頂……[詳細]
漳浦紅樓(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軍部舊址)
  漳浦紅樓位于漳浦縣綏安鎮(zhèn)新路尾教堂邊,是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軍部舊址。1932年4月20日,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占漳州,1932年4月24日,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根據毛澤東主席建立閩南蘇區(qū)的指示,解放漳浦,在漳浦廣大城鄉(xiāng)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斗爭,并成立漳浦縣革命委員會和鄉(xiāng)蘇維埃政權,形成靖和浦革0據地。其時,第3軍軍部設在該樓,軍長徐彥剛、政委葛耀山,時任東路軍總政委的聶榮臻也到漳浦指導創(chuàng)建蘇區(qū)的斗爭,住在此處。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軍部舊址新路尾教堂建于19世紀初期,原為基督教會辦的女校教學樓,由紅磚塊砌成,又稱紅樓,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598平方米。新路尾教堂解放后收歸國有,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歸還教會,2007年由政府撥款修繕并向教會租賃,開辟為漳浦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由“中國革命偉人”、“名人與漳浦”、“開辟閩南井岡山”、“毛澤東與靖和浦蘇區(qū)”、“中央蘇區(qū)的南部屏障”、“重整武裝、北上……[詳細]
龍高革命烈士紀念石碑
  龍高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福清市高山鎮(zhèn)高山村公園內。1947年,中共福清縣工委及其所屬的龍高、東張、琯口3個區(qū)工委發(fā)動群眾,組織武裝,準備開展自衛(wèi)游擊戰(zhàn)爭,以東張靈石山據點作為中共閩浙贛區(qū)黨委城市工作部的指揮中心。4月,龍高區(qū)工委集中武裝人員準備攻打高山鎮(zhèn),但行動因聯絡上的失誤而夭折。龍高武裝暴-動-夭折后,國民黨保安隊在高山地區(qū)、靈石山“清剿”,大肆捕殺共產黨游擊隊。全縣有100多位共產黨員、游擊隊員被國民黨保安隊抓捕,被殺害50多位,福清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摧殘。為紀念1947年龍高暴-動-和龍高地區(qū)為革命犧牲的革命烈士,中共福清縣委、福清縣人民政府于1957年7月建成此碑。碑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坐北向南。碑身棱形,高8米,頂綴五星。正面刻“龍高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長方形,長2.74米,寬2.42米,高3.2米。碑座正面刻龍高革命先烈名單76人,碑座背面刻中共福清縣委題詞“為共產主義和人類……[詳細]
河龍紅軍兵站舊址
  河龍紅軍兵站舊址伊氏宗祠位于寧化縣河龍鄉(xiāng)河龍村上伊自然村(鄉(xiāng)集鎮(zhèn)所在地)。1933年7月,紅軍東方軍取得泉上土堡戰(zhàn)斗勝利,解放了寧化東北片。為加強黨對新區(qū)的統一領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于是月22日決定增設彭湃縣(今寧化縣安遠鄉(xiāng)),是年8月設立河龍區(qū)(今寧化縣河龍鄉(xiāng)),隸屬彭湃縣。河龍位于寧化與彭湃之間,南距寧化縣城30公里,北距彭湃縣城15公里,西南距江西石城縣城約60公里(經巖嶺),是閩西通往閩北的必經之地。國民黨軍隊進犯中央蘇區(qū),地處中央蘇區(qū)東北戰(zhàn)略前沿區(qū)的建寧、泰寧是其必犯之地。中央主力紅軍從中央蘇區(qū)戰(zhàn)略中心區(qū)(瑞金、長。⒖v深區(qū)(寧化、石城)駐地前往建、泰作戰(zhàn),作戰(zhàn)后撤回休整,必經河龍。中革軍委為確保這一交通線安全暢通,于1932年12月在河龍伊氏宗祠設立紅軍兵站,主要負責過往紅軍參戰(zhàn)部隊的糧食供應、宿營安排、收容掉隊的紅軍戰(zhàn)士。在中央蘇區(qū)第四、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期間,……[詳細]
紅軍駐地遺址
  紅軍駐地遺址峨嵋峰位于泰寧縣新橋鄉(xiāng)峨嵋峰上。1934年3月19日,國民黨軍攻擊泰寧縣城,縣城保衛(wèi)戰(zhàn)正式打響。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與楊尚昆、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等奉中革軍委之命,率紅1軍團第1、第2兩師、紅3軍團第4、第5兩師及紅5軍團第13師由江西南豐洽村趕往泰寧增援,正在行軍途中,因敵眾我寡,守城部隊被迫撤離,縣城陷于敵手,紅軍部隊只得開赴泰寧新橋的峨嵋峰一帶警戒。3月22日,新橋反擊戰(zhàn)開始。紅軍集中了5個師又2個團的兵力。敵軍方面投入了3個師又1個團,從3月22日至27日共6天中,紅軍組織了大小8場戰(zhàn)斗,雖然未能達到阻止敵第3、第10兩路縱隊會師新橋的預期目標,但也遲滯了國民黨軍合圍建寧的行動,為紅軍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橋反擊戰(zhàn)結束后,敵軍開始分段構筑碉堡,并無前進企圖。紅軍與國民黨軍相峙了兩天后,退守峨嵋峰。之后,國民黨北路軍第3縱隊從新橋向南豐方向開拔,有……[詳細]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
  紅軍東方軍司令部舊址觀音閣位于泰寧縣杉城鎮(zhèn)水南村金富街羅漢寺內。1933年8月18日,紅軍東方軍自連城北上進駐泰寧期間,準備實施第二階段作戰(zhàn)計劃。紅軍東方軍司令部就設在泰寧城區(qū)金富街的羅漢寺內。與此同時,朱德總司令和周恩來總政委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總部)也從江西東移,經建寧抵達泰寧。此時,為加強東線戰(zhàn)場的力量,紅一方面軍總部抽調駐黎川的紅6師和駐泰寧的紅21師61團編入紅軍東方軍系列。8月23日,紅61團離開泰寧,會同紅6師在閩贛軍區(qū)司令蕭勁光的指揮下,攻占將樂的萬安進而圍困將樂縣城。紅軍東方軍主力則攻克洋口、峽陽、沙縣,包圍順昌、延平,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紅軍東方軍首次入閩作戰(zhàn),共殲國民黨軍8個團,俘敵7800多人,繳獲-支7500余支,以及大量物資,并在蘇區(qū)籌款百萬,使泰寧與閩北蘇區(qū)連成鞏固的一片。從此,泰寧由蘇區(qū)東線敵我雙方拉鋸爭奪的前沿陣地轉變成戰(zhàn)略后方。當時,紅軍東方軍打勝仗所繳獲……[詳細]
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遺址
  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舊址位于羅源縣白塔鄉(xiāng)應德村。1930年,羅源人張瑞財經-中共連江-縣委書記楊而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1931年5月,羅源縣黨員人數發(fā)展到10多人,在應德成立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即羅源縣第一個黨支部。隸屬中共連江-縣委領導,由張瑞財擔任黨支部書記。1932年3月,改組為中共羅源縣特別支部。9月底全縣黨員發(fā)展到30人,先后建立應德、飛竹、小善、沙坂等6個支部和4支游擊隊。12月,改組為中共羅源縣工作委員會。1934年6月,中共福安中心縣委與連江-縣委召開聯席會議,成立中共閩東臨時特委,把原-羅源、連江-2個工委合并成立中共連羅縣委。9月底,中共閩東臨時特委領導人葉飛決定連羅兩縣黨組織分開,正式成立中共羅源縣委,并組建獨立營。1935年3月,全縣蘇區(qū)淪陷,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斗爭。1936年8月,在中共閩東特委的領導下,重建羅源縣黨組織和武裝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迎-來抗日……[詳細]
紅軍古佛堂塔戰(zhàn)斗遺址
  紅軍古佛堂塔戰(zhàn)斗遺址位于將樂縣古鏞鎮(zhèn)和平村附近的莒峽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軍委命令紅9軍團接替紅7軍團在將樂的防務,要求“第9軍團的主力應在將樂城周圍的山地選筑堡壘”。古佛堂塔成為紅9軍團構筑保衛(wèi)將樂縣城堡壘的重要防御陣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部第4師為了策應第88、第89兩師進攻將樂,從順昌向將樂移動。紅軍及時偵破了敵軍的進攻部署,決定利用黃坑口、積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峽山)一帶的有利地形布設陣地,迎頭痛擊來犯之敵。紅7軍61團事先在積善和古佛堂塔山等處選擇好陣地,構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時許,國民黨軍第88師到達古佛堂塔山、蔗廠和水南附近時,受到重創(chuàng),只好停止前進!都t色中華》第162期以“將樂城旁擊潰白匪一團,給進犯的敵人以迎頭痛擊”為標題報道了這一戰(zhàn)斗,報載:“本月六日敵以一師之眾由積善經新路口向將樂進攻,當被我某團痛擊,敵傷亡五六百人,我……[詳細]
奇襲涵江交通銀行遺址
  奇襲涵江交通銀行遺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涵西街道保尾路23號。1944年1月,為防備國民黨頑固派的“清剿”和解決經費困難問題,中共福建省委向閩中特委下達在兩個月內籌款150萬元的艱巨任務。特委領導人黃國璋、蔡文煥接受任務后,立即召集有關人員反復討論研究,最后決定把籌款目標定在位于涵江保尾街的交通銀行上。特委決定采取智取,由黃國璋化裝冒充國民黨稽查軍官,帶領隨從到銀行突擊稽查。方案確定后,特委挑選13名智勇雙全的戰(zhàn)士化裝成轎夫、護兵、客戶等參與行動。2月29日下午,黃國璋化裝冒充國民黨稽查軍官坐在由兩個“轎夫”抬的竹轎上,在4名“護兵”的簇擁下招搖過市,抵達涵江交通銀行。下午4時半,銀行鐵門剛關上,職員們開始緊張地結帳。先從小門混進銀行的蔡文煥和郭永星出其不意地繳了兩名行警的-。黃國璋下轎后,帶領“護兵”昂然進入銀行,兩名“轎夫”立即守住小門。黃國璋等一進銀行,即把所有電話線拉掉,然后拔出駁殼-……[詳細]
紅軍長征第一村
  二萬五千里長征零公里處、紅軍長征第一村--鐘屋村位于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zhèn)中屋村。松毛嶺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暨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之一。建于清初。占地面積314平方米,廳堂式建筑。1934年9月,為保衛(wèi)蘇區(qū),掩護紅軍主力轉移,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近萬名閩西地方武裝在中央蘇區(qū)“東大門”松毛嶺阻擊數倍于已的國民黨軍“圍剿”,浴血奮戰(zhàn)七天七夜。9月30日,紅九軍團等撤離陣地,在中屋村觀壽公祠前舉行誓師大會,告別鄉(xiāng)親,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這位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寫中國革命最成功的外國作家,在《西行漫記》一書中,有一句關于長征的話:“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陜西北道路的盡頭為止!边@個“福建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長汀鐘屋村。鐘屋村,距長汀城43公里,是長汀縣南大門,當年中央蘇區(qū)的東大門,現有人口近4000余人。其境內的松毛嶺,是東往龍巖、上杭、連城,西通長汀、瑞金、贛州的必經之路,地……[詳細]
明溪彭德懷舊居楊家大厝
  彭德懷舊居楊家大厝位于明溪縣雪峰鎮(zhèn)三元巷40號。1933年7月,按照中革軍委的戰(zhàn)略部署,彭德懷、滕代遠率領以紅3軍團為基干的紅軍東方軍進入寧清歸蘇區(qū)作戰(zhàn)。在圍攻寧化縣泉上土堡的同時,于9日首先克復明溪縣,解放了明溪、清流全縣和寧化東北大片土地。明溪縣的-民團頭子葉大增、嚴明漢等連夜逃往鄰縣。紅軍東方軍進入明溪后,在縣城內設政治部和司令部,彭德懷住在東門城內的楊家大厝(今為縣雪峰鎮(zhèn)三元巷40號)。紅軍東方軍在寧清歸地區(qū)作戰(zhàn)期間,彭德懷、滕代遠將清流、明溪一帶的情況向蘇區(qū)中央局及紅一方面軍的領導報告,并建議派人到明溪和清流蘇區(qū)恢復工作。7月20日,周恩來、朱德根據彭德懷向蘇區(qū)中央局及紅一方面軍領導的報告,致電項英,指出“東方軍占領清流、歸化多日,350公里內猶無鞏固的革命政權,請令福建省委、省蘇和省軍區(qū)速派工作團去開展工作”。同月22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舉行第46次人民委員會,決定……[詳細]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青年路東坂后基督教堂)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新華西路216號東坂后基督教禮拜堂,F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這一舊址原是中華基督教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會從石碼母會分出,在這里正式成立東坂后堂會,并建小禮拜堂于此。三年后,漳州基督堂會日漸發(fā)達,會友增多,舊堂無法容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興建了可容納500多人的大禮拜堂。1923年美國基督教會出資重建,建成現存的建筑。整座建筑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居中修仿哥特式鐘樓,樓成四方體,方錐形樓頂,錐尖豎十字,四角為方形朝天柱,柱頭是小方錐。整座建筑物現在至今保持完好,F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4月24日,經過緊張有序的籌備,中共漳州縣委推選了100多名代表,出席紅軍在這里舉行的工農兵代表大會。紅軍東路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恒……[詳細]
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
  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地舊址大王宮位于連江縣長龍鎮(zhèn)洪峰村義澳自然村。1933年春季,連江地區(qū)開展的春荒分糧廢債抗捐斗爭,有力地震懾和搖撼了地主階級在鄉(xiāng)間的統治地位,昔日穿長袍馬褂威風凜凜的“老爺”在農會面前成了可憐蟲和“稻草人”,使得農民看到了共產黨和游擊隊是真心為窮人謀利益的,也深切地體會到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斗爭的力量,這為實現工農武裝割據,創(chuàng)建紅色政權奠定了基礎。1933年3月,連江-縣各區(qū)、鄉(xiāng)革命群眾產生的代表大會在長龍山面游擊區(qū)義澳村大王宮隆重舉行,成立了連江-歷史上第一個紅色政權——連江縣革命委員會。這也是全閩東地區(qū)11個縣最早誕生的工農紅色政權。大會正式選舉革命委員會委員18名,選舉主席林嫩嫩(烈士)、副主席及隸反、軍事、文化、糧食、土地、財政委員等?h革命委員會下轄山面區(qū)革命委員會,主席林茂淦(烈士);洪塘鄉(xiāng)革命委員會,主席蘭禮義。連江縣革命委員會在第一號布告中莊嚴宣告,革命委……[詳細]
福建學生聯合會舊址
  福建學生聯合會舊址謝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吉庇路北側60號(原22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當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專院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反對北京軍政府與德國簽訂“二十一條”割讓山東給日本的--條約,北洋軍閥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學生,引起全國公憤。5月7日,為支持北京五四運動,福州各校學生8000余人在南校場(今五一廣場)舉行--,上街----,聲援北京學生--,高呼“懲辦賣--”“釋放被捕學生”“廢除二十一條”“-日貨”等口號。福建督軍李厚基派出軍隊、-上街制止,見到學生聲勢浩大,不敢鎮(zhèn)壓。院校的學生們?yōu)榱藞猿珠L期斗爭,--結束后,成立福建學生聯合會,以吉庇路22號的謝家祠為“-”會址。并組織成立全閩學生日刊社和日貨調查部,前者以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和-日貨為中心,后者組織學生負責對城臺商行進行盤查,發(fā)現日貨予以凍結或銷毀,動……[詳細]
龍嶺地下革命斗爭隱蔽處
  龍嶺地下革命斗爭隱蔽處傅示祖厝位于泉州市鯉城區(qū)金龍街道龍嶺社區(qū)愛國路。1934年,黨在龍嶺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任命村民傅示(又名陳氏)為地下交通員。同年,國民黨軍第9師李延年率部進駐泉州,殘酷“清剿”紅色據點,許多革命同志被迫隱蔽起來,等待時機,傅示家即陳氏四房祖厝便成為黨的一個隱蔽處。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始,泉州地下黨領導人粘文華、辜仲釗、朱漢膺、吳天亮等都曾到此隱蔽過。他們一方面繼續(xù)堅持革命斗爭,宣傳革命道理,另一方面想辦法擴充革命隊伍,共發(fā)展地下群眾30多人。在極端困難的歲月,傅示一家人為確保隱蔽同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聯絡其他地下黨人日夜嚴守家門,并帶領地下群眾到山上拾麥穗、挖地瓜等供隱蔽同志充饑。1947年4月開始,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先后指派顏嘉祥、謝光握、鄭秀治、黃奕明到龍嶺開展革命活動。1949年5月,中共晉、南、同工委紫帽山區(qū)工委會成立,區(qū)工委經常在傅示家和王知家開會部署革命斗爭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