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 > 繁峙縣旅游

繁峙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滹源水利風景區(qū)
  滹源水利風景區(qū)地處山西省東北部繁峙縣,北倚北岳恒山,南臨佛教圣地五臺山,東扼馳名中外的平型關,西界代縣,與雁門關相連。這里素有“佛國北門”、“滹沱之源”、“三晉東門”之稱,境內(nèi)群山對峙,有山便有景,有景便有寺,寺多而繁,星羅棋布,繁峙由此而得名。繁峙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古跡遍地、資源豐富。據(jù)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人在這里繁衍生息,據(jù)《繁峙縣志》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繁峙一帶就進入了古晉國的版圖。繁峙縣地形是兩山夾一川,平均海拔1000多米,恒山支脈勾注山橫亙東西,形成了繁峙北山一帶雄偉壯麗的天然屏障,全國九大名關之一的平型關就雄居其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繁峙成為歷代王朝都極為重視的一座軍事重地。滹源水利風景區(qū)是以滹沱河源頭及其在繁峙縣境內(nèi)的河道、羊眼河、峨河、青羊河、孤山水庫、龍山水庫、虎山水庫、下茹越水庫為依托,結合周邊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形成的一個綜合性風景區(qū)?偯娣e為236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qū)域為800平方公里,規(guī)劃范圍中除核心區(qū)域外其他區(qū)域為生態(tài)恢復保護區(qū)域。景區(qū)內(nèi)主要河流為滹沱河和青羊河,均屬海河流域,滹沱河自東而西橫貫全縣,于筆峰村西入……[詳細]
2、秘魔巖
推薦2
秘魔巖
  秘魔巖又名秘魔寺,因唐朝秘魔和尚在此講經(jīng)說法而得名,位于繁峙縣城南37公里的巖頭鄉(xiāng)巖頭村東,距西豆公路2.5公里。秘魔巖創(chuàng)建于北齊,唐宋時聲譽大振,聞名全國,在佛教界享有盛名。特別是秘魔巖的“龍洞”,是佛教徒到五臺山必須朝拜之地,有“朝五臺山,不朝龍洞,只朝了半座山”的說法。龍洞是五臺山八大景之一。說是洞,其實無洞,而是兩座陡崖結合處留下的一條長數(shù)丈、寬寸把、兩邊崖壁陡直筆立的巖縫。傳說是文殊用兩山鎖小龍之處。秘魔巖地處群山環(huán)抱之中,這里風景秀麗,文物較多,使人留連忘返。有“百丈高崖,艷似朝霞”、“斷崖無路只飛梯”、“千年古松成奇觀’等景色,F(xiàn)存有唐代磚塔一座,五代時的磚塔及墓碑各一。宋金時代的經(jīng)幢十座,明代磚塔一座,石雕佛像二十余尊。寺內(nèi)有大雄殿五間,文殊殿五間,配殿、僧舍等二十余間,均為清代所建。秘魔巖寺廟主殿、鐘鼓樓等建筑無不體現(xiàn)著五臺山寺廟建筑的風格;雕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與云岡石窟有異曲同工之妙![詳細]
推薦3
繁峙巖山寺
  巖山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靈巖寺,位于山西省繁峙縣城南峪口五臺山北麓天延村。創(chuàng)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葺。巖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寺內(nèi)正殿已毀,現(xiàn)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其它殿四間,禪房三間,垂花門一座,鐘樓一座兼做山門。除南殿外,其余均為晚清到民間年間的建筑。寺內(nèi)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壯觀幽謐,仿佛鑲于山野的璀璨明珠。巖山寺以南殿即文殊殿的壁畫最具特色。該殿始建于金代,殿內(nèi)四壁滿繪壁畫,這些壁畫是金大定七年年宮廷畫師王逵歷時十年才繪制成的。西邊墻壁的壁畫內(nèi)容,描繪了釋迦牟尼一生的重大事跡。南壁的壁畫,描繪五百商人海遇難,羅剎女趕來相救的情節(jié)。東壁的壁畫表現(xiàn)的是經(jīng)變故事和人情風俗,是一幅表現(xiàn)宋、金時期都市風情的歷史畫卷。巖山寺壁畫,內(nèi)容豐富,注重細節(jié),是我國金代壁畫中的最優(yōu)秀作品,是研究宋金時期宗教、建筑、美術的寶貴資料。1982年2月23日,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4
繁峙三圣寺
  三圣寺三圣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繁峙縣東35公里西沿口村始建年代無考,可考之建年為元代,明清兩代屢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地勢較高,由前后兩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依次有影壁、前院山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和地藏殿及后院東西配殿、大雄寶殿與禪堂。西側為清建五谷神廟和奶奶廟。大雄寶殿(即三圣殿)為寺內(nèi)主體建筑,位于后院。殿身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殿頂舉折平緩,翼角起翹圓和。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栱計心造,補間出45度斜栱及斜昂,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六椽栿通達前后檐外。殿內(nèi)有塑像14尊,其中6尊為元代所塑,8尊為明代所塑。殿內(nèi)四壁滿繪壁畫,為明清作品。寺內(nèi)還保存元代石獅和唐代石雕小獅子各1只。三圣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砂河鎮(zhèn)西沿口村北。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建筑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遷建現(xiàn)址。寺院坐北向南,一進二院,寺共有殿堂禪房30余間。前院有南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前后院之間建有舞臺一座,另有一處臺基,南北兩個舞臺,中間用隔板分開,俗稱鴛鴦臺。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過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內(nèi)有木雕華嚴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違院,侍立等泥塑。木刻、泥塑技術精……[詳細]
5、公主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5
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繁峙縣城東南15公里的杏園鄉(xiāng)公主村。據(jù)《清涼山志》記載,公主寺屬五臺山北臺外寺廟。北魏誠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毀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來到此地,在遺址地下掘得尺璧,獻給武則天,武則天敕令于此處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邊還有一座小寺叫附馬廟,民間傳說是誠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處。公主寺現(xiàn)存建筑物均屬明代遺物,寺廟坐北朝南,一進三院,共有各種建筑物33間。走入山門,正面是過殿,左右各修一個小院。每個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戲臺。東院戲臺對面為三間小殿,稱奶奶廟。過殿三間,稱毗盧殿,里面塑毗盧佛及十八羅漢。公主寺第二進院里,正殿三間為大雄寶殿,內(nèi)塑華嚴三圣,東西壁上有明代壁畫,線條流暢,著色莊重,藝術精湛,價值較高。過殿也為明代建筑,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五架椽屋,殿內(nèi)除保存有200余平方米的明代壁畫之外,還保存著十八羅漢等30余尊彩塑。其它20余間建筑,如東西廂房、禪房等均為清代建筑。該寺建筑完整,規(guī)模宏大,寺內(nèi)壁畫技藝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永樂宮壁畫并稱“南北雙珠”。2006年5月,公主寺作為明至清時期的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推薦6
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
  正覺寺,位于繁峙縣繁城鎮(zhèn)東城街村二道街35號。始建年代不詳。北宋初稱天王院,宜和年間朝廷賜名“正覺禪院”。元朝堅州副元帥王兆重修。寺址原在滹沱河南岸杏園村北,明萬歷年間隨縣城遷建于今縣城中央。寺院與鼓樓在一條中軸線上,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占地2667平方米。天王殿于1982年拆毀,改建現(xiàn)代二層樓1座。現(xiàn)存建筑有正殿、東西配殿、過殿,均被糧食局占用。正殿面闊5間,進深3間,歇山頂,通板瓦布頂,斗拱和殿內(nèi)梁以上,糧食局用泥封抹,結構不詳。暴露部分有:用粗大的內(nèi)額橫跨3間,5間大殿僅用金柱兩根,金柱之上用斗拱托巨大雀替,內(nèi)額之端用丁袱與山面斗拱相連,四椽袱交札于內(nèi)額之背;后轉(zhuǎn)角處用垂連柱,用材砍削規(guī)整,為金代遺物。其余房屋均為清代建筑,F(xiàn)存石獅子2座,繪水陸圖功德碑半方。2013年5月,繁峙正覺寺大雄寶殿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7、寶藏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7
寶藏寺
  寶藏寺,位于繁峙縣東山鄉(xiāng)中莊寨村中。坐北朝南。東西長27.6米,南北寬18米,占地面積496.8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碑記載,金大定六年(1166)、明萬歷十年(1582)曾重建寺廟,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遺構。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現(xiàn)僅存圓覺殿,又稱千佛殿。中軸線東有側院,側院僅存觀音殿。圓覺殿磚石臺基,基高1.5米,前設長11.2米,寬5米的月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檐歇山頂,柱頭斗栱五輔作單抄單下昂,補間斗栱兩朵,殿內(nèi)兩山墻繪有壁畫6平方米。院內(nèi)存明萬歷十年(1582)及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重修碑各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推薦8
繁峙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繁峙縣杏園鄉(xiāng)崗里村南約2公里的蓮花山南坡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6米,占地面積360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碑記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雍正二年(1724)及同治、道光年間屢有重修,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建有戲臺、正殿。東北隅為山門、鐘樓、鼓樓。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檁無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均施以格扇門。寺內(nèi)存明、清碑15通、清同治四年(1865)石碣6方、佛龕1座、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石獅2尊、石構件2件,清雍正二年(1724)鐵鐘1口。1985年4月,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9、繁峙天齊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9
繁峙天齊廟
  天齊廟,位于繁峙縣繁城鎮(zhèn)作頭村中。坐北朝南。南北寬68.6米,東西寬29.4米,占地面積2022.7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碑記載,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清康熙十八年(1679)、嘉慶二十二(1817)年屢次修繕,現(xiàn)存為清代建筑。三進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建有戲臺、山門、過殿和正殿(東岳殿),兩側為鐘鼓樓、東西配殿。正殿石砌臺基,基高0.6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無廊式構架,單檐懸山頂,覆盆式柱基,殿內(nèi)西山墻繪水墨民間故事和五岳大帝出巡圖,后墻繪十二音會壁畫。廟內(nèi)存明、清重修碑7通,夾桿石2個,清代壁畫11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梁通達前后用兩柱,單檐懸山筒板布瓦頂。除五架梁兩側繪有中部為二龍戲珠、兩端為一整二破的五彩彩畫外,其余梁枋等構件均繪有木紋線,殿內(nèi)東、西山墻繪有民間故事和五岳大帝出巡圖水墨畫,后檐墻繪有十二音會壁畫,約60㎡。明次間裝修均為六抹隔扇四扇。過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梁通達前后用兩柱,單檐硬山筒板布瓦頂。前后檐明間裝修為六抹隔扇四扇,前檐次間為隔扇窗四扇。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梁架被分心柱一分為二,前后由雙步梁構聯(lián),通檐用三柱。在中部明間……[詳細]
10、繁峙洪福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10
繁峙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繁峙縣東山鄉(xiāng)山會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長53米,東西寬30.3米,占地面積1594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寺內(nèi)碑記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擴建、嘉靖十年(1531)重修,清咸豐十年(1853)續(xù)修。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過殿、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現(xiàn)存除正殿為近代、東配殿為明代以外,其余均為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后廊式結構,單檐懸山頂。東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無廊式結構,單檐懸山頂,柱頭補間均設四鋪作單抄斗栱。寺內(nèi)存明代重修碑1通,清代重修碑3通。1985年,繁峙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全部繁峙縣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