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內蒙古自治區(qū) > 通遼旅游

通遼十大旅游景點

1、通遼大青溝 AAAA
推薦1
通遼大青溝
  在遼闊的科爾沁草原西部沙海里,有一條長達24公里的沙漠大溝。溝上溝下樹木蔥郁,鮮花盛開;溝底處千萬條淙淙泉水匯成一條長長的溪流,清澈透明。溝的兩岸樹草叢生,常綠樹與落葉樹并存,喬木與灌木摻雜,鮮花與綠草相間,溪流與明沙相依。這就是被稱之為科爾沁沙地綠色明珠的大漠奇觀——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位于科左后旗境內,距沈陽200公里,距通遼市區(qū)80公里,總面積12.5萬畝。保護區(qū)是科爾沁沙地在相同緯度上,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沙區(qū)原生林。該保護區(qū)境內分布著蒙古、華北、長白山三個區(qū)系的植被,這里地形復雜,森林茂密,樹種繁多,水資源豐富,保存著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qū)植物資源豐富,目前發(fā)現保護區(qū)有維管束植物673種,隸屬105科348屬,其中:蕨類植物17種,隸屬10科11屬;裸子植物6種,隸屬2科4屬;被子植物650種,隸屬93科333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曲柳、核桃楸、黃波羅、紫椴、刺五加等。本區(qū)對農林牧生產有益的禽類較多,僅食蟲益鳥就有9目17科38種,如啄木鳥、黑枕黃鸝、杜鵑、燕子、貓頭鷹、伯勞、云雀、柳鶯、葦鶯、黃胸覡禿鷲、雕、鷹等。還有害鼠天敵狐貍、沙狐、黃鼬、山貍子、艾虎子。……[詳細]
2、庫倫三大寺 AAAA
推薦2
庫倫三大寺
  庫倫三大寺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庫倫旗駐地庫倫鎮(zhèn)中部。庫倫是17世紀建立的古城。城內依北高南低的斜坡分層建筑有壯觀的三大寺:興源寺、福緣寺、象教寺。庫倫旗是清代內蒙古唯一實行政教合一的-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興源寺是旗政教中心,福緣寺為財政中心,象教寺為-住所。興源寺始建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正殿有61根瀝金龍柱,面闊、進深各九間,有“八十一間殿堂”之稱,天王殿、山門兩側有配殿、鐘鼓樓等,占地2.5萬平方米,為藏漢結合式-廟,現設博物館。福緣寺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有山門殿、誦經殿、佛殿、老爺廟等四重殿宇及偏殿、鐘鼓樓,原有舍利塔,“0”中被毀。象教寺亦為四進院落,山門內有彌勒殿、無量佛殿、玉柱堂、佛母殿、寢殿、影壁等。三大寺建筑具有蒙藏漢文化相結合特色,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詳細]
推薦3
孝莊園文化旅游區(qū)
  通遼市孝莊園文化旅游區(qū),是以清朝國母、科爾沁草原走出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出生地為主題,以“孝莊故居•達爾罕親王府”為主景區(qū)的大型歷史人文景區(qū)。園區(qū)位于通遼市境內的原達爾罕親王府舊址、國道304線西側(科左中旗境內),距通遼市區(qū)48公里。園區(qū)總占地面積近萬畝,規(guī)劃有孝莊故居•達爾罕親王府、孝莊博物館、嘎達梅林紀念館、達爾罕兵營、湯格爾廟、白龍湖、科爾沁與后金盟誓碑、孝莊園休閑度假村(溫泉小鎮(zhèn))等十多處景點。核心景區(qū)為“孝莊故居•達爾罕親王府”,按照“尊重歷史、符合規(guī)制、修舊如舊、復建精品”的原則復建,為清代中后期至今二百多年來中國最大的古建筑復建工程,中國目前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親王府邸,被譽為中國“王府之最”。通遼市孝莊園文化旅游區(qū),現已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二批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內蒙古自治區(qū)精品品牌景區(qū),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在建的嘎達梅林紀念館(達爾罕兵營),已被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孝莊園文化旅游區(qū)于2012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為景區(qū)形象大使。目前,景區(qū)正實施續(xù)建,進行體質擴容。將建設白龍湖,設立景區(qū)觀光塔(兼做科爾沁……[詳細]
推薦4
長壽村
  平均壽命83.36歲,村民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人均壽命始終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這樣的一串數字資料,記錄了一個大山深處被稱為“長壽村”的小村。這就是一個僅有18戶,76口人的奈曼旗新鎮(zhèn)山咀村石場洼屯(原白音昌鄉(xiāng)山咀村),創(chuàng)造了“長壽村”神話的“世外桃源”。三面環(huán)山的石場洼屯,坐落在盆地之中。背靠著盛產同樣聞名中外的“國字號”品牌“中華麥飯石”的平頂山礦腳下。在蒼松的點綴下,如同一塊玉石深藏在群山的懷抱里,整個村莊像人間仙境一般,環(huán)境清幽,空氣清新。太陽穿過的早晨,煙霧繚繞,偶爾一兩聲的雞鳴狗吠,讓人感到猶在世外桃園。自然生成的古榆樹一叢叢一簇簇的生長在村子的山坡上,那干裂的布滿深深皺紋的樹皮,和裸露在外的被歲月打磨的樹根,見證了這個小村的滄桑。雖然是一個只有十余戶的小村屯,但住戶分散,稀稀疏疏,南北綿延足足有兩公里之多,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在村子中間穿過,流淌在家家戶戶的門前,人家就在岸上住,現在這條河已經很少有水流,已經變成了一條河灘路把各家各戶連在了一起。據當地群眾介紹,這里村民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人均壽命始終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都能活到80多歲。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長壽村”的石場洼屯![詳細]
5、古代遺址
推薦5
古代遺址
  古遺址大營子遺址:位于義隆永鄉(xiāng)大營子村西1.5公里的西梁。分布面積3000平方米,地表采集的石器有石鋤、石斧、夾砂褐陶殘片,紋飾以壓印“之”字紋為主,屬興隆洼文化類型。柳樹底遺址:位于義隆永鄉(xiāng)大柳樹底村南偏東40°處,遺址為西北東南走向,西從大柳樹底村東到謝家營子村東南。地表遺留了大量三足器和口沿、腹壁、石斧等,屬于紅山文化類型。滿得圖遺址:遺址位于治安鎮(zhèn)滿得圖村已經干涸的池沼邊緣,沙丘地帶的底部。遺址發(fā)現大量紅色彩陶片(有的帶黑道紋飾)和夾砂“之”字紋陶片。陶器有盤、甕、罐,石器有斧、石鏃、石磨盤,骨器有骨錐、骨刀數十種,還有一些較大型的生產工具。如此類紅山文化遺址、遺跡,奈曼旗固日班花、章古臺、圖勒恩塔拉、巴嘎波日和、奈林、浩特、葦蓮蘇、平安地等蘇木(鄉(xiāng))均有發(fā)現。上石碑村遺址:遺址位于白音昌鄉(xiāng)上石碑村,采集的遺物有陶鬲、陶罍、陶罐、質地為夾砂褐陶,多為手制飾以繩紋或素面,同屬于本地區(qū)夏家店下層文化。經過多次文物普查,此類型文化遺址在奈曼義隆永鄉(xiāng)、青龍山鎮(zhèn)莫家灣子、牤牛河北岸、土城子杏樹園子村均發(fā)現大面積遺址?鄹暹z址:遺址位于新鎮(zhèn)鄉(xiāng)東南2.5公里處。遺址出土了折腹罐、四耳紅陶罐……[詳細]
推薦6
奈曼旗蒙古王府
  奈曼王府博物館位于通遼市奈曼旗大沁他拉境內,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蒙古王府之一,是清代奈曼旗最高統(tǒng)治機關所在地。2013年,奈曼王府博物館以其獨有的文物價值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奈曼旗大沁他拉鎮(zhèn)。建于清同治二年。原分東、西兩院,東院為衛(wèi)隊駐地,現已不存;西院為王爺府第,門前有大石獅一對,現存建筑為回廊式四合院布局,具有清末懸山滾龍脊、雕梁畫棟、紅柱回廊等特點,鮮明反映出封建王公的等級尊嚴。后金天聰元年(1627年)奈曼蒙古部歸附,崇德元年編此部為奈曼旗,封袞楚克為扎薩克多羅郡王,世代承襲。共傳14代郡王,先后建過4個王府。此為11代郡王德木楚克扎布所建,但在十二代郡王瑪什巴圖爾時始遷入居住。是內蒙古境內唯一保存較好的王府,現已修復為王府博物館。奈曼王府占地31000平方米,有房屋191余間,呈院中有院格局。建筑全部采用青磚青瓦,墻體磨磚對縫,屋脊呈硬山滾龍脊,檐頭規(guī)則地排固著獸面瓦當,前廊后廈,典雅考究,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其遺存為研究清代邊塞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及少數民族風俗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奈曼王府以其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古建……[詳細]
推薦7
蘇勒德旅游區(qū)
  奈曼旗蘇勒德旅游區(qū)坐落在固日班花蘇木政府所在地巴彥塔拉嘎查村西北處,是一個集天然草原生態(tài)旅游,發(fā)掘蒙元文化,集觀賞、民族餐飲住宿和民俗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旅游區(qū),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交通便利,旅游區(qū)緊靠G45大廣高速南,離大廣高速八仙筒和奈曼東兩個出口各20公里,大奈線油路和固朝線油路縱橫交錯從旅游區(qū)東和南經過。旅游區(qū)設有騎馬、射箭、荷花池觀賞、蒙古包餐飲、篝火晚會、垂釣比賽等活動。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包括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等項目的草原那達慕大會![詳細]
推薦8
通遼市博物館
  一、場館介紹通遼市博物館創(chuàng)立于1975年,原名為哲里木盟博物館,在1999年時更名為通遼市博物館。2003年10月遷入現址,2007年開始實行對外免費開放制度,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2009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1年被評為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命名為第六批內蒙古自治區(qū)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場館矗立在通遼市文化體育廣場北側,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整體設計體現了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的理念,同時加入了蒙古族文化元素。正立面頂端造型為一輪彎弓,象征著科爾沁蒙古人的稱謂。主體一層為3000平方米的會展大廳;一至三層為基本陳列區(qū),展廳面積達7300平方米,現有12個基本陳列。二、人員結構通遼市博物館隸屬于通遼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共有人員42人,其中文博正高5人、副高7人、中級19人。博物館現設有藏品部、研究室、文物考古中心一室、文物考古中心二室、陳列部、文物修復中心、文保信息中心、社教中心、安保中心、文創(chuàng)中心、辦公室、人事部、財務部、黨辦十四個部室。三、館藏優(yōu)勢通遼市博物館現藏文物近5萬件(套),其中一級82件、二級313件、3級628件。館藏文物從時間……[詳細]
9、莫力廟
推薦9
莫力廟
  莫力廟位于通遼市莫力廟蘇木莫力廟嘎查。始建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2),后經康熙、雍正、乾隆逐代不斷擴建,規(guī)模越來越大。莫力廟的主體建筑群為一幢安放本廟歷世-“舍日利”(靈堂)和九九八十一間大殿。廟周圍四十公里之內土地、人民及一切出產皆屬廟有。莫力廟,位于通遼市城區(qū)沿303國道向西行至28公里處,事實上莫力廟并不是這座廟的原名,它的原名叫做集寧寺,莫力廟只是根據當時集寧寺所在的位置叫出來的。因為集寧寺座落在西遼河西來南下又東去的拐彎處,所以當時居住在此地的蒙古族居民便以“莫林”(彎子)加上“廟”(漢語)來指代集寧寺,后來人們漸漸地叫白了,變成了“莫力廟”。直到如今,通遼市人仍有很多只知道莫力廟,不知集寧寺。11月14日,記者見到了莫力廟的老居民韓拉西舍冷,老人家今年已經64歲,他給記者講述了莫力廟名字的由來和他當年聽說的故事。據韓拉西舍冷老人的回憶,在他小時候,上輩人就給他講過莫力廟的由來。傳說是達爾罕王去京城看望自己的外甥,也就是當時的順治皇帝,在一次用餐時,達爾罕王喝醉了酒,引起了順治皇帝的不滿,未等酒宴結束,順治皇帝便離開了,酒宴不歡而散,達爾罕王也十分生氣,一氣之下回……[詳細]
10、怪柳
推薦10
怪柳
  來到奈曼旗的中東部,你就會看到一株株、一片片奇形怪狀的柳樹,象奔馬、象巨龍、象雄師……只要你展開想像,就能夠跟眼前的形象對上號。說起柳樹,在人們的心目中應該是“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嫵媚,然而矗立在你眼前的卻更象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它高大、粗壯、樹皮暴裂、滿身疤痕。讓人吃驚的是即使樹身爛空,它也能枝葉茂盛,蓊郁蒼翠,使人不得不由衷地贊嘆它的生命力。怪柳其實就是旱柳,人們也叫它疤拉柳、王八柳,是五六十年代的產物。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從奈曼旗穿境而過的教來河曾有過兩次洪水泛濫的記錄,洪水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教來河沿岸淤積了千頃沃土;洪水過后形成了大面積的柳樹天然林,成為奈曼旗主要的森林資源,從此柳樹與奈曼的人民結下了不解亡緣。斧把、鍬把、鎬把想用就到柳林內砍,柳木柔軟輕巧;車、犁、椽、檁想用也到柳林,天然資源多的是,隨時可用。春秋季節(jié),奈曼旗少雨多風,沙塵滾滾,這些柳村林便成為一道天然的屏障,保護著人民的生產生活。冬天是柳樹的枝葉又成為牲畜的可口牧草,據材料介紹,柳葉營養(yǎng)豐富,對毛質的提高影響很大,農牧民朋友對這些可能不全理解,但他們懂得在秋末把未落葉的柳枝……[詳細]


全部通遼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