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時代:商遺址南距浦城縣城約12千米,東北距仙陽鎮(zhèn)約1千米,西北距下洋村約250米。遺跡遺物分布于貓耳山及其周圍山丘上,面積約100萬平方米。2005年9月京臺高速公路浦城段開工,經(jīng)考古調查并報國家文物局批準,福建博物院、南平市博物館及浦城縣博物館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公路沿線所涉及的的古文化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至2006年,共揭露面積2250平方米,發(fā)現(xiàn)商代早期陶窯9座、新石器時代墓葬2座,商代墓葬……[詳細]
  寶山寺寶山寺大殿位于順昌縣西北部大干、元坑兩鎮(zhèn)交接處的寶山絕頂。全寺由山門、前殿、拜亭、廂房、大殿及圍墻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梁柱椽瓦均采用花崗巖,大殿和圍墻仍保留著元代仿木石構建筑的風貌,于今年6月份被列為國家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又名寶靈庵、寶山廟,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明萬歷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年)重修由元代建的大殿和清代重建的山門、前殿、廂房、涼亭等建筑組成,占……[詳細]
  城村漢城遺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興田鎮(zhèn)城村西南1公里,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漢城遺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86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城的東、西、北三面,崇溪環(huán)繞,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城墻沿山勢夯土建筑,殘高4至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3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有護城壕。經(jīng)發(fā)掘,城內分布著殿宇、樓闕、營房住宅、冶鐵、制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中央高臺上的宮殿遺……[詳細]
  武夷山崖墓群位于福建省在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九曲溪兩岸山峰和山北景區(qū)內,F(xiàn)存的地點近20處,棺木數(shù)量約20具。武夷山崖墓是形似江南烏蓬船的木棺,也稱架壑船、仙櫓、仙舟、敞艇、仙人屋、金棺材、仙船、沉香船、船棺等,是武夷山古閩族先民的一種葬具。船棺的形狀與獨木舟相似,分底、蓋兩部分,全長3—5米,整木刳成,上下套合,前高而寬,后低而窄,兩頭起翹如船形。武夷山崖墓的埋藏方法,置于人跡罕至的懸崖絕壁之……[詳細]
  建甌東岳廟,又稱東岳行宮,位于福建省建甌市城東郊三里白鶴山麓。東岳廟始建于東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寧府志》卷三《山川》白鶴山條下載:“在府城東,晉時望氣者言,山有異氣,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又鶴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東岳行宮”。東岳廟占地四十余畝,是目前福建省為數(shù)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體建筑“圣帝殿”的規(guī)模、形制,以及文物價值而言,堪稱全省僅見。東岳廟……[詳細]
  建甌值慶橋位于建甌市迪口鎮(zhèn)黃村,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距今已有520多年歷史,系全省保存完整最早的古廊橋之一,這座伸臂式木廊橋也是國內現(xiàn)存年代較早的梁式廊橋之一,在建造方式上沿用了純正的宋代營造法式做法,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值慶橋為南北走向,橋北端大部分建在硬地和橋墩上。橋面鋪著木板,檐下有風雨擋板。進深十柱,用柱41根,兩側設欄桿和休憩長凳。在藻井內的正中,有粗大的丁字形斗拱……[詳細]
  武夷山閩贛古驛道與關隘位于武夷山市嵐谷鄉(xiāng)嶺陽村、洋莊鄉(xiāng)大安村、坑口村,年代為五代至南宋。簡介:由嶺陽關、分水關和溫林關古驛道與關隘組成。嶺陽關古驛道與關隘,始建于南宋,地處武夷山市嵐谷鄉(xiāng)嶺陽村地處閩贛交界處,接江西廣豐。分水關古驛道與關隘,始建于五代閩國,地處武夷山市洋莊鄉(xiāng)大安村地處閩贛交界處,接江西鉛山。溫林關古驛道與關隘,始建于南宋,地處武夷山市洋莊鄉(xiāng)坑口村閩贛交界,接江西鉛山。閩贛古驛道關隘……[詳細]
  張山頭紅軍墓群位于武夷山市洋莊鄉(xiāng)小漿村張山頭自然村,年代為1930年代。簡介:主要包括東坑頭片、瓦窯片、墓坪片三大片區(qū)。墓葬表面觀察均為土堆墓,平面呈長條狀,墓頂封土呈弧形,墓前干砌少量青薄磚(當?shù)胤Q合子磚)或石塊作為封門,實為墓冢標志。遺址內存紅軍墓碑一方,風化巖石質,立于東坑頭山上。碑額正中陰刻五角星,五角星內有圓形文飾。碑體銘文共計7字,正中陰刻“紅軍墓”三字。右下角陰刻“三一年立”四字。墓……[詳細]
  寶嚴寺大殿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新建路6號。大殿建于唐大順元年(890年),始名“興會寺”。五代梁龍德元年(921年)易名“再興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寶嚴寺”。元延祐年間(1314~1320年)和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兩度重修。原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經(jīng)堂、方丈室、僧舍、花圃等建筑,F(xiàn)僅存大雄寶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木構,重檐歇山頂,面闊、進深各5間,通高18米,建筑面積4……[詳細]
  時代:西周至春秋浦城土墩墓群位于中國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zhèn)管九村,忠信鎮(zhèn)上同村、排柵村,夏至春秋時期土墩墓群。沿柘溪兩岸分布。2005、2006年發(fā)掘34座土墩墓,計41座墓葬。出土遺物300件,其中原始瓷器68件,主要器形有豆、罐、尊、甕、簋、盂、盤等;印紋陶器146件,主要有罐、簋、豆、尊、盅等;青銅器72件,以短劍、矛為主,還有戈、錛、-、刮刀、鏃,以及尊、盤、盅形器等。此外,還有玉管飾和石器各……[詳細]
  遇林亭窯址,是目前全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位于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北約5公里的遇林亭,緊鄰風景秀麗的蓮花峰,分布面積近6萬平方米。這里有一條小溪自南往北流過,沿溪有6座小山崗,堆積著數(shù)以萬計的匣缽和碗墊,有的深達3-5米。四周層巒疊嶂,中有小溪注入崇陽溪,有古道通往武夷山市區(qū)。廢窯堆積自南而北分布于8座山丘上,范圍約6萬平方米,堆積層厚1至5米。該窯發(fā)現(xiàn)于1959年,以后多次復查![詳細]
  北苑御焙遺址位于福建省建甌市市區(qū)東北15公里東峰鎮(zhèn)今鳳山茶場內。自1985年以來發(fā)現(xiàn)了五十多個遺跡點。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的閩王龍啟元年(933年),持續(xù)上貢時間長達458年。歷史上有“北苑貢茶名冠天下”之譽。北苑是宋元時期著名的宮廷茶園,中國古代茶都。《建甌縣志》載:閩龍啟元年鳳凰山茶園列為皇家御茶園,因該園地處閩都北部,故稱“北苑”。由宋至元明,歷代朝廷都在北苑設有漕司行衙,重臣丁渭、……[詳細]
  建甌文廟,即原建寧府學文廟,位于福建省建甌市倉長路163號。現(xiàn)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建甌市博物館所在地。文廟初建年代不詳,應追溯至北宋寶元年間建州立學時,當時學、廟分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毀于兵火,紹興二年(1132年)重建時,府學合一。紹興十四年(1144年)毀于水,之后屢毀屢修。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文廟又毀于火,永樂三年(1405年)重建時遷至今址,F(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八年(18……[詳細]
  朱熹墓位于建陽市唐石里(黃坑鎮(zhèn))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選。左前側是鯉魚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臨虎山雄踞,背靠九龍山之九龍崗,稱“風飄羅帶”。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于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陽市考亭,與夫人劉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順寧庵。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屢經(jīng)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慶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詳細]
  所謂“架壑船棺”,就是古時候聚居在武夷山一帶古越族人葬俗的遺物——一種形制奇特的棺柩。沿著九曲漂流而下,抬頭仰望,一處處懸崖上的道道洞穴之謎被船夫說得玄之又玄,古老的閩越族殯葬風俗等待你來一探究竟。懸棺是古代的一種喪葬風俗,懸棺一般安放在臨江面水的高崖峭壁上,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的亙古之謎,武夷懸棺穿過了歲月的風風雨雨,作為一種文化遺存,對歷史學和考古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從九曲溪坐竹筏順流而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