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湘鄂贛省蘇維埃舊址時間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zhèn)。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湘鄂贛蘇維埃政權的紀念建筑。1930年,平江、瀏陽、銅鼓、萬載、大冶等縣蘇維埃政府相繼建立,迫切需要成立湘鄂贛蘇維埃政府,以便統(tǒng)一領導這些地區(qū)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因此于民國20年(1931)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贛邊區(qū)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成立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和湘鄂贛軍區(qū),選出楊幼麟為省蘇維埃主席,李宗……[詳細] |
![]() | 新田縣文廟位于縣城龍泉鎮(zhèn)立新街東側。始建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文廟坐東向西,廟院長97米,南北寬分別為27米、29米、32米不等,總面積2500平方米。廟院由西向東依次為:泮池、靈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靈星門,全部采用青條石構筑而成,通高7.8米,寬6.7米,設中門和左右便門,三條門上方均用漢白玉石分別陰刻“靈星門”、“太和”、“元氣”、“金聲”、“玉振”。上下橫梁深雕刻雙鳳朝陽、……[詳細] |
![]() | 隆回縣羅洪鄉(xiāng)下羅洪村有座建造精美的古牌坊,這就是著名的輿地世家鄒門歐陽氏節(jié)孝坊。緊靠牌坊有一清代驛亭。鄒門歐陽氏坊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系樓閣式石牌坊,四柱三門,面闊9米,高9米。底座為四塊條形基石,四根立柱,主體內外兩側各有圓雕石獅。正樓有匾,正背分別鐫刻豎額“圣旨旌表”四字;橫額“貝也贈修職郎縣學生鄒漢紀妻歐陽氏坊”楷書大字。青石雕刻四周為鏤空浮雕的龍云。豎額與橫額之間嵌有陰刻小楷“貝也……[詳細] |
![]() | 衡陽抗戰(zhàn)紀念塔 時間為1947年。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岳屏山頂,此為衡陽軍民英勇抗戰(zhàn)的紀念建筑。 1944年,日寇在攻陷長沙后,以10萬兵力進攻衡陽。衡陽軍民奮起抗擊,從6月23日至8月8日,斃敵約兩萬,傷6萬,我方軍民傷亡近兩萬人,當時衡陽守軍僅兩萬人。奮力抵御敵軍10萬余人的進攻,孤軍鏖戰(zhàn)47天,最后全軍覆沒,在中國抗戰(zhàn)歷史上寫下了極為悲壯的一頁。此戰(zhàn)遲滯了日軍企圖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zhàn)略行動,有……[詳細] |
![]() | 高家村古建筑群位于江永縣夏層鋪鎮(zhèn)高家村,有高家、月亮潭、洞仔上三個自然村,共388戶、1738人。源于何姓、楊姓、義姓(瑤族)。何姓于北宋紹圣元年(1098)遷居于此;楊姓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遷入;義姓于元大德九年(1305)遷居于此。高家村古建筑群依山傍水,氣勢雄偉,古公共建筑群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有雄偉壯觀的五通感應廟,保存完好的文昌閣,有古碑墻、古碼頭(遺址)、古戲臺(遺址)、高霞觀(……[詳細] |
![]() | 彭氏牌坊又稱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紳彭之冕為紀念父親彭明俊及母親袁氏而建。牌坊高約5米、寬約4米,整體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門、四柱,為麻石仿木結構,歇山頂,龍狀鴟尾檐角飛翹。四柱為正方形,邊長0.36米,柱下座獸為8個仰面小獅,坊上縷飾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動活潑,線條流暢富于變化,雕刻細膩。中門正面陰刻楷書“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額書“圣旨”,……[詳細] |
![]() | 顏氏宗祠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桂陽縣泗洲鄉(xiāng)竹溪村,此為具有湘南風格的宗祠建筑。宗祠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式。呈長方形,面闊15米,總進深43.2米,條石鋪地,大門有門欄,并有石刻對聯(lián)及各種圖案。共分四進,一進為戲樓,臺高2米,面闊5.4米,加滴水未7.5米,進深4.7米,通高10米。臺前圍石陽刻雙龍戲珠,并有鳳凰麒麟,花枝蔓草紋飾。臺面4柱,上有青石雕龍環(huán)繞,雕工精細,工……[詳細] |
![]() | 長沙市北正街基督教堂位于長沙市黃興北路76號,原名中華圣公會三一堂,是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保護建筑。始建于1905年,1910年被毀,1911年于原地重建,1915年全部竣工,解放后曾先后作為長沙市百貨公司火柴倉庫、湘財公司慶典中心,2004年12月20日重新復堂。北正街基督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由孟良佐博士(主教)設計。教堂坐東朝西,建筑面積為703.09㎡平面布局為拉丁十字型。教堂有……[詳細] |
![]() | 烏鴉山舊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湖南澧縣澧南鎮(zhèn)高堰村。舊石器時代遺存就埋藏在澧水支流道河左岸二級階地上覆地層的紅土中,相對高度為25米。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1992年底正式發(fā)掘。烏鴉山遺存的石器原料以硅質巖為主,砂巖次之,還有石英、燧石、石英巖等。石器組合有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狀器、尖狀器、刮削器和石錘等。石器可以劃分為大型與小型石器。大型石器包括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詳細] |
![]() | 陶澍故里位于小淹鎮(zhèn)沙彎坪,由朝廷撥銀興建。陵園占地50畝,環(huán)筑圍墻,右門入側處有御碑亭,亭內兩只巨大的石鰲背負一塊道光皇帝御賜的、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書寫的碑文,進門左側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馬、石虎、石兔,顯得莊嚴肅穆。1996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尚書宅地位于資江北岸,陶澍陵園下游約3公里,內有總督府、太保第、鄉(xiāng)賢祠、賜書樓、石雕龍鳳門、雙玉飄香、引水石渠等。文塔攬月……[詳細] |
![]() | 王首道故居座落在素有湘東第一鎮(zhèn)之稱的瀏陽市張坊鎮(zhèn)上洪社區(qū)上洪片蟹形組,位于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的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東麓園下,距省會長沙148公里,路程3個小時,水泥公路直達故居。2007年7月10號,王首道故居作為清末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被列為長沙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06年4月,王首道出生在張坊鎮(zhèn)上洪村蟹形河排屋場(今上洪社區(qū)蟹形組)一個貧寒的農家,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詳細] |
![]() | 何紹基故里位于道縣縣城東郊1公里處的東門鄉(xiāng)東門村,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全村現有總人口1100多人。據何氏族譜記載,明清以來,全村出進士24人,曾有“十五代秀才世家”之稱。其中代表性人物有何凌漢、何紹基父子。何紹基故里保存完好,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故里建筑布局合理,探花第、進士樓、東洲草堂、士民居等,構架精巧,精雕細琢,匠心獨運,莊嚴肅穆,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其中進士樓與探花第是清代……[詳細] |
![]() | 橫嶺鼓樓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xiāng)橫嶺村,橫嶺鼓樓是鼓樓與寨門建筑工藝巧妙“聯(lián)姻”的一個典型例證。 橫嶺是依山環(huán)水的侗寨,明天順間(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橫向的山嶺延伸處而得名。寨內現存鼓樓四座、寨門兩座、廊橋一座、廟宇兩座、戲樓一座、家祠兩幢、薩壇兩個等。寨內鼓樓均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橫嶺鼓樓群由小寨鼓樓、大寨中鼓樓、河坎鼓樓和河邊鼓樓組成,其中以河邊鼓樓最……[詳細] |
![]() | 蜚云塔時代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澧縣城郊,蜚云塔內外浮雕佛像117尊,此為省內所罕見。 明天啟初年(1621)建塔三級,清嘉慶十六年(1811)易磚為石,后停工,嘉慶二十二年(1817)續(xù)建落成。塔為七重樓閣式石塔,八字形,飛檐起翹,高約33米,底徑12.5米,高約5.9米,以上各層均遞減,頂層高3.2米,直徑6.4米。塔頂為八方臺階形攢尖式,上設蓮瓣一圈,中置三節(jié)葫蘆形寶頂,上下銜接處置一圓形盤……[詳細] |
![]() | 云門寺位于湘鄉(xiāng)市望春門53號,始建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原名“石碑寺,后因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有高僧慈惠從浙紹云門山來,卓錫于此,天現祥云,邑侯秦豫奏于上,以其祥瑞,更名云門寺。云門寺占地約10畝,其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寶殿和觀音閣。其中觀音閣最為壯觀。殿閣進深35.4米,通面寬17.5米,高約15米。古寺居城市中心,歷千余年風霜雪雨,刀兵火劫,依然得以保全,在全國實屬罕見�!�[詳細] |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