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儀隴縣觀紫鎮(zhèn)楊柳村的報恩寺,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整個建筑布局精妙,風格古樸,檐下斗拱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和歷史價值。在報恩寺,宋朝狀元李協(xié)恭留下了“中狀元、報母恩”的故事,在當?shù)貍鳛槊勒。報恩寺占?10平方米,建筑面積666.2平方米。前殿建于清代,通面闊19米,通進深12.3米,穿斗結(jié)構(gòu),單檐懸山式屋頂,上覆小青瓦,通高6米,檐高3.5米。登五級石階,就來到后殿。后殿……[詳細] |
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資中,歷為州、郡、專署所在地,其縣城中心偏西的新正街,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現(xiàn)俗稱“清代一條街”。全街格調(diào)一致,整齊美觀,古風濃郁,省內(nèi)罕見。曾受到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專家考察團的好評。1985年,當時的四川省建委就將其列為了全省重點保護的古街區(qū)。2007年,經(jīng)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正街建于清光緒三十一、三十二年(1905-1906年間),此街房屋原系廖姓等三家產(chǎn)……[詳細] |
成都地區(qū)的古鄉(xiāng)村書院,在全國素有盛名,其中名氣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區(qū)城廂鎮(zhèn)的繡川書院。今天的繡川書院舊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縣級書院遺址。繡川書院所在的成都城廂鎮(zhèn),歷史上地屬金堂縣,也是舊金堂縣衙門(政府)所在地。作為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今天的城廂鎮(zhèn),還保存著漢代以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威嚴的縣衙署、古樸的文廟和武廟、恢弘明教寺覺皇殿、靜謐的繡川書院……繡川書院坐落在城廂鎮(zhèn)的大東街,……[詳細] |
舒家灣天主教堂位于金堂縣淮口鎮(zhèn)舒家灣村13組。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光緒27年(1901年)被義和團燒毀,光緒28年,法國人司鐸用索賠白銀萬兩重建,解放后曾改為小學。1977年恢復(fù)原貌。教堂八座西北向東南120度,建筑平面呈“亞”字形,占地面積約650平方米,是川西地區(qū)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現(xiàn)存有石牌坊、禮拜堂、左右?guī)考白笥液髲d,形成一個兩廂相連的四合院。教堂周圍原有石筑圍墻及7道寨門,墻高3米,現(xiàn)尚……[詳細] |
三臺縣柳池鎮(zhèn)“毛主席著作學習室”近日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省內(nèi)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三臺縣文管部門介紹,該學習室目前是綿陽市境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文革”文物。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間,三臺縣文物管理所在本縣柳池鎮(zhèn)清溪村土橋溝發(fā)現(xiàn)一處保存完整的毛主席著作學習室。該處文物坐東向西,為一處民國時期的土木結(jié)構(gòu)、懸山頂、小青瓦覆面、四合院布局的民居建筑。現(xiàn)存正廳面闊三間,通面闊17.6米,進深7米。8月16日,……[詳細] |
梓潼縣上清觀,又名灌溝寺,亦作觀溝寺,位于東石鄉(xiāng)油坪村1、4組,坐西向東,創(chuàng)始于隋開皇,重建于明成化,毀于崇禎后,再逐漸興盛于清代康雍乾道,F(xiàn)存古跡以清代四合院古建為主體,兼紫荊、蒙泉和明代摩崖等名勝。1990年11月,被公布為縣保,2009年7月,被公布為市保,2012年7月被公布為省保。咸豐《梓潼縣志》載:“上清觀,縣南二十五里,明成化間創(chuàng)。國朝雍正間,邑令劉應(yīng)鼎重建。觀旁有蒙泉,引溉田數(shù)畝,……[詳細] |
樂山文廟系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樂山舊城區(qū)中心的老霄頂下。據(jù)介紹,文廟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間(618~626年),當時的地點是在樂山城南與大佛相對的育賢壩上。文廟建筑群,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3公頃,建筑面積3136.97平方米。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勢,漸漸升高。文廟現(xiàn)存的古建筑為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欞星門、賢關(guān)、圣域、名宦祠、鄉(xiāng)賢祠、東西廡殿、尊經(jīng)閣、崇……[詳細] |
法王寺位于合江縣二里鄉(xiāng)鳳凰山風景區(qū),距縣城40公里,貴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間敕賜十方叢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剎。始建于宋、元之際,興于明、清。清初,佛教禪宋臨濟正宗破山大師高足丈雪禪師,選定法王寺為蜀南黔北傳法布道寺院,以宏揚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逐禪師來法王寺任主持,承傳臨濟法系。后經(jīng)奐宇、慧源、悟蓮、德峰、果山等數(shù)代高僧勤勉創(chuàng)業(yè),奏請大藏經(jīng)、修藏經(jīng)樓、建萬……[詳細] |
瀘州城垣(江陽區(qū))瀘州歷史悠久,夏商時期,瀘州隸屬梁州,西漢時期,正式設(shè)置江陽郡。南宋時期,老瀘州“神臂城”名揚天下,現(xiàn)今江陽區(qū)的瀘州城墻,只剩下些斷壁殘垣!盀o州城垣”的稱謂由此得來。“瀘州城垣”位于江陽區(qū)城區(qū),現(xiàn)存東、北、西三段,多為明代所建。其中東城垣包括凝光門、仁和城垣、會津城垣三段;北城垣包括三圣城垣、大北街城垣、小北街城垣三段;西城垣僅存枇杷溝城垣。全長1088.1米,均條石砌成。其中……[詳細] |
大邑鹽店古城是發(fā)現(xiàn)的第七座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發(fā)現(xiàn)于大邑縣鹽店村。這座古城的發(fā)現(xiàn),徹底改寫了成都建自2300年前的說法,成都的城市歷史被提前到距今4500多年以前。這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得最早的成都城遺址雛形,堪稱成都城市的開天第一篇章。也就是說,在這座古城出現(xiàn)以后又隔了1000多年,遠古成都人才相繼遷往三星堆和金沙,繼而有了目前的成都雛形。此外,這座暫時被命名為“鹽店古城”的城市遺址成功發(fā)掘,也證明……[詳細] |
馬家大院位于三清鄉(xiāng)橈片村乃馬洪義與伍、黃氏的第六子馬禮祥修建。馬禮祥飽讀詩書,精通武藝,明末清初在京城做官,官階總兵(清朝為正二品官銜)。由于他排行老六,故當時當?shù)厝朔Q六老爺(亦稱馬幺老爺)流傳至今。大院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784平方米,建筑歷時3年零六個月,距今兩百余年。馬家大院坐南向北,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784平方米。上房面寬2……[詳細] |
廣川廟位于石泉鄉(xiāng)廣川村,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由前、后殿和左右?guī)拷M成四合院式寺廟建筑,前殿面闊五間22.5米,進深11.3米。后殿面闊五間23.8米,進深12.5米。左右?guī)扛髅骈煻g7.8米,進深6.28米。占地面積1397平方米。由大戒師知常(號慧徹)主持修建。廣川廟原由牌坊、戲臺、前殿和后殿等四部分組成,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牌坊、戲臺和前殿被毀,現(xiàn)只留下后殿,此殿的梁柱特別粗大,建筑……[詳細] |
資中縣羅泉鎮(zhèn)下河村有一座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造的“鐘氏宗祠”。鐘氏宗祠四周環(huán)境優(yōu)美,其建筑形制嚴格遵循中國傳統(tǒng)“枕山、環(huán)水、面屏”的選址理念,坐西向東,由門廳、正廳、戲臺、左右?guī)繃隙伤暮显翰季郑嫉?543.75平方米,建筑面積870平方米。至今還完整保存有精美的飛檐、脊飾、石刻、木雕等構(gòu)件,祠堂的風火墻至今清風猶存。走進這座精美的祠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古韻盎然的山門。山門是牌坊……[詳細] |
飛仙關(guān)橋(蘆山縣)從雅安出發(fā),進入天全的第一座公路大橋,名曰:飛仙關(guān)大橋。它是座斜拉懸索橋,東起蘆山縣飛仙鎮(zhèn),西至天全縣多功鄉(xiāng),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是新中國建立后道橋?qū)<覀円宰院赖慕茏髦;也是康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公路橋,在康藏公路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飛仙關(guān)千仞絕壁、奇峰突兀,大橋就矗立在穿峽而過的蘆陽河畔。高高聳起的龍門架正中,五顆紅星閃閃發(fā)光,門楣兩邊鐫刻著豪氣長存的對聯(lián),“革命……[詳細]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魏了翁墓及魏公祠位于蒲江縣城東北4公里處的高橋鄉(xiāng)潘溝村潘家山山坡上。墓前有一條山溪蜿蜒流過,兩岸山坡,均為茂密的松林。墓為土冢,長11米、寬3米、高2.5米。墓前原有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重豎的墓碑,現(xiàn)已毀,僅存殘破片段。附近公路旁原有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蒲江知縣王有仙(宣城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蒲江知縣何咸亭(松江人)所立的“宋魏文靖公先塋神道碑”兩……[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