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通濟橋古通濟橋位于下城區(qū)北部,石橋街道東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橋基為半山山腳巖石,直接以石砌筑,故稱石橋。原名古通濟橋,拱形,長13.1米,寬2.3米,高3.7米。橋碑銘詩敘景,詩曰:“一箭春水開明鏡,兩岸桃花夾彩虹,通畎澮以滋我稼,濟往來而達行蹤”。下城區(qū)的石橋街道就因此而得名的,具體位置在石橋社區(qū)桃花漾,北景園以南,石祥路甘長村以北,東新路以東現(xiàn)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詳細] |
明宅在新華路277號,為茅宅、陳宅兩座明代建筑之總稱。茅宅今存兩進,一進轎廳,三間開,面闊7.5米;二進為正廳,五開間,面闊19.5米。1884年茅家買進后始稱。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方磚一塊及察其建筑風格,屬晚明民居建筑。陳宅原座落在拱墅區(qū)霞灣巷15號,京杭運河江漲橋段拓直時易此保護。兩宅均經(jīng)修葺,布局與原宅已略有變動。今由絲綢城作營業(yè)場所,屬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詳細] |
張同泰藥店創(chuàng)始人張梅,浙江慈溪人。清嘉慶五年(1800年)在杭州新宮橋下開設茂昌藥號。嘉慶十年,盤進沈同泰藥號而取名為張同泰。咸豐初,他購地4余畝把張同泰擴建成杭城一流的大藥店,并在靴兒河下等地增開益元參號。張同泰生產(chǎn)各種丸散,膏丹,藥酒,在杭嘉湖一帶享有盛名,和胡慶余堂,葉種德堂齊名號杭州三大藥堂。民國元年,藥店經(jīng)大規(guī)模翻建后,新屋落成,重建石墻門,上刻“萬象”商標。“張同泰”鍍金大字熠熠生輝,……[詳細] |
洋關位于拱宸橋市二醫(yī)院內。1895年清政府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簽訂《馬關條約》,杭州被迫成為開放商埠。同年10月,商定在拱宸橋附近劃出土地作為日本商民居留貿易之地。公共通商場與日租界的設立,正式撕開了杭州對外通商的口子,英、美等國均要求在拱宸橋的通商場內租地經(jīng)營,浙江巡撫只得“照復諸國”,拱宸橋一帶遂成為各帝國列強經(jīng)商、投資、掠奪的樂園。因應這樣的情勢,清政府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6、7月間……[詳細] |
歡喜永寧橋年代為清代,位于石橋鎮(zhèn)石橋村。原名李王橋,橫跨上塘河,系單孔拱形石橋。長47米,寬6.5米,高7.5米,橋棟上安有石獅8只,原名為里王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據(jù)《杭州府志》載:“永寧橋在堰東北七里,舊為渡曰李王渡,乾隆三十五年創(chuàng)建石梁跨在河南北!薄[詳細] |
岳官巷吳宅位于岳官巷4號,明代。杭州岳官巷東起新華路,西至六克巷。明萬歷年間,學官殳云橋、殳龍山居于此,故名學官巷,后訛稱為岳官巷。清咸豐年間,云貴總督吳振域將殳云橋、殳龍山之宅歸為已有,加以擴建,稱吳宅。清康熙年間,學官翁嵩年也曾在吳宅居住,其先后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粵東提學等職,提攜后進。尤為人稱道的是,他在廣東督學時,一次考試因考場設于雷州,瓊州(即海南島)考生須渡海趕考。翁嵩年聞之說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