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跡介紹

421、豆各莊塔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豆各莊塔
  豆各莊塔位于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崇各莊村西約200米的臺地上,始建于明代,八角形,通高約15米,塔基的須彌座束腰間,八面磚雕輪、螺、傘、蓋、花、罐、魚、腸的八寶圖像,座上端為上下3層磚雕蓮瓣,塔身八角柱形。東面辟券門,其它各面分別開設磚雕的假門、假窗,塔身之上是9層仿樓閣建筑,第l層檐下裝飾斗拱,其它每兩層榴之間做成仰、覆蓮瓣,檐子為疊澀式,塔剎由下大上小的兩層磚雕蓮花組成,這座塔的特點之一是采用蓮花裝飾的成分多,整個塔由座上的3層蓮花托起,每兩層檐中央又裝飾上下對稱的仰覆蓮瓣,共有8層之多,再用蓮花封頂![詳細]
房山古塔
  房山古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現存古塔107座,約占北京市現存古塔總數的一半,故贏得“房山寶塔冠京師”的美譽,游覽房山,舉目可見式樣各異、年代不等的寶塔,雖久經風霜,但風貌猶存,前保存較好的有良鄉(xiāng)昊天塔、云居寺北塔、萬佛堂花塔,嚴行大德靈塔、齡公和尚塔、姚廣孝墓塔、豆各莊塔、鎮(zhèn)江營塔等,大部分是紀念埋葬僧人的靈塔,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昊天塔,又稱“多寶佛塔”,位于良鄉(xiāng)東關燎石崗上,遼代修建,塔身通高47.5米,呈八角形,是北京地區(qū)唯一的一座五層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內各層有回廊,廊內有瞭望孔,曾用于軍事瞭望。景點位置北京房山區(qū)外館斜街甲1號……[詳細]
山頂洞人文化遺址
  山頂洞人文化遺址位于房山區(qū)周口店龍骨山上,距市區(qū)50公里,是聞名世界的古人類遺址,素稱“北京人之家”!氨本┤恕笔巧钤诰嘟窦s25-6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他們曾在龍骨山的石灰?guī)r洞穴里居住留下了大量遺物、遺跡和骨骼化石,特別是大量的用火證據,證實了“北京人”當時已能用火取暖、熟食和嚇退野獸,為研究人類進化提供了生動而力的實證,除“北京人”遺址外,在這里還發(fā)現了距今約10萬年前的“新洞人”化石和約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化石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遺址,構成了一個天然的生物史和人類史“博物館”![詳細]
424、通教寺
通教寺
  通教寺在東直門內北小街針線胡同19號,占地2500多平方米。原為明代太監(jiān)所建,清時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1942年,由福建來京的尼僧開慧、勝雨二人住持該廟,對該寺進行了擴建,更名為“通教寺”,通教寺在重修后,山門3間,寺院西端為大雄寶殿,南北二樓兩層共40間,北樓后有清泰寮3間,北廂房,最西為伽藍殿,中間5間為齋堂,名為五觀堂,南配殿7間,中間3間為念佛堂,西1間為祖師殿,東頭3間為寮房,1943年,勝雨成立了尼眾八敬學苑,把通教寺作為斂收財物的場所建了書苑,1981年初,重新修繕![詳細]
北師大附小舊址
  北師大附小舊址位于南新華街15號,宣武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近代建筑,原范圍不清,該校原為1901年建立的“五城中學堂”,1908年改為京師優(yōu)級師范學堂,民國后改為京師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改為北京師范大學,F存建筑從南向北依次為丁字樓、圖書館、二座辦公室和二座宿舍樓。丁字樓為宿舍樓,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平面“凸”字形,三層磚混結構,青磚筒瓦。圖書館建于1923年,三層磚混結構,主立面向北,西洋古典風格。兩座辦公室均為清末建筑遺存,兩座宿舍樓為三層磚混結構,坡屋頂,外形樸素端莊。……[詳細]
法國郵政局舊址
  普普通通的一排法式洋房看似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在100多年前的半殖民地時期,卻是法國郵政局的所在地。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東交民巷成為西方各國的使館區(qū),外國人的辦公、生活都離不開郵局,法國便在此設立了郵政局辦理郵政業(yè)務。建筑頂部用連續(xù)的三角山花裝飾女兒墻,讓呆板的小平樓變得靈動了起來,六扇連續(xù)拱券式大窗也很搶眼。站在這里,不難想象昔日人們在柜臺前辦理各項郵政手續(xù)的排隊場景。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東交民巷19號類型:歷史建筑開放時間:僅可參觀外觀,不對外開放。……[詳細]
427、鷲峰山莊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鷲峰山莊
  鷲峰山莊,屬區(qū)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qū)北安河鄉(xiāng)北安河村西,鷲峰原名秀峰,海拔約450米,為燕山山脈的支脈,山頂有數株古松挺立,如一只雄鷲兀立而得名。山下有秀峰寺,坐西朝東,有殿三進,殿房數十間。秀峰寺南是我國近代自建的第一座地震觀測臺—“地質調查所鷲峰地震研究室”,是當時世界上一流的地震觀測臺站之一。秀峰寺前有響塘廟,是清咸豐九年,醇親王府的孫殿亭等人集資修建,為宮內太監(jiān)養(yǎng)老休憩之所。相傳響塘之名為慈禧太后御賜而聞名。1999年海淀區(qū)將鷲峰山莊、秀峰寺、響塘廟、地震臺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28、宣武門教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宣武門教堂
  南堂位于北京市宣武門前門西大街141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萬歷33年)利瑪竇神父曾于該處建起第一座經堂,但規(guī)模較小,后由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內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國天主教北京教區(qū)主教座堂。1664年,湯若望被-下獄,該堂一度被毀,湯案平反后康熙又撥銀重建,1775年遭火災,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義和團焚毀。1902年又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經多次修葺。南堂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京磚塔胡同
  磚塔胡同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壞較少,風貌保存較好的胡同之一。位于西四牌樓附近,磚塔胡同這一名稱,來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磚古塔,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師,金元之際的高僧萬松老人的葬骨塔。萬松老人塔的精確塔齡已不可考,但根據史料推斷,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磚塔胡同的年齡亦應與此相仿。明人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成書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吳長元所著《宸垣識略》(成書于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磚塔胡同作為京城古跡加以收錄,由此亦可以推斷磚塔胡同歷史之久遠。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四游玩時間:建議10-15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大柵欄商業(yè)建筑
  大柵欄商業(yè)建筑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宣武區(qū)前門外大柵欄地區(qū)。包括瑞蚨祥舊址門面、謙祥益舊址門面、祥義號舊址門面、勸業(yè)場舊址。瑞蚨祥舊址門面。鋪房于宣統(tǒng)二年(1910)建成,2層磚造木屋架結構,占地面積599平方米。②謙祥益舊址門面。店堂建于清末。③祥義號舊址門面。鋪房建于清末,2層木結構建筑。④勸業(yè)場舊址。鋪房最早建成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被毀后于1918年重建,勸業(yè)場地上3層,地下1層,鋼筋混凝土磚石結構,內部縱向設置大廳3個,四周為3層回廊。臨街立面為巴洛克式![詳細]
清真永壽寺
  清真永壽寺在西城區(qū)三里河中巷2、3號。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始建,天啟四年(1624)重修。重修碑為進士石三畏撰文。寺之舊址名“翁僧荒堂”。寺門一間,石門額-“清真禮拜永壽寺”。入大門后左為水房名“規(guī)潔室”。右為望月樓,二層,上有橫匾曰“喚醒樓”。往西,南為講堂,北為學堂,大殿面闊3間。西房配有角亭,后窯殿向西凹去處,高起穹窿。大殿南北有耳房。后有六角亭1座。寺門外原有石橋1座。寺界內原有回教墓地,方圓約17里。寺內有碑7塊,其中有阿拉伯文碑與《重修清真寺碑記》碑。 ……[詳細]
北京蔡鍔故居
  北京西城區(qū)棉花胡同66號有蔡鍔故居。由前后兩院組成,房屋由回廊相連。現基本保持舊觀。蔡鍔于民國2-4年(1913年11月-1915年11月)寓此。故居前院的西房系大門和三間配房、北房、南房各三間。前院和后院由廊墻隔開,后院有北房、南房、東房各三間。整體格局甚不符老北京四合院的規(guī)制,用工、用料亦顯得很單薄,連正房也沒建于三層石級之上,二十間房屋均是平地起房,給人以簡易之感。有跨院的房屋均是后建,原為停車、養(yǎng)馬之所。蔡鍔的軍銜系陸軍上將,軍職疆界局督辦,車、馬均系職務待遇,由官方提供![詳細]
433、隆長寺
隆長寺
  目的地介紹  隆長寺在西四北三條胡同3號。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建,原為漢經廠外廠。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   寺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一間,石門額-“圣祚隆長寺”。天王殿3間,鐘鼓樓;大千佛殿3間;后殿五間及配殿和僧房。天王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和韋陀;大千佛殿供奉三大士、十八羅漢、五方佛和二十四諸天;后殿供奉觀音、達摩和千手千眼觀音。其中除銅五方佛移至法源寺外,均已無存。為西城區(qū)保護文物。   位置:位于西四北三條胡同3號。北京西城區(qū)……[詳細]
鎮(zhèn)江營遺址
  鎮(zhèn)江營遺址位于房山區(qū)南尚樂鄉(xiāng)鎮(zhèn)江營村北,東臨拒馬河。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50米左右。地表文化遺存大量的紅、灰陶片,斷壁上暴露出墓葬等。商周遺存發(fā)現于50年代,1986年在遺址上又發(fā)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存。隨之發(fā)現了一些房址、窯穴,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遺址上還有一座明塔,稱鎮(zhèn)江塔,塔為覆缽式,通高約13米,通體使用豆渣石料建筑而成。塔座方形,須彌座式。束腰浮雕仰覆蓮,覆缽南側有一個不大的佛龕形門;上部是九重相輪,寶珠剎。塔旁一棵古槐有兩人合圍之粗![詳細]
435、莊公院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公院
  莊公院為房山區(qū)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周口店鎮(zhèn)婁子水村,始建于遼代,始建時名超化寺,F存建筑是清康熙三十六年由道人王太定主持修建的,占地約7000平方米。正殿為一上下兩層閣樓,高約10米左右,有三個圓形拱門,雕有龍鳳圖案紋樣,線條流暢,造型優(yōu)美。上層為娘娘廟,木結構建筑三間;下層為三清殿,是三間磚石結構的無梁建筑,原供奉三清圣像。兩側配殿各五間。三清殿西北約50米處,有一座遼重熙時期建筑,名曰“劉師民塔”,高約7米,呈八角形,三層檐,寶珠剎,塔身中間有發(fā)券門,建筑保存較完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