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西安市 > 鄠邑區(qū)旅游

鄠邑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鄠邑石龍寺
  石龍寺位于終南山北麓塬腳下,建于大唐初期,原名千佛寺(戶縣文物志)有載,占地百余畝,建筑宏偉,僧眾信徒眾多,香火旺盛,乃終南山下馳名大寺之一,至今還有一尊石雕釋迦佛像。千百年來,歷史多變,幾度興衰,新世紀2001年,江蘇高僧上澌下空老和尚來此,觀古寺依山臨水,風景秀麗,且有龍、龜二石形狀奇特,并有傳說,而槐林濃郁,環(huán)境優(yōu)雅。決定重建古寺,老和尚乃印祖依法弟子,一生落實印祖教誨“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優(yōu)化對自己說”。在2006年91歲時,預知時至,顯大瑞相,放光明,往生西方極樂凈土,廣大信徒無不敬仰贊嘆。目前石龍寺已成為佛教活動場所的文明模范寺院,規(guī)模逐漸擴大、規(guī)范化。現(xiàn)將籌建通往環(huán)山旅游路的佛光大道。我們將會把石龍寺建成一個人間極樂凈土道場,-利生、祥和社會的圣地,升華道德凈化心靈的寶所。景區(qū)地址:陜西省西安市戶縣蔣村鎮(zhèn)一零七省道邊曹村村口乘車線路:大雁塔北廣場乘坐環(huán)山旅游1號線在清涼山下……[詳細]
戶縣文廟
  戶縣文廟位于戶縣東街近鐘樓處路北,F(xiàn)為戶縣圖書館、文管會等機關駐地。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以后屢有修茸或擴建。戶縣文廟現(xiàn)坐北面南,進深168.5米、前寬36米、后寬38.5米。舊有建筑照壁、牌樓、欞星門、泮池、名宦祠、鄉(xiāng)賢祠、兩廡、訓導宅等均已拆除改建,現(xiàn)大門內(nèi)圖書館系用西街武廟及原縣署大堂的材料改建,F(xiàn)存古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獻殿(戟門)五間六楹,進深9.04米、面寬17.17米,懸山頂,五脊六獸,斗拱用麻葉頭;大成殿七間八楹,進深12.33米、面寬22.06米,歇山頂,九脊十獸,平伸科出一挑三踩,角科斗拱出角昂、龍昂;明倫堂五間六楹,進深13.2米、面寬19.76米,懸山頂(1984年東山墻重修后外觀已呈硬山式),五脊六獸,平伸科出兩挑雙下昂;崇圣祠樓上的尊經(jīng)閣三間四楹,進深8.73米、面寬13.2米,硬山頂,五脊六獸。戶縣文廟1992年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詳細]
戶縣鐘樓
  戶縣鐘樓位于縣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禎八年(1635),仿西安鐘樓格式。原名文昌閣。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后稱大觀樓。又以位居四街中心,群眾習慣稱中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49年修東北角臺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樓座;1981年彩繪外部。大觀樓基座一層,樓閣二層。結構為重檐三滴水四角攢尖頂?偢24.55米,基座高6.40米。四周洞口題字東“迎旭”、南“覽勝”、西“瞻紫”、北“拱極”,F(xiàn)存清乾隆李文漢《重修大觀樓記》石碑一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樓始建于明崇禎八年(1365),知縣張宗孟在重修縣城并新建四門城樓時,言其“城樓列峙,中心無主,必致地脈散也,人文不振,議建文昌閣于城之中,以鎮(zhèn)之!惫┓钗牟,故始名文昌閣。因矗于縣城中心,俗稱“中樓”,又“仿省城鐘樓之制”故稱鐘樓。1992年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詳細]
24、王季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季陵
  王季陵位于西安市鄠邑區(qū)玉蟬鄉(xiāng)陂頭村西南,東距渼陂湖約500米,傳說為周文王之父季歷之墓。季歷系后稷13世孫,太王古公亶父第三子,時周族漸興,向東發(fā)展,季歷之兄太伯、虞仲逃躲至荊蠻,文身斷發(fā),讓出首領地位。季歷繼位后,修古公遺道,篤于行義,諸侯歸順,周族強盛,號稱“西伯”。后季歷為殷王文丁所殺。武王滅殷建周后,追封季歷為“王季”,F(xiàn)王季陵封土呈覆斗形,東西長41.4米,南北寬31.8米,高12 .21米,陵園總面積為7000平方米。其地上建筑早年已毀,惟于封土南約200米處尚存土闕兩座,高約5米,間距75米左右。陵前西側曾出土大量秦漢瓦當?shù)冉ㄖ牧,說明曾有過一定規(guī)模的殿堂建筑。封土前有清初陜西按察司僉事張宗孟撰文碑及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所立碑石各一通。封土南200米處尚存土闕二座,高約5米、間距約75米。1957年5月31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5、敬德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敬德塔
  敬德塔坐落于鄠邑區(qū)東南紫閣峪溝口內(nèi)直距3·2公里處的一個山頭上。敬德塔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宋代重修,雖歷經(jīng)千年的風雨和幾次地震,仍然巍峨屹立。據(jù)省志載“寶林寺,在紫閣山,唐太宗敕建,尉遲恭監(jiān)修。內(nèi)有寶塔,高五丈余!本吹滤䴙橐蛔恢渲鞯膶嵭脑峁撬,青磚結構,高約17米,七級四面仿樓閣形式,當?shù)厝罕娨騻髡f該塔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敬德監(jiān)修,所以俗稱敬德塔。根據(jù)1987年在該塔西側第5層塔中發(fā)現(xiàn)的一小石碑記載,該塔建于1092年,實為宋塔而非唐塔。《雍勝錄》載:“紫閣峰在戶縣東南,旭日射之,爛然而紫;山形上聳,若樓閣然,故名!鄙缴嫌泄艅x,或云南山諸寺,唯紫閣峰寺為冠。明代王九思云紫閣峰有瀑布,景特奇絕。紫閣峰之北有黃閣峰,其南有白閣峰,峰頂常年積雪不融,其西有仙掌峰,等等,俯仰皆景。……[詳細]
26、西寺溝
西寺溝
  西寺溝(又名“西寺峽”)位于秦嶺北麓太平峪深處,溝道全長25公里,距太平峪入山口12公里,距西安50公里,地處秦嶺北坡。溝谷西向,秋風送爽,高天云閑,山雀鳴叫,野花爛漫,青藤蔓草纏樹,山高坡陡峰險,溪河清粼響石,壁崖夾道蔭繁,農(nóng)舍淡然,山野風涼,遠足暢懷,山路蜿蜒。到西寺峽口處轉彎直向北面,山石突兀,峰巒壁立,野樹雜花,溪水潺潺。行約3里路,山勢突變,一路拔高,秋日風涼,蒼翠蔓延,高山之上,臺地豁然。幾戶農(nóng)家,隱居深山,寒舍老,山秋果繁。踏足梁上山巔,山野壯闊飽攬。西寺名揚,寺院不,秋高之日,登山望遠,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登臨山梁,四周山峰高聳入云,山脊舒緩綿延,北望圭峰山挺拔陡峻,形佳勢勝。東臨太平,紫閣萬花山高,西望澇峪群峰竟秀,南望秦嶺諸峰翠屏疊嶂。秦地風光,江山入畫,秦嶺形勝盡收眼底![詳細]
紫閣峪大圓寺
  大圓寺地處西安戶縣終南山紫閣峪口大圓寺依山而建,環(huán)境清幽。是一處修行靜養(yǎng)的好去處。公元前206年,此地曾是張良辭相隱居之地。漢明帝夜夢張良,受意建寺,名魚盤寺,時公元71年。至今,此寺經(jīng)歷了近2000年來的波瀾壯闊,漢朝僧俗近萬人恭迎佛經(jīng)的盛況、后秦國家譯經(jīng)場的一角、唐宋明高僧大德的輩出、清同治期間的焚毀、民國時的寥寥,先后曾名為魚盤寺、大寺、大乘寺、大圓寺。建國以后,有尼師二人住寺,使佛教活動不綴。后遇文革,寺中六朝佛像、碑文等被毀。上續(xù)下覺師父,承續(xù)祖師遺風,三十余年來,領眾在荒灘亂石間,堅忍不拔的修復、改建寺院。2010年夏,大圓寺的主要建筑均基本落成,初具規(guī)模 僧眾們依佛制進行三個月結夏安居。期間,除早晚課不間斷外,誦經(jīng)、學戒、聞法、佛前大供等功課密集![詳細]
王九思墓
  戶縣王九思墓在戶縣縣城北門外,有明代太史王九思之墓。王九思(公元1468年—公元1551年)字敬夫,號漢陂,陜西尸縣人,明代文學家,曾任翰林院檢討、吏部郎中。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宦官劉瑾制造冤案,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榜示劉建、謝遷、韓文等53人為0黨,張于朝堂。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劉瑾執(zhí)朝官.300余人下獄,并立內(nèi)廠以輯朝官,創(chuàng)罰米法以罰朝官,于是朝野反對劉瑾。正德五年(公元15]0年)秋八月劉瑾伏誅。王九思名列劉瑾黨羽,降官為壽州同知,佐知州。王九思好風流,不拘禮節(jié)。善歌彈,工詞曲,與李夢陽、康海、何景明、徐禎卿等并號“七才子”.作有雜劇《沽占酒游春》、《中山狼》,散曲《碧山樂府》,詩文集《漢江陂集》等。……[詳細]
29、周王季陵
周王季陵
  戶縣周王季陵季歷是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古公死后,由他繼承王位。他朝見商王武乙,得到商王賞賜的許多土地和財物。在商王的支持下,他出兵征服了周圍的幾個弱小部落,掠奪了財富和奴隸,商王文丁便封他為“牧師”,成為西部諸部落的首領,到商王帝乙時,加封他為“伯侯”,號曰周公。西周的強盛引起商王的恐懼,恐其將威脅商王朝的地位,于是便將季歷謀殺。經(jīng)過季歷的治理,西周在經(jīng)濟、文化、武力等各方面更加強大起來,為與商朝抗衡奠定了基礎。后來,季歷的兒子姬昌繼承了王位,他勵精圖治,治理國家達50年之久,充分做好了滅商的準備。傳說季歷死后埋葬在戶縣西坡關村西南。陵為方形,平頂,墓前有清代畢沅所書“周王季歷墓”碑石![詳細]
30、宋村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村遺址
  宋村遺址位于戶縣草堂鎮(zhèn)宋村東北隅,太平河由東南流過。包含了仰韶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和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以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據(jù)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調查,遺址東西長520米、南北寬250米,文化層厚1.48米。多年來,群眾取土不時發(fā)現(xiàn)周的遺跡遺物,出土有石質的斧、刀、鑿、蚌刀和銅質的戈、鏃、矛、豆、薰爐、編鐘等。1958年后曾因取土破壞過一個車馬坑遺址,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鑾鈴、軸頭、馬銜和馬骨骼等。1975年在遺址西段發(fā)現(xiàn)殉葬有兩匹馬的大型車馬坑和一些春秋墓,陜西省、戶縣文物部門清理出許多重要文物。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賀仁杰墓
  戶縣賀仁杰墓賀仁杰(生卒年不詳)字寬甫,陜西廣縣人。元代大臣。他初隨元世祖忽必烈征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全國統(tǒng)一后,他官居中樞,從不泄露禁中機密,深得世祖寵信。他對皇帝足知無不言,多為勸諫:皇帝對他是言無不聽,多被采納;实塾x童女入后宮,他勸諫不可為,即罷。當時實行的鹽禁法危害人民,經(jīng)他提議予以取消。世祖特任命他為上都(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多倫境)留守,加授中書右丞。他的妻子亡故后,皇帝要為他續(xù)皂室貴族女.他堅辭不受,仍娶了民間婦女.其妻雙目失明,他對妻子仍相敬如賓,不愿納妾。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以年老辭官。卒后溢號“忠貞”。死后葬于戶縣秦鎮(zhèn)張良村![詳細]
化羊廟東岳獻殿
  戶縣化羊廟東岳獻殿,古建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qū);驈R東岳獻殿位于西安市鄠邑區(qū)龐光街辦化羊峪口,建于元代,已有700余年歷史,為西安地區(qū)現(xiàn)存少有的元代建筑之一,五間六楹,單檐廡殿頂,捏花琉璃脊,青布瓦屋面,檐下施平身出兩跳五彩斗拱,室內(nèi)由徹上明造,遍施彩畫,梁柱斗拱等主要構件構成,保持著明顯的元代建筑風格。化羊廟留存有宋真宗“萬歲牌”一面;元世唱祖忽必烈之孫安西王忙哥刺敕令旨碑——蒙漢文石碑一通,碑高2.37米,上部蒙佯文,下部漢文。2019年銨10月7日,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古建筑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元至清;編號:8-0463-3-266)![詳細]
北丈八寺遺址
  北丈八寺遺址位于戶縣天橋鄉(xiāng)丈八寺村北堡一帶,與丈南遺址一脈相連,東有澇河流過。上限為周代,下限在漢代,以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據(jù)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調查,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米,文化層厚2.1米。從遺跡看,東為先民居住區(qū),西為墓葬區(qū)。在南北3號路面靠村附近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灰坑、墓穴。出土有獸骨、鹿角、銅錢及壺、罐,還有紅、灰色夾砂陶片和云紋瓦當?shù)取?981年在村南發(fā)現(xiàn)合葬20具人骨骼的殉人坑,坑北發(fā)現(xiàn)有漢代空心磚。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真守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古遺址戶縣渭豐鄉(xiāng)真守村南堡東北、西南側1957年5月31日第二批位于戶縣渭豐鄉(xiāng)真守村南的斷崖上,北為鄘塢嶺,東南有澇河故道流過。南北長約550米、東西寬約70米,是以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為主的遺址。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fā)掘調查,發(fā)掘高、寬均2米的灰坑二處。1980年發(fā)掘大灰坑二處、房基地面和制陶窯址各一處,遺物有石斧、骨笄、彩陶盆、彩陶壺及鹿角、蚌殼、獸骨等;之后又出土尖底瓶、素面缽、彩陶缽、平底瓶等完整的珍貴文物。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5、黃堆村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堆村遺址
  黃堆村遺址位于戶縣草堂鎮(zhèn)北堡,東南距宋村二公里,滄浪河流經(jīng)西側。包含了仰韶文化和東周、秦、漢、新莽時期的文化遺存,以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據(jù)1957年、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調查,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50米,文化層厚2.5米。出土有石質的斧、刀、鐮、鑿、錛、笄等,以石斧為最多;陶質的豆、鼎、鬲、倉、釜及扁身陶壺、彩陶壺、彩陶壇;銅質的弩機、鏡、鼎、簪壺、秦半兩、漢五銖、新莽鏟幣等;出土的還有玉璧。1957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