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旅游

蘇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王紹鏊故居紀念館
  王紹鏊紀念館坐落在同里鎮(zhèn)富觀街35號,原名留耕堂,宅內(nèi)有東、西、中三條陪弄進出,是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王紹鰲早年生活的地方。紀念館以弘揚王紹鏊精神為主題,通過實物、繪畫、圖片等手段再現(xiàn)王紹鏊生前的光輝業(yè)績。紀念館一樓為專館,陳列有關王紹鏊的文物、實物、圖片、文字等,內(nèi)容共分十二個部分,分別展示王紹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jīng)歷。二樓為附館,介紹同里的其他歷史文物。地址:蘇州市吳江區(qū)同里古鎮(zhèn)富觀街35號(近中川北路得春橋)類型:名人故居紀念館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開放時間:7:30-17:30門票信息:免費開放。包含在同里古鎮(zhèn)門票內(nèi)……[詳細]
釣渚渡橋
  釣渚渡橋位于沙家浜鎮(zhèn)紅石村沙家浜風景區(qū)內(nèi)(又稱云慶橋)。東西走向,《重修常昭合志》載:“釣渚渡橋在云慶庵前,亦名云慶橋,士人呼為大橋,明崇禎間范彌恬兄弟重建,沈顥有記。清康熙、嘉慶間修之!痹摌蛳倒靶稳,拱圈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式砌置法,青石夾花崗石砌筑,矢高6米,中寬2.9米,跨徑中孔9米,左右小孔各5米,全長40.5米。兩堍各設30級踏步。枕石上鐫“重修云慶橋”五字。護欄板上鐫“釣渚渡橋”四字,東西兩側明柱各鐫一副楹聯(lián)。該橋原址在張橋衛(wèi)浜村,2005年遷建于沙家浜風景區(qū)內(nèi)。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言子故里亭
  言子故里亭 俗稱十里亭,其址原在距城南5千米之莫城元和塘東岸。清乾隆初知縣陳■(上荀下大)纕立言子故里碑,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亭。知縣劉沅題“邑里崇名跡,東南鐘大賢”楹聯(lián)。1994年, 亭遷建于城區(qū)人民橋、元和橋之間沿河綠化區(qū)。為花崗石筑,方形,單檐歇山頂,高約4米,寬深各3米,亭柱上鐫刻劉沅所題楹聯(lián),亭中豎青石碑一通,上鐫“先賢言子故里”六個大字,旁鐫小字“賜進士出身知常熟縣事滇南陳■■乾隆乙丑歲次仲夏月吉立”(乾隆乙丑為1745年)。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郁家祠堂(山塘影視基地)
  郁家祠堂位于山塘街502號,始建于清末,1924年重建。坐北朝南,現(xiàn)存兩進。第二進為享堂,面闊三間9米,進深7.7米。梁架圓作,前有鶴頸式翻軒,花崗石鼓墩柱礎。祠堂先被改為大德小學,后成為山塘中心小學大德分校,現(xiàn)正在改建為山塘影視基地。原祠堂建筑保留,原學校內(nèi)的其它建筑將建成民國風格的小洋樓。影視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設計了兩幢民國風格的洋樓并據(jù)此打造出一條民國商業(yè)街,修舊如舊的控保建筑郁家祠堂也成為影視基地的一大亮點。而在影視基地內(nèi),一比一制作的火車車廂則讓亞細亞成為了全國唯一擁有仿真火車站景致的影視基地![詳細]
吳健雄墓園
  吳健雄墓園位于瀏河鎮(zhèn)明德高級中學的紫藤閣旁,1997年2月17日吳健雄逝世后,根據(jù)她的遺愿,由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世界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審定的墓園于1998年5月底在明德高級中學內(nèi)建成,楊振寧為墓園題寫了“吳健雄墓園”五個大字,李政道為墓園題辭,吳健雄是當代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12年5月31日誕生于瀏河;1958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75年獲美國總統(tǒng)福特頒發(fā)的國家科學勛章,同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1年意大利總統(tǒng)授予她“年度杰出婦女獎”;1991年榮獲代表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平紀念獎章![詳細]
426、趙石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石墓
  趙石墓在虞山西南麓燒香浜,趙石(1874—1933),字石農(nóng),號古泥,近代著名篆刻家,吳昌碩弟子。該墓坐北朝南,占地約100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徑2.2米,高1.2米,豎有其女、書法家、金石家趙林所書“先父趙古泥之墓”碑一通。外設羅城及墓門。墓道長約20米,F(xiàn)其右側立有其女趙林之墓亭一座,墓亭為石筑,方形,寬深均1米,高為2.1米。趙石墓原在西門口吳王廟山麓,建國后因開山取石,一度湮沒。1984年全市文物普查中重新確認,1988年在原址恢復。2000年7月遷至今址。該墓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27、錢底巷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底巷遺址
  錢底巷遺址位于常福街道毛橋村,系一塊高出地面約2米的臺地,南北長395米,東西寬210米,總面積約80000平方米。1988年9~10月,由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與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掘432平方米,共出土了以崧澤文化為主要內(nèi)涵的各類器物200余件。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灰坑、灰溝、墓葬、房屋遺跡等。文化層豐富,上下延續(xù)時間較長,上限可達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晚期,下限達良渚文化早期。該遺址對研究環(huán)太湖地區(qū)的史前文化演變及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南方新石器考古中具有相對重要的地位。于1989年8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28、同里慶善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里慶善堂
  慶善堂東溪街114號。位于紅塔埭在永安橋北堍東側,建于民國13年(1924年),朝南面河,共有四進62間,建筑面積1371平方米,是“同里三初”之一陳雅初與其弟陳翰秋的祖?zhèn)鞣慨a(chǎn),堂名“慶善”為吉祥之意,典出《易·豐》“六五:來章,有慶善,吉”之句。慶善堂的雕刻堪為精美,在后兩進樓房前天井處都有木雕,花紋細密,特別是后進,樓上對天井三面均挑出約1米,挑出處檐口置有裝飾花板,欄桿上布有花紋木雕,連木柱上也刻有圖案,各種雕刻花式繁多。慶善堂1986年9月被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2008年12月被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29、聽楓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聽楓園
  聽楓園位于慶元坊,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清同治光片年間,曾屬于蘇州知的湖州人旲云筑宅園于此,因園內(nèi)有古楓婆娑,名“聽楓園”。吳白稱:“宅居不廣,小有花木之勝!痹谛⌒蛨@林中,此同以玲瓏精致見長。俞樾就曾以聽楓園之“精”,自居曲園之“微”,相評量。吳云善書法,好收藏鑒賞金石,園中左圖右史,鐘鼎羅列。書畫家吳昌碩早年與同主交誼甚厚,曾應聘住在園中教授童子,得以觀摩所藏書畫金石,藝事大逆。光緒十九年(1883年)吳云卒后,園漸衰微。宣統(tǒng)二年(1910年),詞人朱祖謀曾寓居此同。1928年,園歸陳氏,曾獲修治。1949年解放后,曾相繼為教師進修學校、第二中學、評彈研究室、評彈團使用。1966年以后,假山被拆,建筑失修,花木凋零。1979年,安置下放回城評彈演員10余戶暫住下此。1983年,園中單位與住戶遷出,由市文化局動工整修,耗資14.8萬元,于1984年底竣工。1985年春節(jié),國……[詳細]
430、孫氏祠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氏祠堂
  孫氏祠堂 位于尚湖南岸釣魚渚公園內(nèi),又名樹德堂,系清同治年間布政使銜署理直隸津海道會稽人孫士達建。該祠坐北朝南,前后兩進,硬山頂,四合院式,兩側置有廂房,為客堂及起居室,并設回廊相通,占地面積約1127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通面闊5間20.9米,通進深7.4米,檐高4米;第二進為大廳,抬梁式,通面闊5間20.7米,通進深8.5米,檐高4.3米。建筑用材碩壯、講究,梁架及裝修均用南洋硬木,花崗石方形柱礎,外設封火墻。該祠堂原址在虞山鎮(zhèn)北門大街6號,1990年按原貌遷建于此。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巫山渡江登陸紀念碑
  巫山渡江登陸紀念碑坐落在港區(qū)鎮(zhèn)的巫山之巔,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10兵團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五師第253團、第255團渡江作戰(zhàn)勝利而立,1992年4月20日竣工落成。碑體為磨光四川紅花崗石,長5.55米,寬0.4米,高3.1米。碑座為淺灰色金山石,雕有水紋,高0.75米,長4.05米,寬1.4米。碑基為淡灰色金山石,長8.75米,寬4.6米。碑正面刻有“渡江戰(zhàn)役登陸紀念”八個大字,背面刻記著渡江登陸紀略。紀念碑南北背向,背北可辨當年登陸作戰(zhàn)的地點,向南可重現(xiàn)當年登陸后向縱深進攻的態(tài)勢![詳細]
432、龐鴻文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龐鴻文宅
  龐鴻文宅 位于城區(qū)南涇堂36至40號。建于清同治間,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現(xiàn)存五進,占地面積約919平方米。其中第二進為大廳,抬梁式,通面闊5間17.8米,通進深8米,脊高6.5米,構筑用月梁及花崗石柱礎;第四進為一兩層樓,通面闊5間18.5米,通進深7架7.4米,前設廊。民國丁祖蔭《重修常昭合志》載:“龐文恪公鐘璐宅在望仙橋”,此系其居宅之一部分,龐鴻文為其長子。龐鴻文,字伯絅,號絅堂。光緒進士,歷官湖北學政,太常少卿,通政司副史,撰有《常昭合志稿》。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同里世德堂
  世德堂(新填街158號)位于新填地中端(新填街158號),為曹氏舊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堂名取祖輩德行世代相承之意。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世德堂創(chuàng)設“曹益隆”醬園,將沿街房屋改為店鋪,其“白元醬油”和“本紹酒”制作工藝精良,風味獨特,一時風靡鄉(xiāng)鎮(zhèn),遠近馳名。清末世德堂出售給敦仁堂錢氏,民國24年又轉售給張氏。該宅原房共有六進,坐北朝南,依次為墻門、轎廳、大廳、堂樓、后樓和下房,F(xiàn)存房屋共五進,計44間,建筑面積1333平方米。2008年12月,世德堂被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34、雙杏寺
雙杏寺
  雙杏寺位于大新鎮(zhèn)區(qū)南部年豐鎮(zhèn)上,建于明朝天啟五年,因寺場上植有2株古銀杏而得名。1676年又于原毗鄰城橙隍廟場植銀杏1株。三株古銀杏中,中間一株最粗壯最大,樹圍5.3米,高25.2米。均列國家三級保護文物。三株古銀杏均為雌性,秋季白果累累,但其味各異;東一株性硬,中一株性糯,西一株性膩,F(xiàn)由省多種經(jīng)營管理局作為良種推廣。雙杏寺院現(xiàn)為張家港佛教活動點,修建有大殿、偏殿、佛堂、正山門等寺房,古色古香,與三株古銀杏相映光輝。農(nóng)歷每月初一、十五日,進香者絡繹不絕。每年正月半,為寺院傳統(tǒng)廟場,進香游覽者和各地商客云集,熱鬧非凡,現(xiàn)傳統(tǒng)集場物資交流會已移至大新鎮(zhèn)區(qū)舉行!半p杏會,節(jié)序?qū)迷,寺廟人潮香火盛,物資交流軋鬧猛,萬民齊歡騰!边@是清代朱頌芬為雙杏寺廟會而作的一首詩作。每年的正月十五為大新鎮(zhèn)當?shù)氐膫鹘y(tǒng)廟會節(jié),雙杏寺附近方圓百里,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云集,燒香拜佛,香火鼎盛。據(jù)悉,雙杏寺廟會這一地……[詳細]
祝甸窯址
  昆山市·錦溪鎮(zhèn)·祝甸窯址,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錦溪鎮(zhèn)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區(qū)傳統(tǒng)的磚窯窯業(yè)遺存。祝甸窯產(chǎn)生于明末,現(xiàn)有遺存始建于清代,民國時期又作擴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傳統(tǒng)磚窯。“田園建筑優(yōu)秀實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起的鄉(xiāng)村傳統(tǒng)建筑評選活動,旨在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優(yōu)秀設計師、藝術家等專業(yè)人員參與鄉(xiāng)村建設,提高鄉(xiāng)村建筑建設水平,推進美麗宜居鄉(xiāng)村建設。祝甸磚窯改造被評為“最佳廢舊建筑再利用實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窯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