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旅游

揚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王懋竑舊居
  王懋竑舊居保護范圍:北起建筑后墻,南至院南墻;西起大門過道東墻,東至東墻?刂频貛В罕逼鸾蚁,南至主體建筑以外30米;西起主建筑西墻以外20米,東至西三元巷![詳細]
孫蔭庭舊居
  孫蔭庭舊居保護范圍:北起后進后墻,南至大門;西起西墻,東至東墻。控制地帶:北起學校,南至磨子口;西起巷道,東至東巷道![詳細]
蒲松齡住宅舊址
  蒲松齡住宅舊址保護范圍:北起建筑后墻,南至院南墻;西起大門過道西墻,東至東墻?刂频貛В罕逼鹱≌瑯牵现林黧w建筑向外20米;西起水泥路,東至城市河一線![詳細]
264、寶應當鋪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應當鋪
  寶應當鋪保護范圍:北起當鋪建筑后墻,南至當鋪建筑南圍墻;西起西墻,東至保衛(wèi)巷?刂频貛В罕逼鹨蝗讼,南至發(fā)財巷;西起南大街,東至保衛(wèi)巷![詳細]
265、運河古堤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運河古堤
  運河古堤保護范圍:寶應臨城段(南起擋軍樓,北至運河二橋)控制地帶:古堤兩側各20-30米![詳細]
雙琚遺址
  雙琚遺址位于寶應縣夏集鎮(zhèn)雙琚村南。2006年、2008年揚州市考古隊和寶應博物館兩次進行考古勘查,調查時發(fā)現最早的遺物為商周時期的陶片以及唐、宋、明、清時代陶瓷片,文化層內涵相當豐富。該遺址的發(fā)現對研究江淮地區(qū)當時的人類活動蹤跡等具有重要意義。保護范圍:北起雙琚河南大堤,南至鳳凰溝;西起鳳凰溝,東至鳳凰溝?刂频貛В罕逼痣p琚河北大堤,南至鳳凰溝南堤;西起鳳凰溝以西120米,東至鳳凰溝東堤![詳細]
新四軍蘇中榴彈廠舊址
  新四軍蘇中-廠舊址位于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戴堡村同善庵。舊址形成于1943年,占地面積20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200平方米。新四軍蘇中-廠始建于1943年。1944年春,蘇中區(qū)黨委、蘇中行政公署、新四軍一師師部暨蘇中軍區(qū)黨政軍領導機關,先后從東臺三倉河地區(qū)遷到寶應的西安豐固晉一帶辦公后,-廠遷入射陽湖鎮(zhèn)戴堡村同善庵。-廠廠部設廠長、技師、指導員、管理員,下設翻砂、裝置、化學、木工、修械等組。建廠之初,新四軍六師十八旅委派軍工科工務股主任朱兆衍同志率葉林貴、潘阿華、張堅志等軍工骨干全力以赴指導辦廠,在兩年多的時間里,0-完成了上級交付的-生產任務,并為部隊和民兵修理了大批-支,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貢獻,祁亦夫、傅炳生、馮明生等6名同志還為軍工生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戴堡村村民后建六角塔以示紀念,該塔于“文革-”期間被毀。新四軍蘇中-廠舊址為寶應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8、石濤墓
石濤墓
  石濤墓石濤乃皇族后裔,明宗室靖江王朱贊儀之十世孫。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稱監(jiān)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于福州。當時石濤年幼,由太監(jiān)帶走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石濤為清初著名的四大畫僧之一。石濤著有《石濤畫語錄》,名重天下。當時書畫界由董其昌等人倡導的“南北宗”學說所主導,摹古之風日熾。才華橫溢的石濤不為所縛,自創(chuàng)新法,自標新格,繪畫理論和藝術實踐獨樹一幟,被譽為“清代以來300年間繪畫第一人”。石濤晚年定居揚州,直至終老天年。這個時期是石濤繪畫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階段,代表作品如《淮揚潔秋圖》、《余杭名山圖卷》、《卓然廬圖軸》、《溪南八景圖冊》等,件件精絕,代表了石濤的藝術頂峰。石濤開創(chuàng)了揚州的一代畫風,之后出現的“揚州八怪”畫派群體,無論在繪畫理論還是藝術實踐上都受到了石濤的深刻影響。石濤還為揚州古城留下了何園片石山房等石疊藝術。史載石濤在揚州大滌草堂去世……[詳細]
熊成基故居及生平史料陳列館
  走進東關街韋家井6號,這里是熊成基故居。前后共三進建筑,總建筑面積370多平方米,為兩個連體的“四合院”,青磚小瓦,木結構,典型的揚派建筑風格。熊成基故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辛亥革命先驅熊成基是從揚州古城走出去的熱血青年。1887年秋,他就出生在韋家井一戸世宦家庭。熊成基幼年時讀過私塾,崇敬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飛、史可法,立志報效祖國,遂報考進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后停辦回揚州應征入伍,入南洋炮兵學堂學習。早年熊成基曾參加了安徽岳王會、江浙光復會等革命團體,進行反清活動。熊成基從炮兵速成學堂肄業(yè)后,分配在新軍任炮兵排長,后調任安徽新軍炮營隊官,不久,經人介紹暗中加入了同盟會,立志推翻清政府,在炮兵中積極宣傳革命。1907年在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后,岳王會決定再次發(fā)動起義,熊成基被推為起義總指揮,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軍和湖北新軍集結安徽太湖舉行秋操,適又逢光緒、慈禧相繼死亡……[詳細]
灣頭鎮(zhèn)壁虎石雕
  灣頭鎮(zhèn)壁虎石雕明萬歷年間,揚州連續(xù)多年在夏季霪雨連綿,晝夜不止,江湖泛漲,災情嚴重。為祈禱江湖安瀾,人們置一對石雕壁虎于灣頭古街北端河邊,形成淮揚“九牛二虎一只雞”鎮(zhèn)水之寶物,F兩只壁虎石雕僅存一只,青石質,底座殘長1米、寬0.55米,因年代久遠,頭部、右爪及尾部損毀。2004年,灣頭鎮(zhèn)政府于此設石圍欄,立解讀牌![詳細]
風箱巷官井
  風箱巷官井井欄為青石構造,腰鼓形,輕微風化,口部微殘,上口內徑35,外徑56厘米,腹徑64厘米,高37厘米。南北兩側有鎖洞,面西腹部刻有“民國二十年 風箱巷官井” 。井壁為青磚疊砌,井深約5米左右。井南墻壁上嵌乾隆年間石碑刻兩塊,惜字跡模糊,風化較嚴重。該井保存至今,欄飾蒼勁,水源旺盛,現為居民生活用井![詳細]
安墩巷俞氏店鋪
  安墩巷俞氏店鋪建于民國時期,前后兩進,上下兩層串樓,坐西朝東臨街而建,建筑面積537.46平方米。東進面闊四間,樓下為店面,樓上為住宅;西進面闊四間,南兩間小瓦屋面,兩側建有防火墻,天井上有木結構頂蓬,北側為二層披廊,下設腰門通北兩間天井。北兩間小瓦屋面,硬山頂,天井北側為廂樓。原為俞氏開設布店,解放后曾為中百一店分店,現為居民住房![詳細]
273、長生寺閣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生寺閣
  長生寺閣位于躍進橋東北角的古運河岸邊。長生寺本名長生禪林,清嘉慶十六年(1811)僧大莖募建,并改為寺。咸豐三年(1853)兵火后,全寺被毀,余房僅供僧人棲息。光緒三十四年(1908),僧竺仙以畫代募,建殿樓五楹,后移錫他去。其徒性蓮、普霞繼之,歲有營造,規(guī)模漸復。如今,長生寺早已不復存在,而清末所建之三層塔式長生寺閣尚在,引人憑吊。其時,揚州最大的鹽商遺孀蕭唯升心入佛堂,從而認識可端。因潛心學佛,為樹功德的蕭唯升出資建造了長生寺三層彌勒閣,并常就經書要義聆聽可端指點。當時蕭氏修建彌勒閣便是現今的長樂寺閣。其閣呈八角形,上下三層,閣頂為銅質葫蘆,是傳統(tǒng)的佛教建筑,該閣為1982年6月?lián)P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后毀于大火,2002年市政府投入數十萬元資金,進行維修重建。2015年4月26日再次火災,所幸0整體結構還比較完整,沒有遭到過于嚴重的損害。長生寺閣每面券門上有一石額,鐫……[詳細]
高朗亭舊居
  高朗亭舊居保護范圍:北起主體建筑后墻,南至百歲坊;西起主體建筑西墻,東至東墻。控制地帶:北起后墻以外2米,南至百歲坊;西起喬家巷,東至主體建筑東墻![詳細]
275、大東門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東門橋
  大東門橋位于大東門街東首,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原為明代舊城東城門外護城河上的木構吊橋。1927年改為磚石拱橋,石砌橋基、磚券拱頂,橋面長10.7米、寬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詳細]